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规划 | 《绿色生态示范区规划设计评价标准》DB11/T1552-2018编制解读
阅读:4523 2019-06-06

640.webp.jpg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切实保证城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加强城区规划设计阶段对绿色生态理念的融入与落实,原市规划国土委于2016年组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启动了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生态示范区规划设计评价标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绿色生态示范区规划设计评价标准》DB11/T1552-2018是在国家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资源条件和总体规划发展需求,以及现有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经验和未来发展要求进行编制,历经两年多的时间,于2018年6月19日正式发布,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一、鼓励不同尺度和类型的城区参评,满足多元化绿色生态示范区的发展需要


为适应北京市全面发展绿色生态建设工作,标准对参评城区的尺度未做控制性要求,并针对新建类提升类更新类限建类四种类型建设区的特点,给出不同的技术策略和评价要求,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

二、融入先进绿色生态规划理念及技术措施,提高绿色生态规划设计水平,推动传统规划设计工作模式的转变


1

用地布局

结合公共交通导向型模式(TOD)、职住平衡、综合管廊、混合开发、小尺度街区等土地高效利用策略,依据国内外优秀经验的总结,提出相关技术措施和评价指标要求,引导形成紧凑集约、混合高效、尺度适宜的用地规划

2

生态环境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和相关学术科研成果,提出优化城区绿地系统的技术措施,引导形成城区生态网络,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环境动态平衡。

3

绿色交通

从构建绿色交通系统和完善绿色交通工具配套设施出发,引导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与非机动车(自行车、步行)有效衔接的绿色交通系统,并提出完善自行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等配套设施的要求。

4

绿色建筑

紧密结合北京市建筑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政策要求,提出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明确城区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制定绿色建筑星级规划布局,引导既有建筑实施绿色化改造,并提出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装修成品化住宅的要求等。


5

水资源

为最大程度实现水资源的集约利用,践行海绵城市发展理念,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为原则,结合以往案例经验和标准要求,提出建设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合理规划再生水系统等,并要求注重雨洪管理,采用低影响的开发模式,合理规划地表雨水径流途径,从而保障城市水系统的健康循环和城市雨洪安全。

6

低碳能源

为引导城区能源利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要优化能源结构,控制能源总量,提高建筑和市政的用能效率,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加强能源监测与管理,进行碳排放计算分析,以达到减少城区能耗使用目的。

7

固体废弃物

为引导实现垃圾分类收集,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走向固体废弃物清洁化处理的模式,要求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建立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储存、运输体系,引导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通过资源和能源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8

信息化

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绿色生态领域的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信息化手段,提出应用信息技术全面监测管理城区,特别是对环境质量及生态空间的监测,要以实际数据反映运行效果,提升城市在绿色生态的建设、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水平。


三、充分响应国家及北京市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体现北京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突出地方特色。


1

结合北京市对于绿色建筑规模化、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发展的最新政策要求,标准相应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并对不同比例采取递进式赋分,引导示范区进一步提高规划目标。

2

面对北京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功能转型,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引领产业价值链绿色化提升,标准提出单位土地产值增加15%以上、工业用地面积中绿色制造业用地面积不低于95%以及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要求,推动绿色生态示范区的现代产业发展。


四、关注土地、水、大气和生物等关键环境要素质量,引导规划编制工作更加注重实际环境效益情况。

1

对于污染土地,标准提出应制定土壤修复方案、合理规划已修复土地功能等要求,实现对于污染土地的有效改善。

2

为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标准提出了最低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水功能区要求,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标准值的要求。

3

对于大气环境,标准关注局地气象与大气质量两个方面,提出在规划设计阶段,注重控制热岛强度、打造通风廊道以优化局地气象的风环境与热环境,并要规划设计空气质量监测点,以保障建设及运营阶段对大气质量的监测。

4

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生境变化的影响,标准通过构建城区生态网络,避免生境破碎化,引导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五、关注市民对于城区绿色生态环境的切身感受,建设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引导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体现人文关怀。


1

标准要求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提出完善社区中心建设、配置政府管理服务和居民生活设施、布置临近的绿地开放空间、形成500米半径生活圈的规划要求,还提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体系,以应对老龄化社会。

2

规划营造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引导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为顺应北京市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需要,规划共享自行车停放区域;制定无障碍专项规划,保障对不同使用群体的平等关爱。

3

规划制定相关措施,保障居民用水、用能安全,引导居民资源节约的行为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等;引导与鼓励绿色低碳的生活与消费方式,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区绿色生态化发展。

4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等重要的、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对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与传播,保留城区历史文化记忆。

5

贯彻公众参与,使城区的规划设计能够更好的反映本地市民的需求,实现公众利益的保护与平衡。

结语

《绿色生态示范区规划设计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区。该标准将成为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评选的指导性文件之一,为我市各类城市功能区的绿色生态规划设计、评价及审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技术依据。


640.webp (1).jpg

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榆垡片区


69年来北京建院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主编国家、行业、北京市技术标准及图集、指南20余项,参编60余项。完成指令性任务课题,为政府、行业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服务社会,推动行业进步。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