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亮对上海的一次罕见表态
阅读:3638 2020-11-22

房地产行业内,有的老大的发言我每次都格外的重视


其中一位就是郁亮,理由就是两个,第一他操的盘子够大,是足够能够彻底的解读这个行业,第二是因为虽然是老板,很多话的尺度都有克制,但不会说假话


也只有这样我才会特别的重视


而这一次是在前几天,11月17日,第三届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低调的郁亮罕见发声,发声中对上海这个城市做了点评


这个点评看上去是一个论调,但是从内容的一些细枝末节的解读,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未来走势




对于一个城市发展,我们似乎经常听到的都是各种大开大合的规划,畅想着未来兑现的磅礴蓝图


但是,这么多城市都有规划,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城市长期发展的更好些,而还有一些好像做得和说的会有一些出入


这里的差距有很多主客观的因素,但其中有一点,在于规划有没有让城市变得更能抵御不确定性风险如各类灾害的冲击,并具备从中快速恢复的能力,对城市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托底效应


前几天郁亮参与彭博创新经济论坛“城市之光”圆桌讨论,发言时多次提到了上海,一并提到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韧性城市


“疫情加速和强化了中国城市此前已出现的一些趋势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中国开始呈现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散布在城市网络上的各个节点,它的设施将更加完善、功能会更加多样化。疫情之前,功能混合的节点就已出现在中国城市中,比如上海的陆家嘴。”


“如果每个城市节点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互联互通,形成生态安全屏障,就不会出现系统性崩溃。”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政策也开始更加倾向于韧性城市、网络城市的建设。而上海和深圳在这方面的优秀实践很有借鉴意义。”


郁亮眼里,上海已出现的韧性城市趋势,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


640.webp.jpg

上海这个城市比我们想象的还有魅力,有很多值得解读的细节


640.webp (1).jpg


比如上海的滨江带,很多人对滨江的解读都是多么多么金贵,可以看到多少的景观,但是滨江带的另一面是这个城市的防汛岸线


郁亮在发言中提到,陆家嘴滨江地带,设置了台阶式的防汛岸线,可以满足不同防汛状态下城市的需要


日常,防汛压力处于低位时,它可作为市民的亲水娱乐空间。当遇到几年一遇的洪水时,则有相应的设防标高标准可以从容应对,即使被淹没也可以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来消化雨洪的威胁


而最高设防标高标准则足以应对千年一遇的极端洪峰挑战


640.webp (2).jpg


这种城市设施兼顾日常生活和应急情况需要的细节实践,就体现了上海的韧性所在。


不会崩溃的城市,才是最值得长线发展的城市,而上海的整个骨架,其实都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处理的,形式载体可能说出来你会意外:那就是绿化带


郁亮在发言中举到了深圳的公园体系案例,他提到深圳市民出门走500米就是社区公园,2公里内一定有综合公园,5公里内可以到自然公园,在附近公园里跑步、散步、跳舞、娱乐,已经成为这个城市居民每天的习惯


而在突发灾害期间,这些公园可以立即成为附近居民的隔离避难场地,承担疏散和救灾功能


上海的公园体系其实也做得很系统

640.webp (3).jpg

这是上海绿地网络规划图,这是我唯一一张会打印出来每天看的上海地图,我觉得看这张图的重要性要远胜过看其他规划图


这幅绿地网络图,从一个侧面说明网络型城市正在成为上海的城市发展的趋势


你会发现上海的外环线,本质上就是一条绿篱带将上海城区和近郊区实现相对区隔


而整个近郊区域,几乎没有特别大块的超大片区成片开发的地块,都是被一块块浅绿色的绿地或者郊野公园所隔断


这也是为什么整个上海的开发强度一直控制在30%左右的根本原


城市网络化发展,相对联通也相对隔离,有这样的规划骨骼,上海在经历突然冲击时才不容易受到系统性影响

640.webp (4).jpg


但绿化带等物理划分只是网络型城市的形式载体


郁亮关于网络型城市最核心的观点在于,传统城市常以各种较为单一的独立功能区组合而成,而网络化的城市则是城市网络上的各个节点都具备完善的设施、多样化的功能


这才是网络型城市的内容所在


但这一点要求也非常高,要做到居民日常的吃、住、行、教育、医疗等生活需求能在步行或短途交通可达的范围内满足,不仅需要城市节点内具备多样化的配套服务,而且更底层的水务、电力、交通、通讯等设施需要非常完善,达到类似于“15分钟城市”的概念


做到这样,城市将会更具韧性,按照郁亮的解释,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如果每个城市节点能够自给自足,互联互通,形成生态安全屏障,就不易出现系统性崩溃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没有能够完全做到的,但海外如新加坡、巴黎等城市已在探索。而在郁亮看来,国内部分城市如上海也早在疫情前已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和特点


郁亮举了上海陆家嘴的例子,由最初功能相对单一的金融中心,到现在融入了更多的混合功能


在我看来,要实现“网络型城市”或“15分钟城市”的概念,把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多元场景高密度地集中混合在一起,需要将颗粒度缩小到更小的剖面去精耕细作


比如很重要的一个剖面,就是城市的立体化发展,能够更加高密度地容纳不同设施和服务,释放城市的平面空间,符合网络型城市趋势


举一个细节案例


目前上海最超前最领先的片区规划其实就是大虹桥核心区,很多人看到这个规划第一反应是什么虹桥交通枢纽,什么会展中心,多少楼宇经济


这些都对,但其实都不是整个大虹桥的骨架,但我最近把公司搬到大虹桥之后在一张图里面看到一个细节:


640.webp (5).jpg

只要你在虹桥商务区走,就一定能看到这张地图


但是你只要仔细看就会看到一个细节:

640.webp (6).jpg

在会展中心和虹桥枢纽中间,动线上除了地面之外,还有两条独立动线:一个是独立的地下B1层的通道,一个是地上二层的天桥


640.webp (7).jpg

你会发现所有的商业体都通过天桥被串联整合在一起


640.webp (8).jpg

整个地下空间也通过地下通道被串联在一起


这也就决定了整个虹桥商务中心本质上是构筑了地下、地面和二层的垂直竖向三层平面


日常生活时,这三层平面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工作、购物、居住、餐饮等场所高密度地聚合起来,上层办公,地面层购物,地下层餐饮消费和地铁交通


同时,对于日常人流量巨大的虹桥枢纽,三层通道的串联设计,可以在出现应急情况如大型火灾时,对人群进行快速疏散


而在面对小的灾害事件时,这三层平面又能做到对垂直空间的区隔和隔离,使这个区域更从容地处理突发事件。例如,地下层餐饮空间出现了小的火情,只需要对地下通道进行封闭和救援,却可以不影响上层的办公空间


区域网络化依赖绿化带和道路交通,更小的社区网络化就可以围绕垂直空间


这三层平面的细节设计,体现了上海在立体化城市和韧性城市趋势上的实践

640.webp (9).jpg


以上的各类细节,汇总起来形成郁亮所讲的韧性城市的根本,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同时每个节点功能完善,城市设施具备兼顾日常需要和应急需要,在经历突然事件的时候,整个城市依然可以保持良性运作不会瘫痪


这就像一个串联电路一样,出问题的地方定向维修就好,整个路线不会因此瘫痪或者终止


好,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上海能够在疫情之前就出现韧性城市的一些特点?


其实你只要埋下去看上海的内核,你会看到这个城市的生命力和旺盛向上的能量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是上海宏大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下,潜藏着对城市居民生活和需求的细心关怀和考虑,例如多中心和分布式的规划让居民生活工作更为便捷、减少交通成本,同时让各个城市节点更加均匀发展,独立完善

大家可以从这个城市的骨架推断出这个城市的长线发展:

640.webp (10).jpg

正是因为上海不存在简单的摊大饼开发模式,所以每个独立板块都很均好,每一个近郊区域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在运行,互相独立也互相连接

所以你会发现只有在上海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独立定位,而不像其他地方用简单的城市副中心来解读一切


此外还有前述的滨江防汛线、城市公园体系的多功能设计也是既考虑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也考虑了应急情况下的公共安全


正是这种对人的关怀和考虑,才使上海在疫情前就出现了韧性城市的趋势和特点,最终回过头来也保护了城市和居民,让这个城市在灾害冲击下能抵御冲击和快速恢复


这就是这个城市的底色,始于人,归于人

郁亮此前说,“企业和城市某种角度上是类似的,都是一个大型复杂系统。如果说城市的变化是更加网络化,那么公司的组织方式也有相似性。


在网络化结构之下,我们鼓励更多的个性,让更多的创新更容易出现,那么这个体系将具有更高的包容度,也将会具有更强的韧性。”


而我记得万科在介绍事业合伙人纲领的本质时,反复提到的一句话也正是:“始于人,归于人。”


最后,如果想看郁亮全篇演讲可以点下方超链接:
彭博创新论坛圆桌会议-郁亮讲话实录

以上为正文,来自真叫卢俊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上海2022年8月1日 /美通社/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22-08-27波坦 土地市场  阅读:3120
上海万科基于集团“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定位与担当,围绕“土地、城市、人”三大核心,制定出“地区振興、文化复興、体验新興”的“興计划”战略,全面助力城市更“興”发展。在深入践行“興计划”的过程中,上海万科以城市空间价值塑造者为使命,依托高品质的场景营造、新颖的内容运营、可持续的生态规划、有温度的专业服务,为城市注入活力,与城市共同发展——徐汇区,正是承载上海万科对城市空间价值塑造的重要实践区域。
2022-07-17万科 土地市场  阅读:5590
每座城市的发展都是一部史诗,记录着这片土地上跌宕起伏的变迁故事。历经30余年,布局百余座城市,世茂见证和参与了许多城市的建设发展。今天世茂【对话城市】栏目,继续和您品读一座城市的理想。
2022-06-27世茂集团 土地市场  阅读:3809
每座城市的发展都是一部史诗,记录着这片土地上跌宕起伏的变迁故事。历经30余年,布局百余座城市,世茂也见证和参与了许多城市的建设发展。今天世茂【对话城市】栏目,继续带您品读一座城市的理想。
2022-05-26世茂集团 土地市场  阅读:4443
这段时间写了重庆的央企开发商和港资开发商的过往发展和现状,不少人表示对重庆本土房企也感兴趣,尤其是对金科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金科。
2022-05-26城市分层 土地市场 金科  阅读:4484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