640.webp.jpg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水利、运输、能源网络、给排水系统的建立,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奠定了当今社会赖以依存的根基,为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同时这些由钢筋水泥构筑的“灰色基础设施“(Grey Infrastructure)也给环境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城市及周边的生态系统破碎和退化,难以发挥韧性设施的功能。拥有水利及海洋工程设计专业背景以及多年景观规划经验的沈同生(Stone) 认为,景观园林专业已逐渐摆脱了原本的观赏性,或为土地开发加码的单ㄧ价值,转而将以环境系统载体的角色更受关注,有效地发挥其“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的功能,并和灰色基础设施协同构建,最终为城市提供一个更为优质的人居环境。


在大学攻读水利及海洋工程设计的Stone在毕业后,出于对环境规划的热忱,毅然放下工程师的工作,前往美国深造景观设计。工程师的背景经历也让他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景观在自然生态及人造基础设施系统中的位置。加入AECOM后,虽然Stone较多以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参与项目中,但基于AECOM整合性服务的优势,他也有机会从工程师及设计师的两个专业角度看待项目,确保工程及设计间的平衡,为业主提供一个可以实际落地的解决办法。


640.webp (1).jpg

△ 水利及海洋工程设计专业毕业后,Stone又前往美国深造景观设计。

640.webp (2).jpg640.webp (3).jpg

△ Stone在美国时



△ Stone在项目现场及实地勘察

640.webp (4).jpg640.webp (5).jpg

借专业优势,

柔化城市中的灰色边界


近些年Stone参与到多个河道治理或其他大尺寸环境设计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则让他关注到当前城市对基础设施的解决之道,多为单一专业各行其道,缺乏各个系统之间的对话。Stone认为,城市内部严谨的灰色基础设施体系,在确保了城市有效运作的同时,也生硬地建立了ㄧ道道硬质边界,环境的格局以及自然肌理因而被割裂。以流经城市的河川为例 ,具备防洪、防涝功能的河道为降低临河居住所遭受的洪水威胁所设,并提高城市土地的经济效率,但也明确划分出人与自然间的界线。


640.webp (6).jpg
640.webp (7).jpg640.webp (8).jpg

△ Stone经常带着团队深入自然,感受生态的魅力。


Stone早期参与的天津中新生态城水系规划项目,在景观设计的策略中,便是以现有的自然景观条件放眼未来城市发展布局之下,仔细研究水岸和城市的边界,意图在不影响城市安全的同时,透过生态、城市活动、交通、防洪涝等不同维度的系统进行相互渗透和整合;对开放空间景观进行全面的布局设计,为当地居民创造丰富滨水体验的同时,完整保留湿地和水系,实施水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形成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机构结合的生态格局。


640.webp (9).jpg

△ 天津生态城项目规划图


生态城区内三水(蓟运河、蓟运河故道和清净湖)围绕,基地本身坐拥优质的景观环境,因此在开发中如何权衡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人为活动的介入是重点。在运河坡岸的处理中,设计最大化地保留并创造性增加生态湿地的类型,突出生态岸线的多样性,并适当的与居民的休闲娱乐相结合,从而形成丰富有节奏的滨水体验。营城污水库、蓟运河和蓟运河故道三大水系被连通,加强水体循环,构建景观优美、循环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同时,以蓟运河和蓟运河故道围合区域为中心,构建了六条以水工水体和绿化为主题的生态廊道,加强与区域生态系统的沟通与联系。所有水系和城市界面,放弃原有的水泥堤绿,建成有宽度的带状景观、可以承载生态,休闲,交通等复合功能的城市“绿脉”。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 项目组仔细研究了水岸和城市的边界,并进行了布局设计,确保不同维度的系统相互渗透和整合。


景观为环境的介质,

打造复合型绿色基础设施


Stone认为,必须将社会对景观的认知提升至生态绿色基础设施层面。景观作为强而有力的介质,不仅可以柔化基础设施在空间形态上所划分的明确界限,更可以重新创造与不同基础设施系统的互相连接,还令得基础设施所具备的社会价值产生了改变。很多城市环境中灰色基础设施的水体元素,经过改造后,这些水岸开放空间转身成为承载社会文化、生态复育、旅游等活动的复合载体,展现出完全不同于原本灰色的社会价值。

 

在缺水季候的山西大同,Stone通过融合工程及景观设计思维,将原本做为单ㄧ功能的文瀛湖水库,叠加了生态价值及城市休闲需求,转变为大同东扩的城市绿肺,  同时完整了文瀛湖与周边生态廊道的连接。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640.webp (14).jpg
/

△ 文瀛湖景色随着季节而变化,呈现着各种不同的魅力。


文瀛湖一直以来都是大同市重要的蓄水场地之一,但由于多次气候变迁,中国北方逐步进入枯水期,为维持其蓄水功能,在20世纪70年代,大同市政府修筑了围湖一周、宽足十米的湖堤,以确保文瀛湖的水资源。近年来,由于工业及城市的快速发展,文瀛湖严重缺水而乾枯,风光不再。 重新的黄河引水做为大同重要的产业用水资源,提供给文瀛湖再生的机会。

 

Stone带领的项目团队采取了明确的设计目标。难得的转身契机,不能让定位为基础设施的文瀛湖只承载单ㄧ的水利给水功能。

 

首先在保障水资源运作的库容不变的的基础条件下,文瀛湖ㄧ改原本笔直湖形,结合地形设计,在老湖堤内外布局了连串大小不ㄧ的内湖或是水湾。结合尺度不同的雨水花园及大面积的湿地营造,沿湖十公里重塑了生态基底。缓坡入水及本土耐旱耐水植物的交替使用,使得文瀛湖无论在库量是ㄧ半水量,还是满水位,都呈现出ㄧ样精彩的水景,充满勃勃生机,成为缺水气候条件下的景观典范。此外,湖的东面还建立了一个超过10公顷的鸟岛,其周边是一系列的浅水区与滩地,以增加水禽的活动面。城市与自然边界相融,黄土高原大同市民如今能在城市内享受一幅绿意水韵的生态画卷。根据实地田野调查,文瀛湖完工隔年,被纪录到近两千只留鸟及候鸟在此停伫或栖息。


640.webp (15).jpg△ 文瀛湖设计概念和项目平面图


重新调整的岸线与周边城市空间纹理更紧密结合。从城市面来的游客穿过西面的植栽区后很快便能到达湖边,这里有亲水平台、入水台阶与滨水步道,方便游客进行亲水活动。原来的库堤,纵跨内外水体,成了行于水中ㄧ道道廊桥,同时满足城市休闲,垂钧或观鸟功能。在主入口广场的南侧,离水面12m高的大眺望台,可以全貌体验大同的生态新地标,文瀛湖已全然没有原来水利基础设施的面貌。


640.webp (16).jpg
640.webp (17).jpg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 文瀛湖满足城市休闲,垂钧或观鸟功能,成为了当地的地标性景点。


以敬畏、谦卑的态度,

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Stone的规划设计中,不仅体现出他对于整合城市中不同基础设施,进而提升经济、文化、社会效应以及城市韧性的执着,也可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尊重以及在设计中所秉持的谦逊的态度。Stone说,在大学水利工程系馆门口的出自老子的训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几句话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他日后从事专业的基准。“水是大自然的资源,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正能量而不求回报,但若不尊重水,它也是会反扑的,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灾难。”

 

乌鲁木齐和昌吉的界河,也是昌吉门户的头屯河,源于天山山脉,曾灌溉着万亩良田。近10年来,沿河两岸砂石料厂、预制厂迅速兴起,星罗棋布地坐落在312国道头屯河大桥南北两侧,滥采乱挖现象严重,河道生态已荡然无存。昔日的“母亲河”被居民称作“头疼河”。针对这一局面,昌吉市启动头屯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除了加大水污染控制外,也同时对千疮百孔的河道进行整治,打造昌吉门户景观。然而在多轮水利及景观规划设计后,政府一直未能有十足把握认可一个方案进行实施,可在行洪安全基础上,同时确保生态景观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衔接。


640.webp (20).jpg
640.webp (21).jpg

△ 头屯河在建中(上);头屯河规划图(中及下)。


具备了两个专业背景的Stone,在评估了过去多轮的设计方案后,寻求了AECOM及合作伙伴中建西北市政院包括水务、交通、建筑、市政多部门工程师等多专业团队的协助,以宏观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头屯河在城市规划中起到的作用,包括提升城市形象、防洪涝的功能性、以及具备生态廓道的要求,准确定位其与城市周边的空间关系。


最终的设计方案以顺应自然为设计原则,检视现有河道挖沙状况,调整原本行洪道的位置,以确保河川本身特质不受影响。根据新疆行洪带来的泥沙土石特性,取消原方案中多道人工橡胶坝的设置,降低未来运营维护成本,并创造更贴近自然水理的河床条件;  有效率利用新疆珍贵的水资源,在不增加水资源负担下,设计出珍珠串状、可以改善当地气候的生态型水景;  引水来自流量较为稳定的一个农业灌溉渠,利用过水的形式,串连生态水景,打造昌吉城市界面的景观亮点,最终退水下游灌溉之用;  积极整合道路交通及市政系统建设,完整城市和生态互动链接。离槽式生态景观水景与自然防洪河道并行的设计,形成“一湖、两带、九大主题公园”多样性水系统,组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立体生态景观,进一步激活头屯河沿岸经济发展潜力。


640.webp (23).jpg
640.webp (24).jpg

△ 头屯河的规划设计在确保行洪安全基础上,确保生态景观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衔接,形成一湖、两带、九大主题公园”多样性水系统。


Stone补充道,规划目前仍在施工实施当中,明年当地的居民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他认为项目的成功有很大程度受益于AECOM多专业的团队,规划、水利、景观,交通,生态以及市政部门共同工作,最终梳理出一个基于自然的整合性方案,而他的背景也能更好得平衡不同专业的想法,创造各专业讨论交流的平台,确保各专业理念相互融合。


640.webp (25).jpg

△ 在近期举办的China Leadership Development Conference 上,Stone邀请了施工管理、经济、总体规划等专业的团队代表,与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企业内部,以及对外的协作。


“这几年来,我重新在思考,作为一个景观建筑师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景观建筑师是在城市建设中,将不同专业的意见整合后,呈现给世界的人。因此,我总是以很谦卑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在不同专业意见起冲突时,会选择将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摆在台面上,在尊重各方想法的基础上,共同寻找一个最符合社会价值的解决办法,并最终以不违背自然生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640.webp (26).jpg640.webp (27).jpg640.webp (28).jpg640.webp (29).jpg





△ Stone在会议及活动上发表演讲


从水利工程到景观设计的辗转,Stone说自己从未后悔过,“是水利工程的训练让我了解到自然的过程,再辅以景观设计,让我能够以谦卑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项目,平衡地去处理多方意见,呈现出最大程度满足各方要求的解决方案,这是我的价值。”他希望,大众对于景观的理解能够跳脱表面的观赏性,认识到景观作为一种绿色介质,背后所蕴藏的是足以整合不同基础设施系统的强大力量,在生态,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层面上为环境带来令人满意的价值。


  相关推荐

资 讯 概 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