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鲁木齐,与两百岁的“原住民”做邻居
阅读:4370 2020-03-14

640.webp.jpg

▲雪中的古树



     初遇“原住民”



走进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不远之外的临空产业园,万纬物流在新疆的第一个物流园落地于此。放眼望去,19.4万平方米的园区、6栋高标准仓库整整齐齐排列,透露着内在的秩序与效率。


然而,这种齐整感很快被一栋“不合群”的建筑打破。


由于一棵树冠繁茂的大树,3号仓库的南侧外墙从笔直变成了“凹”字形。这不仅区别于园区其它仓库,在整个高标准仓库行业,也是一个“异类”。


“为了这么一棵树,项目设计方案要重新做,建设工期一下推迟了将近两个月,那段时间心里特别着急。”万纬物流工程助理总监姚国强说。


姚国强清楚地记得,2019年5月底,做施工定点测量的工人在现场发现了这棵巨大的古树,树的位置刚好就在3号仓库的设计施工区域。随即,现场负责人张丽东随对该区域进行局部停工,并迅速上报公司。


“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会和政府有关部门、街道联系,对树木进行移植。但是新疆有许多戈壁、沙漠,绿化率低,当地对原始绿植很重视,不能轻易去动它。”姚国强决定与政府部门进一步联系,对树木进行鉴定。


640.webp (1).jpg

待建工地上的古树

6月初,市园林绿化局来到现场对古树展开鉴定,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是一棵树龄约两百年的古榆树,属于受保护的三级古树。


这一棵古树不仅树龄大,身躯也很庞大,树周长近3米,需要2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一圈。在它面前,所有人都只能是“孩子”。


然而,还没来得及体会两百年的份量,姚国强就马上开始为项目工期发愁了。



     动还是不动?这是个问题



古树的保护问题很快被提上议程。万纬物流工程团队与项目管理公司针对古树保护形成了两个方案:一是为古树“搬家”,在尽可能不损害古树的前提下,移栽至别处保护;二是就地保留古树,更改3号库的建造方案。

从工程角度考虑,第一种方案似乎最合适,既保护了古树,也不耽误工程进度。可是,如何确保古树移栽过程不伤害根须,移栽后是否可以正常存活,其中的风险概率,谁也说不准。

如果选择第二种方案,仓库的设计就需要推翻重做,靠近古树的墙面将变成内凹。不仅库内建筑面积变小,库区内的消防设计、边柱的荷载设计、水电安装布局也要全部重新安排。另外,修改方案需重新提报规划局,库区工期预计将会推迟数十天。

640.webp (2).jpg
待建工地上的古树

一边是古老的历史遗存,一边是现实的工程压力,怎么办?

最后,公司与政府部门展开了密切协商,出于对古树伤害最小的原则,决定就地进行保护。

这位“原住民”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与“新邻居”共生。


     52天的等待,换来与200岁的对话



按照新的规划,园区3号仓库被设计为了凹形,库区面积减少205平方米,各类结构也重新做了布局,并经提交有关部门确认。7月26日,仓库工程终于开始动工,此时距离原计划已经晚了52天。

在这棵两百岁的古树旁边,一片片土地被施工团队们清理、夯实,柱梁结构迅速搭建立起,混凝土与彩钢板像搭积木一样层层组装。曾经寂静的土地开始热火朝天。

640.webp (3).jpg
▲建设中的仓库现场

所有的工程作业都与它保持20米以上的距离。

为了避免施工震动过大,一些需要机械完成的作业也变成了人工作业。比如在夯实地基环节,施工团队取消了20吨重的大型机械,改用人工团队,用了近10天时间将古树周围约700平米的土地一一夯实。而如果使用机械,仅需一天就可以完成。

由于工地附近没有水源,工人生活用水均需要集中采买,工地每月需消耗约30吨生活用水。同样,古树也被分配了用水“份额”,由专人定期浇灌古树周围,考虑到昼夜温差大,工人们还贴心地仅在清晨和晚上浇水。

“新疆每年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几乎不下雨,植物存活很难,长得也慢。这棵树要长到这么大,肯定很不容易。”张丽东说。

追求效率的物流人,和默默扎根两百年的古树,在这片土地是似乎找到了彼此默契的共生方式。


     将美好留给未来



四个月后,“新住民”万纬乌鲁木齐空港物流园正式亮相。

塞外飘雪,寒风萧瑟,新建成的凹形仓库外墙围成一个拥抱的姿势,将古老的榆树圈在怀里,为冰冷的冬天留下了一丝暖意。

和其它全新的高标准仓库一样,这座仓库未来将服务于新疆当地各类电商、快递和大众客户。大量的商品将在这里存储、分拨、运送往全国各地。

640.webp (4).jpg
万纬乌鲁木齐空港物流园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中国重要的物流节点,繁荣的古丝绸之路通过这里连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如今,现代物流产业在新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变化将在这里落地、生根、蜕变。

目前,园区已由万纬物流管理团队接管,同样交接的还有照料古树的“接力棒”。

“雪花落在树上时特别漂亮,随着春天到来,树梢有了发芽的迹象,马上就要长新叶了。”同样作为“新住民”的园区负责人孔军军在冬天来到这里,作为古树的新朋友,他为古树拍了不少雪景特写,还换作了自己朋友圈的封面。

640.webp (5).jpg

2020年3月,古树已有了发芽迹象。

畅想未来,他正在筹划为邻居来一次“新房装修”——增加自动喷水装置、草坪、灌木,“再点缀一些灯带,晚上一定会很漂亮。”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在这座新的园区里,两百岁的原住民将与它的新邻居们一起,见证更新、更快的物流速度。 


640.webp (6).jpg

守护、探寻、赞美,

陪你共赴一场绿色之旅。


每一个生命的足迹都值得珍视。两百岁的老榆树和它的新邻居,在这片土地和谐共生,也见证了万科为和谐生态建设做出的小小努力。



2019年,由万科建造及运营的植物馆成为了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四大核心场馆之一。植物馆占地面积39000㎡,整体建筑以“升起的地平线”为设计理念,在设计布局中融入了红树林生态中的土壤、根须、干叶和栖息的鸟类等,将红树林的根茎演绎为水下神秘的领域,像是鱼儿和生命的能量,不断延伸,发光、发亮。



云南西双版纳的百岁大板根,热带雨林中的神秘毒物“见血封喉”,还有“树中姚明”弥勒树、猴面包树,“神圣之树”菩提树等等……

来自不同地方的“明星植物”,在这里充分展示植物生存和繁衍的智慧,为所有参观者带来一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灵启迪。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万科6月23日举行内部通气会,引发外界关注。在万科的深圳办公点707会议室里,董事会主席郁亮面对线上线下一众将士,颇有沙场点兵、排兵布阵之势,围绕着加速“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发展目标,将启动一系列组织和人士安排。如组织架构方面,改组开发经营中心,区域由五个裂变成七个;人事调整方面,调整王海武、刘肖、张海三位将领,各自领命出征。
2021-06-30博志成地产观 万科  阅读:6035
6月23日,万科发布区域及人事变动消息。
2021-06-25未来可栖 万科  阅读:5130
偏好““行业洞见和自我反思”的万科,30多年来,一直在“前瞻输出”中国地产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和“下一步趋势”!
2021-04-13地产总裁参考 土地市场 万科  阅读:5441
这本杂志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有股出乎意料的真诚 你翻看每一期的内容你会发现,关于房地产的内容,万科周刊充满了批判主义精神 而之所以真诚那是因为万科周刊里,批判最多的是万科自己
2021-04-08真叫卢俊 万科  阅读:6665
2021年,万科·莱茵半岛又选了一种产品,还是围绕着约2934米的湖岸线,但要做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低密洋房产品。
2021-04-01地产铿锵说 住宅地产 万科  阅读:6035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