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占地近2平方公里!上海世博文化公园这样规划设计
阅读:7842 2021-01-05

市规划资源局、市规划院说,世博文化公园将于今年与大家见面。这片近2平方公里开放共享的大型公共绿地,在规划上从“世博”“文化”“公园”3个角度进行诠释和演绎。建成后,不仅是一处可供观赏游憩、服务周边市民的公共绿地,更是一个开放共享、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详见↓


PS:本文介绍的为规划示意方案,建成效果以建设实施方案为准。


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公园


1、锚固“公园”本底,构建公园骨架


(1)完善上海生态系统,构建黄浦江生态走廊上的绿肺核心。除保留的世博场馆、必要的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和园路场地外,规划将公园中110公顷用地用于绿化种植,占公共绿地面积的70%以上,锚固公园生态本底。其中,近90公顷用于种植3万多棵高大乔木,形成高密度中心城巨大的绿肺森林。


640.webp.jpg

上海中心城主要公园分布及世博文化公园规划演变


(2)堆山理水,融入地区生态格局。打造随季节而变换形态的湖区湿地、星光草坪、七彩森林以及生态双子山,营造多样生境、融入城市生态网络的同时,也提供了四季变换的场景,让人与自然亲密接触。


2、打响“文化”品牌,塑造公园之魂


(1)设置集城市形象展示、专业功能、市民日常活动于一体的文化设施,提升城市中心区功能复合,体现上海“人文之城”全球城市能级。大歌剧院,定位为集创演、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国际专业歌剧艺术舞台,高品质城市公共文化客厅。国际马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首座符合国际顶级马术赛事标准的永久性专业赛馆,促进市民参与。温室花园,强调人的参与感,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成为景观最奇、水平最高的生境展示温室。


(2)挖掘水文地脉,重构肌理,让公园在历史的叠加中重生。第一步,追本溯源,梳理解读基地历史,从历史运河到海绵水系,再现城市化前的基地自然水乡风貌。第二步,对工业地表进行地形重塑,将混凝土地表回收利用,用于公园地形塑造,构建双子山,成为上海中心城唯一的生态山丘。第三步,从世博旧址到生态创新中心,在保留工业构架和世博肌理的基础上,重新演绎,植入生态创新功能,建设温室和世博花园,实现承上启下的蜕变。最终,将世博文化公园打造成为后世博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生态系统。


640.webp (1).jpg

世博文化公园历史文脉叠加示意图


3、传承“世博”精神,延展公园之脉


(1)场馆重生。作为世博记忆的直接空间载体,充分利用4座世博保留场馆进行功能置换,引入先锋文化、生态展示、公园服务配套等多元功能,同时改造户外场地,打造弹性生态创新季展区,成为世界生态理念发展的风向标。


(2)肌理重塑。软化世博分区道路,改造为线性花园,延续世博肌理。通过整合,规划形成一座“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公园。


640.webp (2).jpg

世博文化公园总平面图


从“顶层设计”到“建设实施”

全过程规划引领


1、策划先行:丰富内涵,奠定公共活动中心的基础


(1)落实城市发展目标,策划多元复合的三大设施,打造城市重要公共活动中心。从公园整体功能策划和景观塑造出发,以三座高级别文化设施为核心,塑造多元功能复合的公园公共活动节点,让世博文化公园成为经典歌剧、流行音乐、潮流运动爱好者的欢聚乐园。


文化艺术中心:策划以大歌剧院为中心,结合场地设计,联合打造森林音乐会、草坪音乐节、户外剧场等,构建黄浦江沿岸艺术高地和城市客厅。


马术公园:规划从公园交通组织、景观视线、隔离屏障以及高级别马术赛场空间需求等角度出发,明确核心的国际马术中心建筑功能分区,引导功能分时开放共享。


温室花园:以保留的上钢三厂构架为基础,结合公园整体目标定位,策划室内外生境展示分区,将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和公园功能、景观、游憩场所设置有机融合。


640.webp (3).jpg

多元复合的三大设施策划


(2)践行“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理念。将世博花园打造为生态创新展区,成为世界前沿生态风向标;建设世界花艺园,对标切尔西花展,举办全球园艺博览会;塑造弹性活动场所,分时、分区设置主题活动,让公园成为市民日常休闲、游憩、娱乐的目的地。


2、多维设计:强化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市民共享


(1)充分利用前沿技术,实现生态自然永续。基于水动力研究,将黄浦江水引入公园,结合微地形塑造,打造循环净化系统,实现生态修复;对现状路网进行透水处理,回收污染地表和建筑垃圾,创造新地形,形成生态双子山,最大程度实现生态与绿色发展。


640.png

水循环方案研究路径


640.webp (4).jpg

生态循环净化系统示意图


(2)用中国语言说世界故事,实现文化融合创新。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打造“扇”形大歌剧院、“谷”状马术中心,依山傍水,与江南园林融为一体,让多元文化在融合中创新,形成公园师法自然的山水风貌,展现黄浦江凸岸标志形象,与陆家嘴凸岸摩天地标形成大开大合的鲜明对比,成为上海不同时代的形象象征。


640.webp (5).jpg

多元文化板块融合示意图


(3)空间开放、设施共用,实现市民欢聚共享。以水系、草坪、广场、山丘为界,实现与城市空间和功能的融合;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整合优化布局各类交通设施,使之无缝衔接,减少过境交通影响,打通地下连通道,解决轨交站点与建筑间的“最后一公里”;非演出和比赛时段开放设施,打造音乐之林、马术俱乐部让市民欢享体验,实现公园7*24小时开放共享。


640.webp (6).jpg

多彩活动路线策划示意图


2019年底,上海大歌剧院、国际马术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以及世博大道局部路段下穿等配套工程均已开工建设。


640.webp (7).jpg

世博文化公园整体鸟瞰示意图


2021年,让我们期待世博文化公园!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作为一家深耕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多年的企业,盛裕集团以精心规划和细致执行为每座城市绘制出充满经济活力与独特魅力的幸福蓝图。这是关于每座城市背后的精彩故事,也是盛裕集团为之努力奋斗的美好愿景。
2024-02-29SJ盛裕 城市规划 SJ盛裕  阅读:11654
2023年9月25日,作为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重要活动之一,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承办的“微增量城市更新的破局之辩”学术对话专场活动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凯谛思Arcadis建筑与规划董事刘严受邀出席。
2023-10-21凯谛思Arcadis 城市更新 城市规划 年会  阅读:3489
不久前,我们习惯于依赖机动车、私人汽车,近年,越来越多人更倾向于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并享受这一转变所带来的诸多便利,如适宜步行的街区、功能混合的社区、紧凑开发退让出的更多绿地空间。这正是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通过倡导高效、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所推动营造的更宜居城市生活方式。这也是我们目前正亲历和见证的中国城市变化,更是我们所亲身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变化。
2022-11-12AECOM TOD 城市规划  阅读:6361
对于人类生存而言,除了疫情外,还有如山洪、地震、海啸、战争冲突等等其他突发状况,城市的规划师需要带着前瞻、科学、可持续的思维,洞见一个城市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他们带着对城市/地区的了解和对痛点的明晰,告诉我们,城市原来可以这样规划。
2022-04-01SJ盛裕 疫情 城市规划  阅读:8106
社区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场所,寒地城市社区因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社会背景对儿童的行为活动和身心健康产生特殊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寒地城市儿童的健康需求,总结寒地城市社区对儿童健康的物质空间和人文社会影响因素,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减少健康风险因素为基本思路解决寒地城市社区现状问题。同时结合国际经验,针对寒地城市儿童特点,从空间和服务角度提出提高活动空间及设施精细化水平、增强季节性环境利用率与转换弹性,以及加强儿童参与和权利表达等健康导向的社区规划策略。以期提高寒地城市社区的儿童健康水平,推动健康宜居的社区建设。
2021-04-06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城市规划  阅读:6399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