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龟山华中国际基金公园 | 水石设计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640.gif

 改造,多维度的协同调整

共享到共生,动态的生长关系


武汉小龟山华中国际基金公园





/ 项目概况 /

无特色的建筑,有特点的场地


华中小龟山国际基金公园改造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城中心区”,洪山广场西侧及昙华林历史街区东侧的中心地带。

项目场地东、北、西三面均临高层住宅小区,南面临多层废旧厂房,地块西南角是现状唯一的出入口,园区目前仅有一个可以对外展示的界面。

640.webp.jpg

⊙ 项目改造前:5000㎡广场鸟瞰图

640.webp (1).jpg

⊙ 项目改造后:总平面图

园区原使用性质为仓库厂房,属于20世纪70年代传统的红砖工业建筑,以多层砖混结构为主,建筑层高多以大空间为主。

我们拆除少量临时建筑,对于破损较严重的简易砖混建筑,则是原拆原建。大空间建筑,在保证室内空间舒适性的前提下,针对园区内的不同层高可进行局部容量的增加。

640.webp (2).jpg


⊙ 建筑结构形式


640.webp (3).jpg

⊙ 建筑层高关系

场地内最低点标高与最高点相差21.5m, 且园区内三个尺度较大的卸货堆场可被设计成为内部的共享空间,同时作为整个片区的中央绿肺,提升整个区域的环境品质。

640.webp (4).jpg

⊙ 场地内高差关系


640.webp (5).jpg

⊙ 场地内堆场关系

园区的植被以梧桐树为主,主要集中在首开区的中央广场、四号区域的梧桐大道和小龟山山脚下,如何处理好建筑、景观和植被生物的关系是项目改造的重点之一。

640.webp (6).jpg

⊙ 场地内植被关系




/ 设计原则 /

新旧建筑之间的对话


“严格控制总体建设规模,尊重旧建筑的历史肌理,保持区域的独特工业建筑历史风貌,促成新旧建筑对话”为此次改造的设计原则,融合了投资运营经济指标和高品质设计作品的要求。

项目并未盲目的在空地和原地新增建筑,而是适当且集中地布局需要改扩建的空间,融合园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发展中央绿地,结合中央绿地形成围合感较强的总体布局方案。

640.webp (7).jpg

⊙ 改造后全区夜景效果图

640.webp (8).jpg

⊙ 首开区实体模型

设计总体按照“新旧对比”的方式进行,对于质量良好的建筑,设计最大限度的保持其桁架结构、高敞的空间,外墙原则上只做清洁和修补,突出原有红砖外墙肌理,体现建筑的原真性。对于质量不好的建筑,则进行原拆原建或者加层,形式上新旧各一,功能上融为一体。

640.webp (9).jpg

⊙ 首开区拆保留分析

最终项目形成了以“中央绿地为核心的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以协调为基调塑造新旧建筑形态,以提高建筑与环境空间可塑性来增加项目价值”的总体设计思路。

640.webp (10).jpg

⊙ 景观广场半鸟瞰

640.webp (11).jpg

⊙ 景观广场雕塑




/ 建筑空间 /

尊重场地条件,因地制宜


首开区是整个园区改造手法的浓缩,其对于共享空间的处理,对于建筑外立面的调整,还有加层、插层、原拆原建、新增联系体和保护动植物的措施手法等均给予后区以借鉴。


640.webp (12).jpg

6#厂房 


6#是连接首开区与后区的关键节点,总长度约67m,南北高差约3.6m,设计在6#与7#交接处,通过架空两跨形成公共活动空间,将首开区景观广场与后区人行动线联系,形成一个双首层的建筑格局。

640.webp (13).jpg
640 (1).gif

⊙ 6#前后对比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 6#架空过道实景图



640.webp (16).jpg

7#8#24#1#建筑组群


7#8#24#1#建筑组群与6#共同新增了一段景观露台,结合6#架空的公共空间形成连续的交通动线,激活二层插层空间,将首开区与后区在二层标高上自然地过渡到一起,解决上层的疏散问题。

640 (2).gif

⊙ 7#8#24#1#新增联系体改造前后对比

640.webp (17).jpg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3#4#建筑组群

3#正对首开区景观广场,建筑质量保存较好,为了能让首开区所有楼栋均能享受到广场带来的公共资源,因此在原有的一层体量上加建一层

640.webp (20).jpg
640 (3).gif

⊙ 3#建筑加层改造前后对比

4#与3#现状之间的多边形阴角空间,也通过设置共享庭院的方式将原本独立的体量整合到一个视觉体系当中,形成新的组团,将原本消极的空间转换成可使用、可停留的积极空间。

640.webp (21).jpg
640.webp (22).jpg




/ 园区运营 /

金融美术馆,多重功能的转换


整体业态运营的角度考虑,金融办公园区需要一个能够满足于未来展示和讲演的空间,如原上海红坊-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一样,需要为社会、周边和园区内部提供一些文化、艺术交流的契机,举办或者赞助不同类型的艺术及学术活动。

640.webp (23).jpg
640 (4).gif

⊙ 入口处前后对比

展示馆被设置在首开区入口处,建成之初作为接待中心和金融美术馆,等到园区运行成熟后,展馆则可以承担整个园区的路演和多功能展厅等多类型活动。

640.webp (24).jpg
640.webp (25).jpg

面对主立面景观广场的设计,采用了双层夹胶超白玻璃,将广场的室外景观与内部展示藏品结合,形成室内室外双展览的效果。

640.webp (26).jpg
640.webp (27).jpg



  文 末  

在建筑空前消耗自然资源的今天,人—环境—建筑的和谐关系已成为人类关注自身未来生存空间和可持续生活质量的焦点,建筑设计是个共享参与的过程,不仅是业主和设计师的权利,还有邻里、使用者、建设者等关系人共同参与设计。


建筑本身是一个共享的平台,不仅提供健康舒适、资源高效利用的构筑物,实现多方共赢,还要引导社会行为,人文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我们更愿意将原本冷漠的建筑视为生命体,将意识形态的社会拟人化,最终实现的目标就是人—环境—建筑的共享共生。

640.webp (28).jpg

⊙项目建成过程纪录



(二期在建过程中,即将呈现,敬请期待更多精彩)


项目名称:武汉小龟山华中国际基金公园

项目规模:一期5400㎡、二期30000㎡

建成时间:2019年

项目类型:城市再生

工作内容:建筑全过程设计

业主单位:南国置业股份有限集团

设计单位:水石设计

方案设计:建筑设计四部

施工图设计: 水石工程

照片摄影:潘爽

编辑排版水石品牌


项目概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