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广角】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社区响应探讨——以南京市南秀村为例
阅读:2983 2020-10-27

作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博士研究生王凌瑾,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吴晓在《规划师》2020年第10期撰文,在全球化浪潮中,跨国移民作为新兴特殊移民群体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其集聚而产生的聚居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聚焦国际留学生这一跨国移民群体亚类,从社区视野出发,遴选南京典型的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南秀村作为实证样本,从南秀村及其周边社区居民、经营者,以及公共服务人员视角出发,从社会属性与空间属性两个方面对其周边社区响应进行动态演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社区响应的相关动因机制,展现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移民群体的涌入给我国城市与社区带来的影响与改变。

[ 关键词 ]全球化;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区响应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20)10-0032-10

[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 文献标识码 ]B 

[ 引文格式 ]王凌瑾,吴晓.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社区响应探讨——以南京市南秀村为例[J].规划师,2020(10):32-41.


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

南京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便开始面向海外招收国际留学生,并在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有规模上的持续显著增长。目前,南京招收国际留学生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共有17所,留学生总数已达到15000余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招收国际留学生的规模最大,占南京市国际留学生总数的50%(图1),并且在其周边逐渐出现了以来华国际留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择居( 租赁住房) 方式,依托高校周边社区而形成的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南秀村。因此,本文将研究范围锁定在临近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主动择居的校外社区——南秀村及其周边的虎踞关社区、青岛路社区和苏州路社区(以下统称为“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具体选取西至宁海路,东至青岛路,北至北京西路,南至广州路的区域作为调研的空间范围(图2),面积为0.6km²,主要调查人群则包括当地居民、店铺经营者及相关公共服务人员。

640.webp.jpg

图1 2000年、2017年南京各高校留学生人口规模柱状图

资料来源:根据高校官网数据(2000年和2017年) 绘制。


640.png

图2 研究范围图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实地踏勘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社区响应进行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其中,实地踏勘的内容主要包括片区空间结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以及特色产业布局等空间属性的现状情况;而质性访谈的对象主要包括南秀村的本地居民、店铺经营者,以及公共服务人员,基本做到了周边社区的人员类型全覆盖,共深度访谈54人,其中本地居民40人、店铺经营者10人、公共服务人员4人,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国籍构成情况、就业情况,与外籍人员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给规模及分布情况,外籍人员近年来的生活习俗变化,以及本地居民对留学生人群的态度和交往情况,追溯该片区历年的用地功能、设施配给情况、店铺经营情况等。

(三)总体思路

研究从城市规划与社区视野出发,遴选与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强关联且体现“国际化”特色的社会属性与空间属性,对其周边社区响应进行动态演化剖析,通过跨阶段的纵向比较,展现和归纳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演化与变迁。具体研究步骤如下:①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演化阶段划分。从国家来华留学政策、江苏省国际留学生政策及规模,以及南秀村社区演进等方面对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演化背景进行分析,并将其演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用于社会属性与空间属性的阶段演化分析以及社区响应特征总结。②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区响应的特征总结。通过对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会属性(包括就业结构、生活习俗与文化认同) 和空间属性(包括空间结构、公共服务设施与特色产业布局) 的分阶段演化分析,发掘这一特殊社区的响应规律。③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区响应的动因解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出发,剖析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周边社区响应的背景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动因机制(图3)。

640.webp (1).jpg

图3 总体研究思路框架图



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演化阶段划分

(一)演化背景的梳理

(1)国家引进国际留学生的政策变迁。

自1950年接受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开始,中国的留学生引进工作已经过了60余年的发展,国际留学生计划从政策到管理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从政策导向和管理方式的角度来看,国家层面的国际留学生机制变革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表1),这成为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形成与演化的根本动因之所在。


表1 国家关于国际留学生的相关政策变迁

640.webp (2).jpg

(2) 江苏省国际留学生的招收情况。

江苏省国际留学生教育起步于1955年,与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基本同步,几乎都是通过政府渠道招收的奖学金学生;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规模由缓慢增长到增速加快,人数从200人增至近5000人,同期增长速度远超日本和美国;2000年以后,留学生人数更是进入迅速增长阶段,2010~2015年,留学生人数从14142人快速增长到近26000人,5年增长率达到84%,其规模也位居全国前列,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天津(图4)。因此,江苏省居于国家领先水平的留学生招收规模为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640.webp (3).jpg

图4 江苏省高校国际留学生(学历生) 人口增长趋势图(1978~2015年)


目前,南秀村的国际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而两所高校招收国际留学生的情况基本上和江苏省整体规律一致:1990 年之前,国际留学生数量很少,增长十分缓慢;1990年后由于国家放宽国际留学生来华政策,留学生数量和增速均有所上升;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留学生及外籍人士在华就业和经商的政策日趋放开,国际留学生群体形成了可观规模;2010年以后,国际留学生数量和比例均有了显著性提升。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招收规模的扩大为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人群基础。

(3) 南秀村社区演进。

南秀村及其周边社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具有高校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单位大院性质及早期商品房性质。1990~2010年,随着周边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国际留学生规模的增长,不少来自欧美、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的留学生甚至外籍教师因为高校宿舍的种种限制,而选择在此租居,社区间差异也在拉大,南秀村社区国际留学生占比(6%)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社区;2010年以来,由于国家和高等院校日益开放的来华留学政策,留学生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国籍分布日益均衡和多元,南秀村社区的国际留学生规模达到7% 左右,而周边其他社区在4%~5%(图5)。与此同时,随着外籍人士在华就业和经商的政策不断放开,也有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在南秀村及其附近社区定居和开设商店。因此,南秀村社区的演化为国际留学生在此聚居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载体与设施条件。

640.webp (4).jpg

图5 南秀村及其周边社区的国际留学生所占比例演化图

资料来源:关于南京市国际留学生聚居区日常生活空间的抽样调查数据(2017年)。


(二)演化阶段的划分

通过对国家来华留学政策、江苏省国际留学生政策及规模,以及南秀村及周边社区发展历程的分析(图6),可将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演化分为三阶段(图7),即留学生聚居区的未形成阶段( 阶段Ⅰ:1980~1999 年)、发展壮大阶段( 阶段Ⅱ:2000~2010年) 和成熟完善阶段( 阶段Ⅲ:2011 年至今)。下文将按照该阶段划分,分别探讨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会属性与空间属性的社区响应规律。

640.webp (5).jpg

图6 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演化背景阶段示意图(1949年以来)


640.webp (6).jpg

图7 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演化阶段划分图(1949年以来)



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区响应的特征

(一)社会属性的响应特征

(1) 就业结构。

南秀村及其周边社区位于南京市科研教育的核心地段,随着国际留学生的涌入和聚集,人口的就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演化与改变,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就业结构演化

640.webp (7).jpg

资料来源:关于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抽样调研数据(2017 年)。


通过演化分析总结得出:人口的就业结构呈现出“从单一行业主导,逐渐发展为多元行业并重的复杂就业形态”的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南秀村及其周边社区以南京市科研教育的核心区位为依托,在社区形成的初始就业结构定位以教育科研(将学生群体纳入该类别考虑) 和公共管理为主导,以其他就业方向为辅,如今却形成了教育科研、公共管理和商业服务业并重的多样化、复杂化的就业结构。而就业结构的演化,主要是受到国家日益开放的内部环境的影响。

(2) 生活习俗。

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因国际留学生的涌入和聚集,使得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一系列演化与改变,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生活习俗演化状况

640.webp (8).jpg

资料来源:关于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抽样调研数据(2017 年)。


通过上述演化分析,总结得出:本地居民和国际留学生在生活习俗方面呈现出“选择日益多元,习俗参与日益提升,但宗教活动彼此隔离”的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饮食上,当地人与留学生之间的融入程度最高,各类餐饮都有相应的受众群体;在节庆上,当地人参与异国节日的程度逐渐提升,但仍多局限于普及较广的西方节日;在宗教上,双方处于互不了解的状态。而这种生活习俗方面的演化主要受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和隔离、多元融合人文环境的支撑,以及当地居民日益转变的消费观念的影响。

(3) 文化认同。

研究从当地人对国际留学生认同情况的访谈数据出发,通过七个方面的文化认同指标,探究本地居民对以国际留学生为主的外籍人员文化认同的响应情况(表4)。


表4 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居民文化认同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640.webp (9).jpg

资料来源:关于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抽样调研数据(2017 年)。


在对表4中7项文化认同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相关性的矩阵分析,发现全部指标均符合相关系数;随后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7项指标进行主成分法分析,采用方差极大化方法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旋转,得出结果:有3个主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分别用F1、F2、F3来表示),且所有指标的共同度都达到0.5以上(当共同度大于0.4 时,表明自变量可以解释主因子)(表5)。


表5 文化认同的因子分析结果( 非标准化的Beta 值)

640.webp (10).jpg

F1主因子包括“对国际留学生聚居态度”“相处关系”“对国际留学生的评价”3项指标,其主要反映了当地人在心理上对国际留学生的印象,将此因子命名为“心理接受度”。F2主因子包括“是否交流”和“是否相互帮助”2项指标,其反映了当地人与国际留学生的交往深度现状,将此因子命名为“交往接受度”。

F3主因子包括“文化了解程度”和“对外国文化感兴趣程度”2项指标,其主要反映了当地人对国际留学生所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吸纳程度,将此因子命名为“文化接受度”。

因此,文化认同分值以3项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按标准分转换为1~100的数值,其基本分布状况如表6所示。从表6中可以发现,当地人对国际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总体水平偏低(Mean=46.81,S.D.=18.63),其中当地人在心理和交往方面的接受速度较快,其中文化接受的步伐相对较慢,而交往接受度的个体差异性最大,心理接受度的个体差异性最小。


表6 当地人的文化认同状况结果

640.webp (11).jpg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及访谈记录,总结得出:当地人对于国际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呈现“程度总体偏低,心理、交往和文化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当地居民对于周边逐渐增多的国际留学生,正在经历从“陌生、不了解”,到“接受、接纳”,并渐渐开始“接触、交往”的过程,这是一个从排斥到适应的过程,但要真正接纳彼此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此之外,社区居民和店铺经营者对国际留学生的态度也有所差异,社区居民多为被动接触,店铺经营者则会主动与留学生交往。这种文化认同的变化与影响主要源自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和隔离,以及国际留学生固有思维与习惯的差异化。

(二)空间属性的响应特征

(1) 空间结构。

随着城市总体功能结构的复合,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演化,具体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空间结构演化状况

640.webp (12).jpg

资料来源:关于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抽样调研数据(2017 年)。


通过上述演化分析总结得出: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从单一功能和封闭式组团,迈向以点带线、多重功能复合的开放型国际化社区”的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功能上,从单一居住功能转变为居住、商业和商务等功能复合发展;结构上,从自成一体的组团内生型演化转变为相互联系的轴带式辐射发展。而这种空间结构演化主要是由于受到城市更新改造,以及当地多元融合的人文环境的影响。

(2) 公共服务设施。

随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完善,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发生了一系列演化(表8)。


表8 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演化

640.webp (13).jpg

资料来源:关于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抽样调研数据(2017年)。


通过演化分析总结得出: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呈现出“从零散分布到带状延伸,从本土化商业服务业网点到兼具国际化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留学生聚居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国际化特色逐步显现,并且在规模上逐渐扩大,空间上逐渐集聚形成带状发展。而这种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源于国家日益开放的内部环境和城市持续的更新改造活动。

(3) 特色产业布局。

随着国际留学生群体的日益扩大,南秀村及周边社区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异国文化特色的商业形式,并且发生了一系列演化,具体情况如表9所示。


表9 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产业布局演化

640.webp (14).jpg

资料来源:关于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抽样调研数据(2017年)。


通过上述演化分析,总结得出: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特色产业布局呈现出“规模逐渐扩大,业态日益丰富,风格特色更加包容,空间分布串点成线并向多轴延伸发展”的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在产业规模上,异国特色商铺数量及占比持续上升;在经营业态上,从单一餐饮业态转变为以餐饮和服装店为主、兼具超市及其他娱乐设施的综合业态形式,且从以欧美特色为主过渡到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特色多元包容的国际化风情;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点到线再到多轴延伸布局。而该地特色产业布局主要是以日益开放的国家内部环境为基础,以多元融合的人文环境为支撑,并受到城市更新改造和当地居民日益转变的消费观念的影响而兴起、发展起来的。


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区响应的动因解析

(一)宏观背景层面

(1) 日益开放的国家内部环境。

一方面,2010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国际留学生教育及服务体系,如为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制度,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留学生,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输入国;另一方面,外籍人员在华就业政策逐渐开放,其中餐饮和服装店两种业态的规模扩张最为迅猛,且由单一欧美风格逐渐转变为欧美、日韩和东南亚风格共存的多元包容景象,这成为国际化特色产业在此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日益开放的国家内部环境在改变社区人口构成的同时,也对其就业构成、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以及特色产业的兴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和隔离。

一方面,西方文化观念已在如今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迅速蔓延,这样的渗透和融合在饮食与节庆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并改变着国人的既有生活方式,呈现出复杂而独特的两面性——丰富文化构成的积极作用和稀释本土文化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本地居民和国际留学生在宗教方面则存在隔离现象,由于语言文字、文化背景及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二者之间的交往呈现表面性,交流很难深度展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思想观念的融合和渗透远比生活方式的改变要困难得多,而文化性整合也要比参与性整合和功能性整合遭遇更加深层的隔离惯性和排他惰性。因此,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和隔离正在对本地人的生活习俗、文化认同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层影响。

(二)中观社区层面

(1) 城市更新改造的推动。

一方面,南秀村片区位于老城内,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经历了数次更新改造,道路由原有小区围墙的窄巷拓建成了成批商铺开放的城市街道,由于周边学校的分布,商铺逐渐聚集,但2000年宁海路拆迁迫使大量店铺迁往上海路和南秀村附近,客观造成了商业聚集区的向东转移,异国店铺开始越来越多地聚集在陶谷新村、南秀村和上海路附近,并逐渐呈现多轴延伸的空间格局;另一方面,2000年以来,南京市的城市规划体系逐渐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也日益优化,城市用地开始复合发展,衍生出很多居住与配套服务设施相结合的混合用地,由此而促生的商业发展轴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社区间的共享与联系。因此,城市更新改造对聚居区及周边社区的空间结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以及特色产业的兴起与提升均产生直接影响。

(2) 多元融合人文环境的支撑。

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不同于普通社区,因周边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存在,逐渐形成更加多元、活跃的文化氛围和日益增多的各类活动场所,近年来更是因为国际留学生群体的涌入,呈现出多文化交融的状态,在该片区催生了多类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商业服务设施,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异国文化交融的现象。因此,多元融合的人文环境为社区及周边特色产业的出现提供了“国际化”氛围,并为其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

(三)微观个体层面

(1) 国际留学生固有的差异化思维与习惯。

南秀村的国际留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在迁入异地之前,经多年成长和学习已形成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国际留学生对异地文化会表现出一种排斥外力变化的惯性和惰性,这同样也会投射在本地居民被“入侵”后的表现上,但这种“排斥”表现正如本地居民所呈现的,在逐渐进入交互适应的状态,因此本地居民对留学生的评价总体而言比较正面,但不够深入。因此,国际留学生固有的差异化思维与习惯在向本地居民慢慢渗透的过程中,也在不可抗拒的改变着当地人对其的文化认同。

(2) 当地居民日益转变的消费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社区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逐渐愿意尝试和参与新兴的事物,尤其是饮食、购物、节庆等活动的选择开始多样化和国际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向促进了该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其结果就是逐渐兴起并初具规模的国际化商业带动了社区的就业和旅游,并形成了南京市最具特色和辨识度的国际化场所之一。因此,当地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其逐渐“国际化”的生活习俗上,并对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消费基础。

通过上述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社区响应动因剖析,可以判定:正是由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在机制的相互交织和共同作用,才使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在持续动态的变化之中,呈现出了引人注目而又不为人所熟知的独特面貌(图8)。

640.webp (15).jpg

图 8 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区响应的动因机制分析



结语

随着国际留学生这一新兴跨国移民群体规模的扩大和各类留学生聚居区的形成,其差异化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在为国内高校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高校周边的社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社会属性和空间属性两方面对社区响应的演化特征进行总结,挖掘其在就业结构、生活习俗、文化认同、空间结构、公共服务设施和特色产业布局六方面的动态响应特征,勾勒出国际留学生群体自发聚居对于周边社区所带来的多重影响。其中,许多服务于外籍人口的新兴业态开始蓬勃发展,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商业氛围和特色产业,这不但进一步刺激了各类公共设施的新生和发展,而且也带动了周边社区人员的就业;日益丰富的社区公共设施及特色商业,使得当地人与外籍人员的差异化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观念开始展现出来,各自固有的差异化思维与习惯在彼此慢慢渗透的过程中,也在不可抗拒地改变着当地人对国际留学生的文化认同。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一步剖析社区响应的原因与机制发现: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演化与响应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而这些社会或空间问题的成因往往又是彼此复合、相互交织的,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让城市规划领域更加重视包括国际留学生在内的跨国移民特殊亚类响应研究,同时能够为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相关政策管理、配套设施完善和特色空间构建等方面的策略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2021年一季度至今,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不减,4月以来,多地加码房地产调控力度,延续前期房地产调控密集趋势,合肥、广州、深圳等地接连发布楼市调控新政。
2021-04-12丁祖昱评楼市 土地政策 地产市场  阅读:3628
尽管压力重重,仍有不少房企加速迈入千亿阵营。克而瑞数据显示,从全口径销售额来看,2020年千亿房企数量达到43家,较2019年增加9家。
2021-01-06地产深度报道 房企 地产市场  阅读:3907
•2019年,全球建筑设备租赁市场价值为797.3亿美元,并预计在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达到4.5%。
2020-12-19Absolute Markets Insights 地产市场  阅读:4245
代建模式,成为房企应对激烈竞争、分散风险、维持发展的新选择。而代建也逐渐成为近两年业内讨论的高频词,2020年以来,有不少房企陆续加入代建蓝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7月发展代建业务的品牌房企已经超过30家。
2020-12-13丁祖昱评楼市 地产市场  阅读:4801
11月16日,一则蛋壳“破产”消息登上了热搜。随后,蛋壳官微辟谣。与蛋壳合作“租金贷”业务的微众银行也回应称,“租金贷”暂不上征信。至此,这场长租公寓“金融游戏”正式进入高潮。
2020-11-23房地产观察家 地产市场  阅读:5536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