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氛围下,头部房企裁员潮背后
阅读:3119 2020-03-14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艳姐说

春意将至,诸多地产人感受到的却只有刺骨的寒意。

 

从初始的降薪到组织架构调整,最后也难以避免带来了更加凛冽的优化潮。


除了近期所提及的通过区域合并来优化部分员工的房企,事实上艳姐听到越来越多的头部房企们在纷纷手起刀落,优化调整。


微妙的优化氛围下,比的是谁更优秀,你是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探究的不是这些房企怎么动了,而是究竟为什么动,又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01
头部房企大裁员

艳姐的一个朋友今天告诉艳姐,某头部房企华北区域优化约700人,北京区域也有30%左右的大规模人事变动。并且前几日开始,已经陆续有人离职了。

据说除了核心高层保持稳定外,裁员的幅度很大,各个部门的比例不一,基本上20-30%,某些部门在30%以上。

 

其中波及最大的可能是工程岗和销售岗,一些核心员工则是被列在了调岗行列。

 

同时,集团层面及其他区域虽不似这两个区域一般大动干戈,但在现阶段同样有正常的人员优化。

 

目前,大多数人员该优化的优化,该调岗的调岗,但是按照一般企业优化人员的进程来看,这场优化行动大概率还要持续2-3周

艳姐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地产圈在动刀的绝不止这一家房企,虽然每家房企的动因都有所不同,但是却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存在。


艳姐认为,该房企两大区域之所以会有如此大幅度的人员调整,其实映射出了整个行业的现状,背后潜藏着3方面的原因。


1、市场环境影响:销售状况不理想


对房企来说,销售是生命线。区域一旦成绩跟不上,简单的裁员都算是小,更残酷的是直接被合并甚至是取消


有些房企之所以大举人员优化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布局,销售状况不佳,又背负着对赌协议,对销售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房企,不得已之下,经营层向管理要费用,除了合并部分区域进行人员优化外,也别无他法了。


艳姐猜测,这家头部房企动刀的最直接的原因应该也与销售状况有关,因而业绩不佳的华北区域和北京区域也随之成为了重灾区

近两年来,环京限购政策愈发严苛,让此前重仓环京的房企不得不考虑转变战略,同样的也对这家头部房企打击不小—


该房企在北京区域有多个项目,华北区域这两年也拿了不少项目,环京限购政策的影响再加上主要走高端路线去货速度并不理想。

 

2、行业现状导向:由做增量转向做存量

 

随着随着地产行业到达天花板,并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对于很多头部房企来说也逐渐寸步难行——再往前冲1名比以前冲10名都要难得多。


当下的情况,相较于继续对外扩张做增量,头部房企们也都开始转而抓住做存量的机会。


在近期大动的几家房企中,很多都是对战略进一步收缩,将一些区域合并、取消,更是大幅对人员进行了调动,也开始更加深耕一些城市。


这就需要要消化掉以前拿的地与收来的项目,所以现在对这些房企来说要做的更多是内部整合,而非外部增量。


尤其在疫情的大环境下,更不能去做扩张性的东西,没有新项目了,公司自然也不能养一些闲人,优化难以避免。


瘦身是为了让企业更好的前进。

3、并购带来的正常的架构调整

 

事实上,如果过往大家有关注过各大房企的动向的话,会发现新年的年初和每年的年底都是大量标杆房企“大动”的时刻。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疫情的黑天鹅,很多房企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架构调整。


有些房企甚至一年要调整好几次,而在调整的时候,就顺势优化掉了很多跟不上企业发展的员工。


而对于一些有收并购举措的房企来说,这中间还涉及到新员工和老员工的磨合问题,在磨合的过程中,也免不了带来一些无法适应的员工的离去


据艳姐所知,此次该房企华北区域和北京区域所优化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为该房企去年并购项目时一同收过来的新员工

 

据说该房企只给并购之后选择留下的新员工半年的适应期,如果考核不合格,半年后都得离开,无法适应的人甚至包括此前该集团的人力副总(原是另一家标杆房企的),据说也只堪堪待了5个月。

 

而真正能在这家房企存活下来的都绝非泛泛之辈。

 

 
02
新员工待不久
老员工不想走?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新员工在很多房企待不长久?

 

事实上,很多高周转房企的员工只分为两种:一种是待不满3年很快被淘汰的新员工;一种是待满了3年、并且不想走的老员工。

 

前面艳姐也说了,能在高周转房企存活下来的绝非泛泛之辈,因为本质上,它的生存模式就只有4个字:“优胜劣汰”

 

打个比方,业内某标杆房企以强执行力著称,要求员工干好就行。

 

但是不少房企则是强工作效率的企业,员工不仅要干好,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干好

 

比如说,同样的100亿目标,在那家标杆房企你完成个80-90%就可以交差了,超额完成还能拿奖金。

 

而在有些高周转头部房企完成只是及格线

 

因此,房企内部已经形成一种文化:目标只是工作的最低要求。它每年的目标基本上也都会超额完成。

 

这样的文化差异使得很多新员工都难以适应,对他们来说,有三个生死期:

 

前六个月——能不能留下来

一年——能不能有发展(要么上去,要么走)

三年——能不能留的久,能不能进核心圈层

 

而一旦待了三年以上,如果不是不可抗因素,简单的薪资加码根本撬不动这些人。原因有3点:

1、老员工有荣誉感

 

能待3年以上的一般都算是骨干,也能进入核心圈层。

 

对他们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下来,有种考上清华北大的骄傲感:那么多人都没留下我留下了,这样的荣誉感就使得他们不会轻易离职。

 

2、员工足够受重视,能力节节升


从企业角度来讲,对这样的员工也是下了一定的本钱,不管是在职级、薪资、还是受重视度在其他企业都是不能比的。

 

同样的,由于优胜劣汰的大文化背景,在这家房企,没有混日子的说法,你的目标永远是比现在要高的,所以你只能一直向前冲,冲到冲不动为止。

 

完成目标了,薪资职级上升,进领导班子。企业对你下了本钱,你自己也有成长。

 

当然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除了节节攀升没有其他选择

 

在这点上感触最深的应该就是销售和工程,因而,这一次变动中,这两个条线也是受到冲击最大的。

 

3、核心竞争力是老板

 

艳姐和很多业内好友聊过这个话题,大家都一致认为,之所以能留住优秀的人才,核心竞争力还是房企的老板

 

和该房企的制度一样,老板本人也是做事果决,为人直爽且有魄力,遇事不拘小节,并且据说还颇有人情味。

 

很多人在企业待久了,被老板的人格魅力感染,也舍不得离开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不管这家房企下面的人如何动荡,但是核心高层却是几家头部房企中最为稳定的,甚至和该房企初创时没有太大变化。

 

当然,真正能做到三年以上的到底还是极少数。


因而对于这样的核心员工,企业层面也是不会轻易去优化的,所以即便是在这次被动的核心员工,也都是出于当下的战略调整而做了调岗处理

 

 
03
不是个例而是群像?
地产人都要警醒了!

但是,疫情的黑天鹅无疑就成为了当下的不可抗力因素。

 

据说,目前该房企区域高层有跳槽想法的不在少数,很多人都有了危机感,谁都不知道悬在头上的那把刀何时会挥向自己。

 

要艳姐说,这并非个例,而是整个行业的群像。不止是这家房企,疫情对行业的发展、个人的选择以及员工士气都有不小的影响。

 

据艳姐不完全统计,由于现阶段几家房企的组织架构等大幅调动,2020年开始迄今,为大众所知的在“动”的房企高层人员就有200余位,有升迁的也有卸任甚至是离去跳槽的——单是某头部房企公布出来的名单就涉及70余名人员。

 

不幸被优化的人员在当下或许会无比艰难,但是房企同样也不好过。

 

尤其是在疫情的不可抗力下,在过去粗放管理、高杠杆高周转高库存的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会比其他行业要严峻的多。

 

不仅是小房企在艰难求生,大房企同样也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活下去”,势必也会做一些转型和战略的调整,一些还没动的也必然在动的过程中了。


所以,客观来说,人员优化对房企来说也不一定是坏事,这是减负前行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

 

而各位地产从业者们都需要更加警醒:是不是能适应这个行业,是不是能跟得上企业前进的步伐?

 

未来的行业生存法则可能不止是“适者生存”,还会迎来更加残酷的“优胜劣汰”。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每个房企都有一个在内部非常神秘的部门。
2021-06-18地产观察 房企 产品创新事业部  阅读:2915
尽管压力重重,仍有不少房企加速迈入千亿阵营。克而瑞数据显示,从全口径销售额来看,2020年千亿房企数量达到43家,较2019年增加9家。
2021-01-06地产深度报道 房企 地产市场  阅读:3900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