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NA专访东联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朱胜萱|我们做的不是风景,是风景背后的生活
阅读:1576 2014-03-04

 脚踏实地,大地色调的唐装样式衣衫,古朴的风格,谈笑有鸿儒的睿智与风趣,这些是东联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朱胜萱在采访中给我们留下的标签。采访结束后,他轻轻道出东联的文化精髓我们做的不是风景,是风景背后的生活。

 

领悟之余,脑海停留的那些美丽景观顿时变成黑白色调,技术在景观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媒体人,我们给予的关注度一直不够,反省当下,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接地气点呢?

 

“对于东联,或许大家都还停留在三年前东方园林收购尼塔的印象里,这三年东联和东方园林共同走过了磨合期,也完成了许多优秀项目。抱着对背后生活的好奇,我们有幸走近朱胜萱,为大家一探东联首席设计师的想法与见解。

 

P2197287(1)_副本


受访人:东联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  朱胜萱

时间:2014年2月19日

采访媒体:ARCHINA

记者:李雪松

 

ARCHINA:中国新一轮城镇化已经开始,面对强调生态和文化服务的当今,您认为景观行业面临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朱胜萱:对我们而言,景观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当我们做城市化的时候,可能所有的人几乎还不懂景观是什么,景观的人才、行业、上市公司没有,材料、苗木、人才、施工没有体系化。当我们完成部分城市化以及现在在做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几城镇化的时候,应该来讲,设计行业的人员比以前更成熟,施工行业的产业链也做得更成熟,看似我们已经有机会可以做出更好的景观和工程的时候,主流认为未来应该会很好,而我却持有不太乐观的态度。

 

景观行业中存在惯性,几乎我们以前做的所有公园都违背了很多原则。我们公司的三百多员工有着很强的惯性,即大家认为公园就是那样的,造一个景观都应该是精致化、高维护、很美的景观,中国其实不缺这些东西。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景观其实很丑的,比如美国中央公园几乎没有所谓的设计,但是它对于城市的生态承载是我们的公园无法比拟的。我们现在太过于强调设计。

 

大家不太习惯做另外一种景观。比如城郊边上有大量的土地、苗圃,花费一百多元钱就能把它做成景观,我们都不做。一个项目光方案设计费用就很高,把花岗岩切来切去拼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定要金属收边,一定要很笔挺,那才叫“景观。但是,城市的生态安全系统都没有构建好。一场暴雨,城市水位暴涨,这就是我们的雨洪管理系统没做好。春天的第一场雨所包含的各种污染物是最高的,可如何通过绿地系统去收集和净化。所有的人都不去学习,反而都认为居住区应该做成像高端楼盘那样,砌个花台、做个池子、花架、喷泉……

 

城市化给了设计行业第二次机会,未来城市化会有大量的工程项目。我们已经毁了一次,难道还要再毁第二次吗?在所有的设计师和工程人员还没有形成意识的时候,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我观察到,几乎学校里的教育、主流设计师、主流市场里的大部分人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们可能会在微博、微信上吐吐槽,但是不去解决,我们很难让大家放弃掉对景观行业美的认识,大家不愿意做出一个普通却对生态环境友好的项目,所有的设计只是为了炫自己的技艺。

 

总而言之,是机会,也是挑战。未来的城镇化一定会有大量的工程出现,它会给所有设计师和从业人员以及整个行业带来第二次机会。习主席所讲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打破了所有人对城镇化的想法,未来的城镇化将不再是过去的城镇化,我们这个行业也一定会是第二种景观工程。如果我们能把行业里所有的可能性做一次颠覆性的思考,或许能给行业带来一个新的改变,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ARCHINA您刚才谈及未来会有许多景观工程,我们看到绿色廊道、湿地公园等园林生态工程在各地涌现。景观行业里,像您这里东方园林的收购,这一园林工程和景观设计的第一并购也掀起了一股热潮,最近有许多园林施工服务和景观设计的整合,面对这一趋势,您是如何看待的?

 

朱胜萱:从最早进入东方园林到现在,我一直是认同这一趋势的。社会的正常发展,一定会带来这样一种趋势。中国体制上的信任危机使得设计和施工相剥离。大家都认为设计和施工会不会一起勾结,会不会一起抬高企业的利润,而这些问题是可以从管理方法上规避的。比如,一个工程造价,规定它是2.5亿,无论怎么做,就是2.5亿,良性的操作和管理是可以做到规避的。大家都认为只有设计变成一个独立的机构才可行。我认为设计行业里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独立的设计机构,也可以是施工设计一体化的机构。

 

提及廊道和生态湿地的建设,我加入东方园林就认为我们一定会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尼塔进入东方园林之后,业务量在成倍增长。这个增长一方面依托东方园林,换个角度,也是东方园林和我们共同有的一个机会,东方园林有了尼塔就会在华东和南方的市场拓展,这对彼此的增进都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我们行业教育上把景观和生态分开,做景观和做生态的人所学的专业基本上没有合并的概念。恰恰要做的是个生态林带,这不是一个景观的概念。但是大家搞不清楚,一见设计院去做廊道,就告诉你要多漂亮,要有什么样的树种,却忽略了所谓的树种搭配、生态物种栖息。外环林带、生态湿地和廊道应该是由生态和景观共同组成的团队来完成的。我在东方园林受到了很大的洗礼。东方有一个很大的生态版块,签了许多生态方面的专家,有生态治理的、雨洪管理的、水专业的、市政的,这些人让我懂得什么叫生态安全雨洪管理,知道水污染要用几种方式来做等等。如果不懂这些,是没有办法做景观的。可能东方园林是走在比较前沿的,虽然大家脑海里还停留在三年前上市前的东方园林。

 

关于趋势,中国存在着非常好的机会,经济在腾飞,几乎完成了城市的第一次建设,现在在做剩余的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有了资金、人才,知道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然后大家开始大规划,廊道、生态湿地。我觉得这是景观的一个挑战,怎样让景观专业、水利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所有这些都围绕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来协同作战。我们现在搭建生态团队,不仅是景观设计,还包括市政的、水务的,甚至是生物的,比如土壤修复,这是一个综合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呈现一个完美的设计。

 

ARCHINA新农业景观可以说是东联的一大亮点,可否为我们详细谈谈上海崇明和无锡这两个项目?

 

朱胜萱:崇明岛是加入东方园林之前做的一个尝试,那时我们还是独立的设计公司,以设计师的力量参与了房地产公司的开发,做儿童、教育、生态、农业这样一个概念。搭建、物料采买都是设计师一起参加的,并协同工人完成建设。从设计和创作上这个案例本身是成功的。我们用了最少的资金,大概花了两百万的资金,在接近五万平米的用地上,不改变农业耕地性质,用最生态、最环保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儿童绿色游乐场所,也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但事实是,房地产公司资金出现问题或者房子销售结束的时候,就未必会继续运营项目。所以,这个项目对我们而言是个失败的项目。

 

无锡的项目是田园综合体的第一个项目,品牌名称叫“田园东方。这是很巧的,我们加入东方之前就研发了一个项目叫“田园东方,结果进到东方恰恰是东方园林的品牌,所以就保留了“田园东方。这是一个把房地产、文旅和农业三个板块融合在一起的田园综合型项目。比我原来做的新农业项目要更高一个层级,更多是面向市场需求的。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房地产、文旅、农业三方面交叉后要相互得利,还要致力于解决乡村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农业污染的问题,得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得建农业合作社解决培训、上岗等就业问题。

 

我们既然做房地产就得做出不同的房地产。一样是三室两厅的房子,你卖给谁呢?在那样的城郊边上,想打开销路,就得从产品上创新。中国目前大部分的房屋买卖都是投资型的。大家都知道,比如保险,它就是消费型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八十万、一百万买一套房子做享受型的。人们可以种田,享受最好的食物,三月看桃花,八月吃桃子,冬天洗温泉。中国已经从旅游时代变为休闲时代,单纯观光型的旅游已经过去。现在最时髦的词,互联网不是说“体验吗?其实,田园东方就是做这样一种体验。

 

这两个项目,一个是失败的,一个是正在尝试的。3月28日,我们第一个“田园东方开园,这是我们这两年多做的最大的努力。在这里,所有的景观都不一样,不可能像城市里设计公园一样,这是田园,油菜花、水渠、白鹭、牛、羊都变成设计的道具。这绝不是把树种上去,把地形设计好,把路铺得很齐整就行的。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惶恐的,因为没有做过,我们等于从零开始积累或者改变,这是最大的挑战。这两个项目对整个公司,包括我自己,都是标志性的定位。如果“田园东方成功了,我相信未来东联会成为这个行业的榜样企业。

 

ARCHINA景观行业发展了十几年,东联设计了许多项目,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朱胜萱:从景观的定义而言,我们公司的项目不能说满意吧,是比较重要的,在行业里比较有话语权的,一个肯定是世博的项目。世博公园没有给人们留下太深的印象,没有像主流一样拍出很好的照片。对我们而言,世博公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很好地协调了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供需关系,解决了很多标志性的问题,是现有公园里使用最多生态技术的公园。比如垃圾土的回收使用,所有建筑垃圾在当地拆迁完都没有运走,而是进行分类、分解,做了很多地形和覆盖。比如道路都是全透水的,在全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用塑木进行铺地。后来,我和那个送塑木的材料商开玩笑,我们给了你们一个新的行业机会。由于世博公园的第一个使用,所有世博会的高架步道和平台都在用,后来整个材料行业迅速地展开。

 

世博公园的定位是对的,我们没有做一个很酷的景观,但是做了一个引领这个行业发生改变的景观。比如水务,整个黄浦江边上,唯独世博公园能够让防汛墙隐藏,但这些细节不会在景观上让人们感受那么强烈。我们不会做让人觉得很酷、很显眼、很标志性的景观,但是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大家都不知道它能够超负荷承载场地疏散的能力,世博会如果突发踩踏等事件,公园是做好了最强的疏散和场地面积的。这个项目应该是奠定了我们公司做项目的基本核心价值观,会用技术解决很多问题,而不是纯美学来解决问题。

 

第二个是我们正在尝试的一个新的立体绿化项目,虹桥八号地块。现在的城市都在往高处发展,上海也一直在鼓励做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虹桥八号地块是虹桥商务区的第一个建成项目,今年6月会实施完成。这是一个绿色三星街区,它很复杂,高高低低有几十个屋面,有大有小,标高复杂,建筑复杂,不停在变。它代表的是一种趋势。未来,城市里不太可能会建大量的公园绿地,但是大量的城市改造和更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做的是屋面绿化、立体绿化、地下室绿化。城市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有机会慢慢去孵化它们。

 

第三个是我们进入东方的成都项目,因为设计施工一体化蛮有挑战性。这些项目都很快速,我们会在一年之内,甚至三个月完成一个项目。但那肯定是一个五个亿、六个亿的投资项目。面对这种项目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不一般的设计手法,我们能做的就是现场设计,和施工工人一同完成建设。在成都,我们二十个设计师从现场踏勘那天开始驻场直到施工完成,就像以前古代造园。

 

这个项目是一个水利工程,它有二十米的河道,河道两边长满了高大的乔木,而水位要拓宽,变成四十米。按照传统的做法,水利做完,做地形测量,上千棵原生态的乔木就都没有了。由于当地业主对我们还是很认可的,我就说:“如果你赋予我权力,现场所有水务工程由我来现场控制。我们二十几个设计师做的不是景观,而是水务河道。我们告诉施工方:线到这里,水到这里,那里偏过去做四十米,然后偏过来,偏过去四十米的水在中间流导这里有很多技术性的东西。我跟设计师说:“我们就要像中国古代造园的方法,你就变成一个堆石头的匠人,你就变成一个做地形的匠人,然后每个人发一个喇叭,因为工地要喊话,每个人发一个激光笔,激光笔是可以穿越几十米的,指挥工人施工,就这样工作的。

 

这也是通过大概一年多,才摸索到的。曾经出现了很多次,现场条件很美,出图的时候推土机一上什么都没了。现在,驻场的设计师学会了开挖机,能够自己下去做土方。土方工程很复杂,和工人沟通,他也许并不清楚,设计师就自己来示范。我们的设计师可以转型做现场艺术总监。现场艺术总监就是指挥现场造园,苗木里虽然规定了我要棵香樟,树的分叉点、密度、高度等都会不一样,等种植出来发现不是你要的。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工作方法。一种就是把工人培养成有艺术修养的匠人,一种就是把有艺术修养的设计师培养成能动手的工人。只有这两种反向培养模式才能应对东方快速施工和建设的过程。

 

以上三个标志性的项目分别代表了东联在景观探索上所做的转型和体制改变。

 

ARCHINA东联团队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特点,您前面谈及了一些团队合作方面的内容,能否进一步谈谈东联团队是怎样合作的?

 

朱胜萱:东联是个多元化的团队,分为东联英蓓、东联尼塔、ATB东方、东联文创,还有新农业的研发团队。东联(上海)创意设计发展有限公司,里面没有带行业,如果只把自己局限在景观里,是永远做不出好作品来的。公园里没有漂亮的建筑,是因为没有建筑团队。哪个建筑师愿意给你配一个两百平米的厕所?建筑师都要做“高大上的建筑,怎么可能会给你配一个小建筑。但是,景观里的建筑又是最重要的,比如艺术馆、服务建筑、入口大门。在构建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建筑团队,然而很多建筑师又是不适合的,因为他们的理想就是做超高层,没有想到要做美的、生态的、与环境融合的建筑。中国甚至没有这样一家事务所致力于做这样的建筑。

 

文创是需要有创意的,这种创意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有,执行团队再逐渐围绕它做。对目前的设计师不能要求太多,只有分工合作,请一批能做文创的人来,每天诗词歌赋、读书谈史,协同工作的时候,大家互相聊天,最后形成一个东西,这就是多元化的配合。不同类型的人放在一起,工作上就会有很多磨合。如何管理这个团队?第一是制度管理,最重要的是公司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还有就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价值观、设计的哲学观,这方面统一了就不用协调了,团队最终会走到一起。

 

ARCHINA您是如何看待景观行业里的媒体?它有着怎样的影响力?而对于我们第一景观网和《景观实录》杂志,您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

 

朱胜萱:景观行业是从农林板块分出来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设计师到现在的领导,包括行业,都还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所以媒体也是一样。只有几本园林杂志。这些年,由于房地产的繁荣,市政工程大量兴起,也给景观一个机会,大家才会正视它。它也好不容易成为一级学科没两年。媒体现在还是没有方向的,几乎所有的景观媒体没有一个主导,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声音,就是简单地介绍一些好的国外项目,但是对好的项目是哪些项目,应该选择哪些项目介绍进中国,大家也不清楚。

 

我对媒体的建议,就纸媒而言,应该传递景观行业正确的价值观和看法。如果一开始就普及很多项目,没有用。应该先做教育,但不一定是说教式的理论教育,应该让大家对景观行业有正确的认知,慢慢才去普及。除非你对的是专业类的,最简单的就是介绍项目,如果是杂志的话,很难做到全专业性的普及。这必须奠定一个非常长的时间线,十年或者二十年。

 

就网络媒体而言,目前几个主流网络媒体只选择他们价值观的东西,几乎媒体刊登的好的景观都是一样的,都是唯美的、精致的,或者带一点技术含量的,但很多人文精神的没有。未来网络媒体对景观的走向应该更加包容。

 

ARCHINA您平时有哪些爱好?

 

朱胜萱:我喜欢普通人的生活,逛花鸟市场,养各种小动物,喜欢喝茶,相比较其他设计师更普通和生活化一些。喜欢各种不值钱的小石头。最近更关注新农业,关注中国乡村。

 

ARCHINA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朱胜萱个人简介】

 

东方园林东联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董事

休闲乡村专委会副秘书长

城乡互动研究中心(上海)主任

上海世博园区景观工程总顾问

 

朱胜萱先生思维敏锐,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休闲农业等多个领域,极具创新精神。从业至今十余年,率领设计团队多次拿下国内外重要工程,2006年屡获国际设计竞赛第一名,独揽2010年上海世博会系列工程——世博公园、白莲泾公园、江南公园、世博村景观、中国船舶馆景观等多个工程,并受聘为上海世博园区景观工程总顾问,获得上海五一劳动奖章、百佳建设者、世博最具创意设计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设计领域,朱胜萱先生提出创意成就梦想,坚守在创作的第一线,捕捉每一个灵动的瞬间,抓住每一个落实的细节,不仅创造美丽的风景,更要打造景观中的生活。在学术领域,朱胜萱先生和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积极互动,创办城市环境研究中心,总结多年从业经验,致力于“绿色城市的实践与研究,著有《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绿地景观》一书,并发表多篇专业论文。他同时活跃在国际休闲产业休闲乡村专委会的领域,致力于城乡关系研究,分别在都市农业主义和乡镇开发模式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实践。

 

伴随着日益扩大的个人影响力,朱胜萱先生自觉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立足城乡互动研究中心,为探索都市田园生活与城乡资源互动做出不懈努力。数度做客《三联生活周刊》、《乐活》等杂志专访,把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经验和见解剖析分享。用极具创新的理念指导提出V-life理论和商业模式,采用科技环保的新型技术,为城市营造绿色空间,创造以“天空农场为品牌代表的都市农业休闲新方式。在乡村建设中,推动以“清境休闲为品牌的一系列乡村社区改造计划,从改变乡村生产方法、生活品质、生意模式出发,构筑顺应当代农业发展趋势的乡村生态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从专业深度和情感温度双重角度进行创新表达,传递空间、城市价值,希望在先行者表达思考结果的同时,也能推动从业者的再思考,接力城市发展。
2021-03-22ARCHINA 景观设计师 女性 对话  阅读:5733
现在马上申请Sasaki上海办公室的夏季景观实习生职位,你就有机会圆梦!
2020-01-17Sasaki 景观招聘 景观设计师 招聘  阅读:9904
EADG泛亚国际自1981年由英国建筑大师 Jon Prescott 成立以来,一直在充满探索的旅程中前进:驾驭不同尺度的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每一个项目,都是国际化视野与传统文脉结合的产物,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下,以专业扎实的技术和精细的态度合力完成的作品;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蕴含着我们为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
2019-11-17EADG泛亚国际 姚久州 景观设计师  阅读:6853
近期,EADG推出人物访谈系列,通过他/她的故事走进设计师的世界,了解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中的设计。
2019-09-13EADG泛亚国际 人物访谈 景观设计师  阅读:6066
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很正常地就会徒手勾勒设计想法,尝试分析搭建一种逻辑关系,同时推敲研究可行性,这应该成为一种惯性常态。
2019-05-25山水比德 景观设计师 手绘  阅读:6857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