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文内观点留言讨论。智谷君将综合留言质量,抽取3位参与读者,各送出一本《大国工程》。大国工程是国之基石,本书是时代亟需的强国之音,通过深度对话的方式,揭开高铁等大国工程崛起的奥妙,书中故事都是民族共同财富的深度挖掘,值得每一位读者关注!
◎作者 | 雨辰

财富世界的秩序正在发生巨变,今年以来,共同富裕被密集、高规格提及。


640.webp.jpg

直到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除了再度提及共同富裕,会议还带火了一个词——“三次分配”。


“共同富裕”跨越近30年光阴,再次被照进现实。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既是同一个逻辑的自然延续,也是战略方向的重大转变。


此次高层提出第三次分配,其实就是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意味着,要实现共同富裕,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简而言之: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在高质量共同富裕的目标下,有三件事情正在或即将发生。


第一,中国离房产税和遗产税的开征或越来越近;

第二,在监管的铁拳下,“一夜暴富”神话恐再难创造,中国将回归实业兴邦;

第三,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没有终点,将迈入从比富到比慷慨度的时代。


国内不少超级富豪,早已身先士卒,慷慨解囊,散财于社会。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仅是雷军、张一鸣、黄峥、陈东升等7位知名企业家向慈善事业捐赠的金额,就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50亿美元,比2020年全年全国的捐赠总额还要高出20%。


640.webp (1).jpg

今年注定是富豪捐赠大年。


我们进入了共同富裕的阶段,风向已经悄然改变……


640.webp (2).jpg

共同富裕,碧桂园在行动


企业回报社会,纳税是基础。


中国央企的纳税大头,每年上交的钱都是千亿级别的。比如中石化,纳税额在3000亿元以上。


中国民营企业们纳税额也不低,比如华为。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显示,2020年共有8家企业纳税额超过了200亿,其中华为排名第二名,纳税额达到了1010亿元。


又比如碧桂园,2020年全年纳税总额653亿元。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这个水平已经快要挤进央企纳税前十了,超过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知名央企。


640.webp (3).jpg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0年百强房企积极依法纳税,纳税额均值为72.2亿元。据此计算,碧桂园的全年纳税总额是百强均值的9倍。


除了税收贡献,碧桂园企业还直接或间接提供了200万个就业机会。


怎么理解这200万人的意义呢?


第一,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比如基层工人的工资其实并不低,甚至高于很多白领、零售、餐饮等行业的薪酬。产业工人们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就可以提高当地的消费水平,进而创造巨大的价值。


640.webp (4).jpg

200万人,已经快赶上珠海市的人口了。根据珠海市的统计数据,200万人每年大概能创造出1000亿元的社会零售总额。


也就是说,碧桂园这一个企业,每一年就至少带动了上千亿的零售增长,比肩二线城市水平。这个造富的过程也拉动了上下游的产业链,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财富的第二次分配。


第二,拉动了城镇化,创造了更为深远的外延价值。


这些得到工作又拿到不错薪水的工人们,不仅自己可以舒适地在城市生活下来,也会把孩子、配偶甚至身边的亲戚带入城市,进而在城市扎根。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城镇化。


城镇化加速的同时,这些进城的孩子们也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教育,成为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后续基础。


碧桂园帮助普通人顺利搭上城镇化的快车,提供了分享社会发展红利的机会。这其中就恰好蕴含了共同富裕的内涵。


640.webp (5).jpg

碧桂园如何做“第三次分配”?


一家企业的作为,其实很多时候是创始人思想的延申。


马化腾不善社交,反而懂得社交痛点在哪里,于是做出了QQ和微信。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曾获得政府助学金,以此完成了学业并在未来改变了命运。所以,当他和碧桂园想要回报社会的时候,他很自然想到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永远都充满感恩,回报社会也是应尽的责任。”杨国强说。


杨国强第一次捐出一半身家,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已经是1997年的事情了。24年来,碧桂园集团为社会累计捐赠超90亿元,涉及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共助力超49万人脱贫。


办学,是碧桂园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杨国强再次掏出2.6亿元,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纯慈善的普通高中学校——国华纪念中学。从入读国华开始,直至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每一个学生的一切费用都由学校承担,平均每人的培养费用超过20万元。截至2020年,这所慈善高中在校学生494人,已毕业2582人,硕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国深造108人。


640.webp (6).jpg

碧桂园通过办学回报社会,走出国华的学子依旧选择全力回馈社会。比如2020年驰援武汉的医生蔡莹,还有志愿加入“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成为偏远地区教师的杨少敏……


人的伟大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而是在于他能照亮多少人。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碧桂园集团也开始将扶贫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转变,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积极探索民企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


杨国强又投资近10亿元先后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扶贫,让贫困学子掌握一技之长。


改革开放的阳光照亮了杨国强的人生,他带着企业碧桂园让成千上万的人住有所居,也把资源和机会的触角伸到了许多乡村,排查、建档、为个人定制帮扶方式,改“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扶贫,积极探索民企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跟众多民企一起,成了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补充力量。


教育能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进而推动了知识和技能的代际传承。


第三次分配的背景下,企业到底能做什么呢?碧桂园给出的答案是:金钱和技术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是机会。


碧桂园让万千人有机会分享国家高速发展的红利,这是历史的进程;碧桂园让更多人有机会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个人的奋斗。


让一个人成功和他背后的更多人取得成功、获得幸福,这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归宿,也就是碧桂园等企业回报社会的最终解。


640.webp (7).jpg

拥抱变化,才能站上潮头


未来十年,抉择时刻,外部世界动荡加剧,内部必然是“无形的手”越来越淡化,“有形的手”越来越突出。


中国出现的一个不可忽略、且会更加明显的趋势是,政策愈加决定发展方向,政策愈加决定财富分配。


在中国做生意,企业家们脚踏实地的同时,也须得懂得前瞻趋势。


一直以来,碧桂园都非常关注财务报表的稳健属性,很早就开始控制杠杆水平。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总借贷余额降至3242.4亿元,净借贷比率仅为49.7%,降至50%以下,远低于行业90%的均值。


房地产行业重资金,从早期拿地、中期开发到后期销售运营,全程离不开融资。由此看来,杠杆水平如此低的碧桂园就显得挺“特立独行”的。


关注房地产的朋友应该都记得,去年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召开房企座谈会,基本确定了“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用监管金融的严格标准来监管房地产行业。


事实上,自从房住不炒提出,碧桂园就开始全面调整布局,逐步淡化房企的金融属性,无不体现出碧桂园对房地产业发展脉搏的精准把握。


并且,根据碧桂园2020年上半年财报,在碧桂园已获取的可售资源中,高达98%分布在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碧桂园2021年上半年拿到的土地里,82%都分布在五大都市圈。


这也恰好贴合了中国城市发展规划从“大国小城”转向“大国大城”的风向转变,城镇化进程转向聚焦在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碧桂园再一次前瞻性储备土地,聚焦城市群,稳步发展。


在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背景下,2021年,碧桂园最新升级了“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碧桂园将自己的定位悄然升级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之后我们能看到,碧桂园开始研发智能建造、探索智慧农业和智慧餐饮、智能制造,并且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智能建造为例,碧桂园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截至2021年7月,已经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用,服务覆盖14个省近70个项目。


20多年前,那还是一个“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时代。基于这点,杨国强就已经开始大力办学扶贫,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第三次分配,碧桂园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这个举动可谓也是超前的。


从房地产布局到践行社会责任,再到多元全面发展……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永恒不变。紧随时代步伐,永远锐意进取,促进社会公平,竭力为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企业,才更有机会创造“无限可能”。


  相关推荐

资 讯 概 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