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故事为载体的历史城区修补探析
阅读:2901 2020-06-25

摘要

“城市双修”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展开,本文主要探索如何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轻修补、微更新”,本文在保留城市历史印记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通过对城市4大格局的修复及城市“故事空间”的恢复,彰显城市鲜活生动的历史风情、风貌和风采。




城市故事释义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1895—1990年),在其著作《城市文化》中指出:城市的文化运行产生出人类文明,因而城市是文明社会的孕育所;文化则是城市和新人类间的介质。而城市故事则是串联城市、文化与人的鲜活载体,是城市历史传承的精华所在,也是城市流传的重要“文化基因”,一座古城、一群故人、一些老故事,启动最深入人心的阅读系统。


乐平古城沿革


乐平的县治,自唐末黄揆烧毁位于众埠的铜山港口老县城,公元883年搬迁到花靥镇,迄今已1135年了。乐平城市从濒河小商业集镇发展到明清时期规模宏大、功能齐全、格局完整的“饶州六邑之冠”。在明嘉靖四十一年,即1562年,始筑城墙,城墙周长4.3公里,南北间距约985米,东西间距约1270米。


以今日之位置,整个县城是:东至现五小,西至原市民政局,北至现人保公司,南面过南门桥统称南门外,到民国时期已建成大码头,形成南外街了。


640.png

图1乐平古城历史格局

640.webp.jpg

图2乐平古城遗存布点

1.古城格局故事

对乐平古城的格局主要从山水防卫格局、交通与商业格局、礼制与居住格局、人文与民俗格局四个方面来解读。


1.1 山水防卫格局——反弓水改造的故事

640.webp (1).jpg

图3 城市”反弓水”格局

古书述“乐平北主康峰,南屏嶂岭”,“北岭如拱如揖,洎江如抱如环”,此皆为形胜吉地之貌。但乐安河水流至乐平城邑,河道忽然形成了一个己近360度的大迴环,县治即耸立在“反弓水”之北岸,乐平堪舆高手在乐安河以北开引了一条护城河,巧妙的改变了河水在城南呈内凹的内阳水状态,形成外阳水状态,城市顺应地势,“既胜于水复雄于山”,附会“天人合一”的思想,塑造空间领域感。形成城东傍山、城西作渠、南港北市、南台北池的整体格局。乐平因此成为处理“反弓水”城址的古代堪舆实践重要案例。


1.2 交通与商业格局——因港而兴的故事


乐平是连接赣东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地带的内河航运交通枢纽。乐平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古饶州、古徽州、信州之间的交通要道。古时洎阳港是赣东北区域山区到平原之间第一个最大货物集散港口中转站。从清高速发展至解放后,在建国初乐平各类船舶已有1100余艘。乐平因此成为沟通山区平原的内河枢纽,因港而兴的重要商邑,码头印象及生活场景流传至今。


古城十字街依托大寺上向南向北跌落、形成主要东西商业大街,商业大街两侧,14横9纵龟甲肌理形成主要街巷格局,这构成了乐平街道的基础版本。其中保存完好的街巷主要分布在历史文化街区何家台街区及周家巷街区内。街巷名生动有趣、市井生活生趣盎然,仍旧通过老巷名、老古井、老宅院讲述城市千年前的故事。反应城市随宗而迁、聚族而居、聚居成巷的历史脉络。乐平因此成为明清与饶徽风格兼蓄的建筑艺术之窗口。

640.webp (2).jpg

图4  古城街巷格局


1.3礼制与居住格局——南台北池的故事


乐平古城充分利用了南高北低的地势条件,主要体现为以何家台和周家巷为街区代表的“南台北池”的城市格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市”的布局理念。老城南部的何家台地势高,靠着乐安河,既有防水之利,又有交通之便,符合礼制上设坛庙于高处的讲究,是古县城政治文化和礼制崇祀中心;北部的周家巷地势较低,利于凿井取水,人们依井而居,并围绕水井展开,形成聚落空间,是传统市井文化繁荣发展典型实例和缩影。反应城市围井取水、防火灭灾、井因巷生、巷因井名的传统价值。乐平因此成为明清城市祠庙礼制,市井生活的生动样本。

640 (1).png

图5 市井生活载体——周家巷的“井”


在南台北池的基础上形成了商业繁华的大寺上、市井生活为主的万家池、礼制中心何家台、 水运繁忙的南外街及城市手工集聚地北门外。


640 (2).png

图6 城市交通与商业格局


1.4人文与民俗格局——文与戏的故事


乐平人文渊薮,文化昌盛,是文章节义之邦,乡贤俊彦辈出之地。“气节”“文章”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大亮点,“洪公气节、马氏文章” 不仅包括洪皓、马端临,更是囊括此后的一批乐平贤达志士,是一种群体的人文精神,是乐平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同时,乐平人“好戏”,乐平作为赣剧发源地之一,素有“中国古戏台之乡”的美誉,依托古戏台发展的古建营造技艺被誉为“中华一绝”,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40 (3).png
图7洪氏宗祠
640 (4).png
图8 范家祠


2.古城现存主要问题

2.1 古城格局遭到破坏

古城在城市发展历程中,城墙——街巷——建筑的建构格局目前正在消失中,逐步融入了城市现代发展的同步中,城墙城门仅留道路,风貌相对连篇集中的区域仅周家巷历史文化街区及何家台历史文化街区。传统礼制建筑及好名门望族宅院如儒学里、县衙、粮厅、汪家老宅等消失不见,古城格局有内而外遭到破坏。 


2.2  古城文脉延续不佳

古城面临人口老龄化、产业空洞、城市功能低下等突出问题,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建筑的更迭造成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表达日渐稀薄,传统生活方式、传统建筑、传统习俗、传统节庆、传统饮食等宝贵的文化、故事记忆在城市中无处安放。


2.3 古城品质有待提升

古城由于建设年限较早,在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安全等方面考虑不足,加上日渐集中的城市功能的低端化,造成古城内城市生活品质的下降。



古城修复策略


依据古城墙遗址范围,确定长寿路——迎宾东路——公园路形成的封闭地区为主要修复范围,面积为0.91平方公里。其中重点为城区内何家台和周家巷两片历史文化街区。


3 故事与古城格局修复

3.1 山水防卫格局修复

保护城市选址风水——四山拱卫:结合乐平古十景的恢复工程,建设翥山公园、登高山公园、东山公园、塔山公园及嶂岭生态屏障

修复城市“反弓水”选址实证——强化城市南内河治理、乐安河生态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南内河作为城市“反弓水”选址的重要历史遗存,目前面临水质劣V类污染、沿河硬化严重、亲水空间不足等各类问题。

强化古城“一墙七门”——历史城墙以现状道路上建设环城林荫道为主、而城门通过“戏台”驿站,形成环城林荫路上的节点标识。

640 (5).png


640 (6).png

图9 古城格局修复


3.2 交通商业格局修复

凸显城市“十字骨架”——以古城十字街(老北街接洎阳路、翥山路)为主,从街道绿化、店招设置、建筑立面整治等方面进行综合修复,并进行沿街商业升级。


复兴城市“大码头”——作为因水而兴的重要商邑,洎阳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工业文明的兴起,公路、铁路运输的发达,已成了昨日的辉煌。但大码头街区作为城市水运文化的主要承载地,规划以再现码头商贾会馆云集的景象为主,重点打造“会馆”旅游街区,同时连通南内河与乐安河,打造城市大阳台。

3.3礼制居住格局修复

保留“龟甲市井”街巷——仍然保留城市肌理和民居区。从传统街巷的风貌、街巷比、色彩、街巷内的生活等各个方面活化城市街巷,传递城市特色文化。


精修“古居古建古祠堂”——在历史沉淀的传统建筑语汇中,嵌入新的遗传因子要素,探讨在老的街区内使用典型符号化表达的路径。打造连片赣东北建筑风貌特色区,以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精细修补为主,包括建筑形制、建筑色彩、建筑材质、建筑构件、建筑内饰等各方面。


640.webp (3).jpg

图10 街巷格局修复


3.4人文与民俗格局修复

再现“戏传乐平”的民俗风采——将历史空间和城市故事与居民生活进行缝合、有机的将物质与非物质融合于一体,通过遗址公园建设、祠堂与戏台结合的文化活动设置,以“画里乐平,戏传乐平”为主题形成古城故事空间。


4. 故事与街区营造

规划通过将历史的碎片通过一个有意义的文化故事构架关联为整体,并将历史的碎片同现代人们的生活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融汇古今的城市人居文化秩序,打造乐平“故事街区”成为城市记忆之地、品质之区,从而实现古城的重塑与振兴。


规划形成“一轴五片”的整体空间格局,其中一轴是贯穿古城南北的历史文化轴,构筑“艺”、“商”、“井”、“院”、“馆”五大特色片区。


640 (7).png

图11 故事主题历史街区


4.1 一艺一坊锅炉巷

锅炉巷+以体验作坊和培训作坊为主要业态,围绕院落式作坊组织功能活动,再现“打炉摆摊小作坊、叫卖听评不绝耳”的城市技艺故事。主要修复项目包括单元式木作坊、蔬菜坊、窑瓷坊、泥人坊、戏曲坊等,形成儿童培训IP的集聚区,以此强化城市文化产业。

640 (8).png

图12  锅炉巷文化作坊打造


4.2 一商一闲老北街

老北街混合城市新业态及传统零售业态,围绕休闲商业组织功能活动,再现“前店后坊徽商多、洋洒集聚婺前口” 的城市商业故事。主要修复项目包括婺前风情街、市井广场、万家喜乐、景丰记忆、北门口建设等。

640 (9).png

图13 老北街休闲主题打造


4.3一井一味周家巷

周家巷以“井”为节点,通过一宅一井、一院一井、一巷一井,再现“江南菜乡远名扬、傍井立市挑梆郎” 的城市市井故事。主要修复项目包括典当博物馆、荷园基地、成佳餐饮街、细井街美食广场等。

640 (10).png

图14 周家巷市井主题打造


4.4 一院一礼何家台

何家台以礼制“院落”为载体,通过大院落、小院落的空间与功能更新,再现“坛庙礼学宗族祠、儒林汪家半城东”的城市名门望族故事。修复项目包括城市书房、龙神庙祭祀广场、洪马文化研究站、特色民宿大院、城市戏院等。

640 (11).png

图15 何家台院落主题打造


4.5一馆一会大码头

大码头以 “会馆”为载体,通过会馆、国学院的空间与功能更新再现“商贾云集会馆多、洎水遥望千人漾”的城市故事。修复项目包括群贤国学院、会馆商业街、南昌会馆、徽州会馆、临江会馆、福建会馆、抚州会馆等。

640 (12).png

图16 大码头会馆主题打造


5 故事与公共艺术设置

生活场景、民俗文化、名人轶事、历史传说等作为乐平人民的精神寄托所在,是乐平人民真正的“精神家园”,引导设置小型或微型公共艺术设施展示乐平故事,同时通过公共艺术装置展示乐平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制作及活动场景。 



结语


城市故事对于城市文脉的延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旨在提供一种从城市故事特征出发的历史城区保护的方法探索。具体步骤为:首先分析形成城市格局的“文化故事”,解构城市特色格局及故事形态,然后在分析古城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重塑古城格局故事,引导城市故事重生,活化城市故事延续,最终实现历史城区的文脉延续。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