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雁归来:太湖故事
一个项目从开始了解,谈合同,开始设计,最终建成,请摄影师拍照,到最后记录和发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漫长的以至最后介绍它的时候,已经不太想谈论了——兴奋点已经转移到一些其他新的项目上。
比起回忆当初是怎么做的这个设计,我更愿意利用这个机会来反思一下。
过去这些年各地巨大的开发,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地产项目。虽然不知道全国一年到底有多少个新建项目,但有一点很明确:景观设计师在这场巨大的资本游戏里扮演着一个小小的角色。开发商拿到地要提升它的价值,先根据市场确定产品类型和销售策略,然后根据需要找到适当的设计师。
按理说,设计师在开始设计时总应该要先了解项目的使用者的需求吧?但是很遗憾,中国的景观项目里使用者至少在设计环节是缺失的,尤其是在这类项目里。我们根本不知道将会是谁最终入住:管理部门不是,开发商不是,我们设计师也不是。虽然我并不认为设计师应该将设计决策完全依赖于公众参与,但完全不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而做设计更加不可思议。
唯一可以想象的是,我们“可能”会是这个未来社区的一员,由此来想象它的景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作为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师,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前例可循。在探索的过程中,可借鉴的有古典园林,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有各种风情度假酒店;也有西方现代时尚的公园。但是,不管哪一类,最终它需要承载将来社区的日常生活。孩子们将会在这里成长,邻居会在这里认识,我们也会在这里逐渐老去——这才是景观设计的核心。
“雁归来“的景观设计基于设计师的一个假想:如果我未来会住在这个社区,我希望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设计一个新的社区,不能和未来的社区居民交流之前,我们只能尽量地利用想象,和不存在的居民对话,希望能做的更好一些,帮助未来的居民在这里幸福生活。
互动水景
陨石地貌活动场地
陨石块活动观景平台
湖边步道
湖边泳池观景平台
虽然已经在上海生活了许多年,但对于近在咫尺的太湖,我们其实并不是太了解。如果有机会住在湖畔,我希望我能真正地了解它。太湖的成因有各种说法,并无定论但可能是因为当时刚看的电影《你的名字》,我觉得太湖的“陨石冲击“假说格外有意思。这个假说太美了,我希望它是真的,希望每个人都能知道和感受到它。湖滨绿地的设计就是利用这个假说组织,利用地形构成一系列和日常生活相关的空间。
陨石坑儿童游乐场手绘
陨石坑地貌活动草坪
地形草坪细节
太湖的水质在过去的一些年由于各种工业、生活排放曾经被严重污染。虽然现在水质已经逐渐得到改善,但还远远没到一种完美的状态。水是地方景观文化里的重要元素;理水/伴水而居是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社区里的水不仅仅是形态上对江南古典园林理水的一个回应,而更多的是对太湖区域水文化的赞美。社区中央的水池收集社区内部雨水,并采用水下森林提高水质;水的循环包括曝氧过程和“环太湖六大名泉“的故事相结合,成为几个独特记忆点。
以环太湖六大名泉与场地内六个水景节点做结合,水景的打造运用了跌瀑、涌泉、镜面等多种表现形式;并依照六大名泉的位置,布置到我们场地。配以名字—惠山、卓锡、金沙、无碍、憨憨、虎丘
无碍溪手绘
无碍溪互动水景
无碍溪水景细节
石泉手绘
石泉庭院
水系手绘
水系
水边廊架
流水吧台
流水吧台细节
水森林生态水池手绘
水森林生态水池
社区的景观空间是居民聚会休闲的场所,我们相信背后的故事会让社区景观更有独特性,由此会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太湖眺望平台手绘
太湖眺望平台
湖边休息平台
休息平台细节
湖边湿地休息区
当然,故事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社区开放空间里丰富的景观体验,让人能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体会到自然之美。不管是烟雨朦胧时在回廊里漫游,还是阳光灿烂下在草坪上奔跑;不管是微风细柳湖畔闲坐,看云起日落,还是池塘春草细数游鱼,景观中最动人的地方总还是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继承原场地记忆的一小块稻田(摄影:另存为摄影工作室)
收割水稻(摄影:另存为摄影工作室)
一景多用,艺术地形有时被用来晒水稻(摄影:另存为摄影工作室)
景观设计面对的目标虽然表面上看是销售,但是终归大家的目的都是想帮助以后入住的社区居民,希望他们有更好的生活。通过社区景观增加人们对自然的体验/亲近和了解,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人们参与社区的维护管理和运营,建立互信友好的社区氛围。社区很小,但一个社会正是由这么一个个的小社区组成的。
推敲及施工过程照片:
项目名称:苏州太湖-雁归来
景观设计:上海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
设计团队:张东、唐子颖、张亚男、张玫芳、周啸、顾欣骏、席琦、杜欣波、王琪、刘昕、陈逸帆、牛宇轩、杨玉鹏、张喆鑫
装置设计:张唐艺术工作室
甲方:苏州市龙盈泰投资有限公司
建成时间:2018年8月
摄影: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