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美术馆 | 同济设计TJAD
阅读:4505 2021-12-31
640.png

01

陆家嘴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浦东美术馆


浦东美术馆基地位于小陆家嘴区域的黄浦江滨,江水在基地前蜿蜒转折而下,基地面临一段最舒展的江面。


这块地的规划可回溯到近30年前,基地在最初的区域规划中是大片滨江绿地的一部分,后来的规划调整中改为文化用地,紧邻规划滨江景观带。这块基地上,曾在全球范围内征集过一次音乐厅建筑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推进。若干年后,原定的音乐厅成为在浦东花木地区落成的东方艺术中心。而滨江的这片用地一直在等待着重启的机会。

 

美术馆项目启动前,上海中心刚刚竣工投入使用,整个陆家嘴片区风貌已定型,整体建设基本完成。美术馆基地上是一片临时网球场,不远处的东方明珠、国金中心、正大广场等位置的高密度公共活动几乎不会延伸到此。这附近几乎是陆家嘴公共活动区域的末端,少人问津。 


政府部门对这块用地的规划设想最终在美术馆国际招标的任务书文件中得以体现。任务书规定此处将建设一处高标准的当代美术馆,同时还提出美术馆项目须对周边区域进行功能和景观的整合提升设计,包括对基地西侧滨江约300米的岸线进行设计、对东侧绿地及其中的外滩观光隧道出入口进行改造、对南侧延安东路隧道风塔进行立面改造。


小陆家嘴片区最后的待开发用地,留给了公共艺术设施。通过对空间肌理、城市风貌、交通组织和公共活动模式等要素的重新梳理,公共艺术设施的建设往往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切入点。


640 (1).png

02

在黄浦江滨塑造“领地”


2016年举行的浦东美术馆设计竞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投标方案的造型从第一轮的浪漫奔放到最终的方正平和,期间经过了几轮各方专家评审。近年的上海已在城市建设项目中更为强调精细化和高品质,因此大家得以见到美术馆今天宁静、含蓄的姿态,周边楼群与它相映而各自生辉,陆家嘴江岸最后的空地以属于自己的美学而凸显。


努维尔的设计概念中,“领地”在我们的理解是这个项目的起点。“领地”的观念反映着对城市街区的思考。美术馆的介入,激活了周边区域,并将该区域尽量延展到了最大。

 

640 (2).png


“领地”的范围从东方明珠向西延伸,通过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前的公共绿地,到达美术馆基地,进而延伸到滨江景观带,继续在视线上实现与黄浦江对岸的外滩互通。


这整个场域范围中,无论地面还是建筑外立面,均采用同样的石材铺装,包括相邻城市道路在美术馆周边的段落也均采用了一致的石材,只是在尺寸上进行调整以适应车行,与相邻常规的沥青道路形成了鲜明的边界。


640 (3).png

 

地面材质延续到滨江景观带,此外还有自美术馆二层伸出的长桥,直达江堤最高层,江堤的地面、构筑物等均采用与美术馆一致的石材铺装。2017年底,浦东滨江22公里岸线全线贯通,美术馆的建成,将东方明珠节点联系到滨江空间,建立了辐射范围非常大的公共活动网络。


建筑入口大厅贯通建筑东西,整个序列被设计为一个连续的步行动线。常规项目中建筑与周边场地和城市道路的高差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而在美术馆领地中,他们是对步行连续感的阻碍。如建筑东入口迎接从东方明珠和地铁方向来的人流,同时面向东侧公共绿地,但因场地较小无法实现从室内标高与富城路的缓坡连接。最终,经过各方的努力协调,抬高了城市道路标高,取消了路缘石高差。滨江大道一侧场地也在入口门厅范围取消了路缘石高差。这看上去是很细节甚至琐碎的事情,但其中与路政部门、相邻地块等各种单位的沟通,其实是突破了诸多限制的。


640 (4).png

 

另外两座塔状构筑物进一步限定了美术馆在垂直方向上的边界,一座是在美术馆建筑上的设备塔、另一座是延安东路隧道出口的通风塔。塔上设计有美术馆标识、与主体建筑采用同样的材质。两座塔使得美术馆在小陆家嘴范围获得了更强的标识性。

从黄浦江对岸看向美术馆,美术馆在立面上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扩大到了最大范围。建筑西立面由两组巨型玻璃构成,通过在室内侧叠加LED屏幕和单向镜面,实现了与外滩的多种互动模式。西立面可以作为镜子倒映外滩;也可以作为巨幅展示屏使美术馆放大为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事件,被远在江对岸的游客观看、感知。西立面的设计投入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工作,包括解决立面最大尺寸3米宽12米高的超白玻如何实现通透性、兼顾节能要求,室内侧巨大的镜面玻璃如何解决日常维护中的吊装、运输等问题。


640 (5).png

 

从外滩方向看建筑,大玻璃西立面与江堤叠合成约300米长的边界鲜明的领域,白色石材使人们看得到“领地”的清晰轮廓,这短短的300米通过滨江的游客活动、通过对岸的游客视线实现了对城市更大范围的激活作用,是陆家嘴城市空间和城市风貌不可或缺的收官之笔。


640 (6).png

 

同济设计集团作为国内设计院和设计总包,为各种设计概念寻求技术解决方案,坚持对细节进行把控,最终与各方共同实现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美术馆领地。为此而付出的大量的技术深化和协调沟通工作,也是值得而且必须的。美术馆也正是在各种细致而微的工作中实现了对周边城市空间的更新。


03

 “至上主义”艺术


美术馆的另一设计出发点是一个充满艺术创想的概念。努维尔把“至上主义”抽象几何构图的概念投射到建筑平面的构成中,三个主展厅围合核心的中央展厅分别构成三个大小不一的直角三角形公共区域,形成隽永的平面构成,也成为美术馆的LOGO;此概念进而贯彻到公共区域的室内吊顶、立面的材料构图以及上人屋面的体块组织和地面铺装。


640 (7).png


在方案落地的过程中,同济设计集团作为设计总包,协调努维尔事务所及各相关设计方,完成了大量细节的精细化构造设计。如建筑幕墙方面,立面石材存在不同板块尺寸、不同宽度分缝以及跨越整个立面的大尺度斜向线条等元素。幕墙立面以较大的单元式幕墙板块构成,单元的划分依据立面的宽缝,板块内是密拼的自由尺寸的石材,单元板块在工厂拼装好,最大程度提高了密拼缝的精细度。但仍有一些大尺度斜缝在现场拼装,对施工单位的安装工艺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640 (8).png

 

主展厅与展厅外公共空间的吊顶都采用了“至上主义”构图,这一理念控制了采光天窗、展陈设施、照明灯具及风口、喷淋等机电设备的布置原则。机电管线布置和室内吊顶的深化设计以完整落实努维尔事务所的方案为目标。


640 (9).png

 

自由构图给主展厅的施工图设计带来较大挑战,吊顶综合通过各专业的精细化设计和BIM技术的整合协调得以实现,同时灯具、风口、喷淋点位的自由布局与规范和使用要求之间也需要巧妙平衡。除了布局上的协调,设计团队还配合设计了大量非典型节点,例如将主要构图元素“灯槽”整合展陈设备、灯具、风口等,并尝试通过转接吊挂件使自由构图的“灯槽”适应不同艺术品的展陈需要,这对美术馆后期运营也提出了很高要求。


为了验证设计效果,团队在现场搭建了真实比例的局部展厅大样,包括采光天窗、室内精装、展陈设施、照明灯具等典型节点均体现在样板间中。


2019年11月,努维尔到现场查看,凭借艺术展陈方面的丰富经验,他对原方案提出了调整意见,团队在设计周期不变的情况下重新进行主展厅吊顶的更新设计,而当时原室内设计施工图已经过审,材料厂商也在备料。这对于整个项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终,努维尔事务所、同济设计集团和业主及所有设计和施工技术团队共同努力,如期高质量地完成了新的设计和建造工作。“至上主义”的构图主要在公共区域实现,展厅仍然采用了经典的更合适艺术品展陈的吊顶设计方案,将空间的重点还给了艺术品。


640 (10).png

 

浦东美术馆是一个艺术内涵丰富的建筑,还有许多细节值得亲临现场、细心品味。除了建筑本身,不同艺术品与建筑空间相互激发而出的体验,是努维尔作为一个极富艺术素养的建筑师赋予美术馆的特质。这样的体验将随着展品的更换而时常更新。


640 (11).png

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它更是一个持续性的都市事件,为区域城市更新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浦东美术馆

建设用地:13000m²

建设规模:40590m²(其中地上面积26000m²)

建筑高度:30m(局部信号塔高49m)

建筑层数:地上4层,地下2层

建设单位: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总协调、国内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法国让·努维尔事务所

项目负责人:任力之

项目经理:王玉妹

建筑团队:孙倩、吴杰、吴睿、包恺、铁云、邹昊阳、张丽萍

室内团队:吴杰、张栩、方建新

结构团队:丁洁民、虞终军、王建峰、邹智兵、陈露、巢斯

暖通团队:沈雪峰、王希星、徐天昊、顾勇

给排水团队:龚海宁、唐义高、张帆、杨民

强电团队:钱梓楠、窦晓斌、陈昌越、钱大勋

弱电团队:王昌、黄龙飞、钱大勋

景观团队:陆伟宏、黄清、张竟成

照明团队:杨秀、陈幸如、徐霞青、马玥、吕嘉妮、杜怡婷

声学团队:王静波、杨小军

基坑围护:贾坚、谢小林、翟杰群、杨科

建筑经济:杨伟鸣、庞晓琳、周凌俊

BIM:尹武先、姚稼澍、李健全、王冰雪、怀珍文

建筑摄影:章勇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