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NA专访非常建筑副总建筑师杨普|建筑表达多样价值观
阅读:1775 2014-05-09

媒体:ARCHINA建筑中国网、《建筑中国周刊》

受访人:杨普 非常建筑副总建筑师

记者:李园园、黄中浩

 

照片_400
 

现在建筑的建造方式、建设周期、功能,都和以前不同,每个时代的建筑都应该承载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但价值观是不是可以成为值得传承的文化,我觉得需要时间来验证。

 

《建筑中国周刊》:非常建筑的文化类建筑作品在类型上跨度很大,苹果美术馆是旧厂房改造,世博上海企业联合馆关注技术,建川博物馆则有很强的形体与材料的表现力,这些不同类型项目的背后是否有相同的思考?


杨普:这三个项目的年代跨度很大,项目本身应对的问题都不完全一样,所处的环境、功能、要求,这些也都不一样,所以都是独立设计的。从我的角度来看,苹果美术馆是一个改造项目,外观上有原来的结构;世博会企业联合馆有设备外翻的概念;桥(建川)博物馆既是一座桥,又是一栋房子,所以形态也比较特殊。从材料上看苹果美术馆用的是U玻,,世博会企业联合馆用的是聚碳酸酯(PC管),都是当时比较新的材料;建川博物馆是关于混凝土表达方式的思考。如果要说共同点,应该是我们在设计中面对问题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建筑材料的关注。

 

《建筑中国周刊》:在建川博物馆桥馆的设计中,选择如此粗犷的混凝土表面是想传达什么?

杨普:还是对材料性的关注,实际上当我们定了混凝土的材料以后,主要问题是怎么表达这个混凝土,以前都想怎么把它表达得细腻一点,像清水混凝土这一类的表达方式,我们觉得混凝土本身有一种粗犷的气质,如何将混凝土自身的气质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当时思考的方向。

 

《建筑中国周刊》:您认为中国的文化建筑是否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

杨普:实际上任何房子都有可能承载文化,包括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里弄,这些实际上都是老百姓的住宅,它留下来,本身就承载了传统的居住文化,所以我认为不一定是局限在文化建筑的定义上。另一个就是关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假定如果是大家普遍理解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叫古代文化,那么其实老房子就是最好的传播载体,不拆就好了。
 

现在建筑不管在建造方式、建设周期、还有功能,都和以前不同,每个时代的建筑都应该承载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但价值观是不是可以成为值得传承的文化,我觉得需要时间来验证。举个例子,以前一些人觉得把房子盖成传统物件的样子就是承载文化,但其实现在大家都觉得有问题,所以那只代表一个时期的价值观。负责任的建筑师肯定会谨慎的思考和选择自己建筑中所承载的价值观,努力让这些价值观能经得起考验。

《建筑中国周刊》:您心目中什么样的文化建筑才算优秀的文化建筑?

杨普:我觉得首先是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其次是房子本身能承载的信息,这跟刚才说的建筑师本身的价值观是有关系的。房子所承载的信息会传播给大众,如果这些信息是经过深思熟虑,比较成熟的话,就是好的文化建筑。

 

《建筑中国周刊》:如何让文化建筑更为生动,使用率?

杨普:在德国基本上所有大学的图书馆都是对公众开放的,社区的居民都会来使用图书馆。在国内资源有限,加上体制的问题,很多文化建筑都建在新区,周边是行政区、商业区,居民非常少,使用率很低。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文化建筑很重要的是便利性,社区旁边就有一个小的图书馆,或者画廊,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使用。
 

另外,做设计时也会遇到一些管理思维的限制,业主和未来的运营商都会考虑安全性,从管理的便利性上,过于开放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希望尽量可以开放,但是很多时候做不到。
 

所以位置便利、灵活管理、小规模大覆盖都能提高文化建筑的使用率,另一方面,规模小一些、数量多一些,会给更多的建筑师表达多样价值观的机会,也会让文化建筑更加生动。

 

《建筑中国周刊》:通过您的实践,或与其他建筑师的交流,您觉得这几年来中国的文化建筑有何发展?

杨普:我觉得这几年发展得很好,很明显可以看到建筑所承载的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业主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不是只有“主流价值观”的房子才能够盖起来,我觉得这都很好。
 

另外就是像刚才说的文化建筑的定义也很广泛,现在很多建筑师通过一些小房子、装置、公共设施去表达小众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文化的载体。再加上像你们这样的新媒体的出现,更丰富、更多样的价值观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传播,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都是好的发展。

 

《建筑中国周刊》:请问事务所现在除了文化建筑还做什么其他类型的项目?事务所以后的发展定位是怎样的?

杨普:非常建筑成立二十年,这二十年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很快,所以我们做的建筑类型也特别多,目前各种类型的建筑我们都会做,包括住宅、商业、办公、学校这些功能性很强的项目我们也都在做,并不局限于文化建筑。
 

各种类型的项目我们未来都会继续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建筑,我们都希望能有更多的设计思考。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ARCHINA建筑中国与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很高兴为您呈现一场特别的对话,与来自上海的四位新晋AIA院士进行交流:姜平院士,黄向明荣誉院士,伍江荣誉院士,以及袁烽荣誉院士。
2023-10-16ARCHINA 建筑师  阅读:2220
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RLP Asia)荣获本届建筑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十大外资建筑设计品牌企业”,ARCHINA特邀专访了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RLP Asia)副主席——吕庆耀先生。
2023-09-05ARCHINA 建筑师 建筑专访 品牌专访  阅读:3719
“大师访谈”系列视频采访,由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主办,ARCHINA建筑中国协办,旨在采访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来推动可持续高密度城市主义的发展。2021 年系列访谈主题是“未来城市:密度、能源与健康”
2021-12-08CTBUH中国 建筑师 建筑专访  阅读:5467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四十年。期间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建筑师和设计团队。邵韦平和他所在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21-01-31北京建院 邵韦平 建筑师  阅读:5945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