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五泉山生态文化提升改造项目 | 思纳设计股份
阅读:3536 2022-03-28

时空映射·古今对话

思纳设计股份作为城市更新规划和商业资源导入的跨界策划和设计集团,一直致力以重新挖掘在地文化资源进行城市更新规划和文旅商业IP导入的全新模式,并在全国各地不断实践获得诸多成就。

640.png

五泉山,兰州的文化之源,地理位置处于市中心。受交通不畅、空间错杂、功能薄弱、地形复杂局限而难以融入主城区的发展,致使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尘封而难以发挥。五泉山生态文化提升改造将极大改善既有短板,充分释放五泉区域巨大的城市文化价值与功能潜力,打造新的城市活力源,使之成为兰州崭新的城市名片。

01

设计四大任务

空间·交通·功能·文化

五泉山生态文化提升改造对设计提出四大任务:空间重塑、交通重构、功能注入、文化升华。

640 (1).png

<功能分区>

空间重塑

以开拓性思维纵向升级五泉广场、五泉古刹、五泉名胜空间序列,以前瞻性方法横向再造南环路城市空间秩序。

交通重构

科学突破既有局限,充分挖掘空间潜力,创造性地重点打造五泉广场交通枢纽节点,构筑全方位的综合立体交通系统。

640 (2).png

<设计范围>

功能植入

五泉广场以东定位国宾接待、国际会议功能为主的“尊贵静区”;

五泉广场以西落位特色风情商业街以及商务办公的“乐活动区”,

并向南侧台地延伸、与文创片区(原动物园改造)连接成片。

文化升华

特有在地文化价值与文脉环境的创新型演绎:兰州作为丝路重镇,其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宗教文化所构铸的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当代语境的对话、城市精神的创新提升通过建筑语汇体现。

02

设计策略

纵向延伸·空间联动

640 (3).png

<规划结构>

竖向设计策略

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妥善解决基地复杂高差问题,同时弥补陇海线带来的割裂影响,使基地与北侧城区高效联系起来。

640 (4).png

道路交通策略

基地北侧陇海线限制了地块与城区的便捷联系,成为设计重点及难点。

地块内部设置地下通道使商业与国际会议中心通过地下空间串接。

通过火车站西路下穿隧道增加机动车由市区进入规划区域的可达性。

640 (5).png

枢纽空间

640 (6).png

城市客厅-地下交通枢纽   

640 (7).png

充分利用地形高差打通南环路与基地内部交通联系,合理设置核心交通枢纽。地下交通枢纽使城市道路与区域内部交通合理顺畅衔接、组织起来。

场地剖面

640 (8).png
640 (9).png

03

印象五泉·历久弥新

特有在地文化价值与文脉环境的创新型演绎:兰州作为丝路重镇,其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宗教文化所构铸的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当代语境的对话、城市精神的创新提升通过建筑语汇体现。

640 (10).png

东侧会议中心和西侧商业充分后退,为广场留出150米宽阔空间,并相应控制建筑高度,在山景与城市之间形成无障碍宽景开敞视野,提升五泉文化名山南北主轴线与城市的空间对话和序列层次。

640 (11).png
640 (12).png

04

提高城市发展职能,打造城市新名片

兰州山河新天地·风尚生活新标杆·人文体验新高地

思纳设计股份作为策划和内容导入引领的城市规划设计公司,通过对项目的设计构思、业态运营结构、后续建设发展的思考,最终希望通过本次对兰州中心城区的文旅地标和棚改区域的更新规划规划,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和完善城市职能,为这座黄河边古城的文化、演艺、文创、夜景增加新的内容。

640 (13).png

<总体鸟瞰图>

通过设置集商业、办公、餐饮、娱乐、文创、休闲于一体的兰州首个低密度街区形态商业综合体,提升城市文旅及生活配套,彰显城市文化厚度。

通过设置时尚演艺群落和沉浸式城市文化体验项目,扩大文化传播声量,展现城市演艺热度。

通过设置含丝路文化与黄河文化交流的会议中心及开放式文创体验园区项目,扩大城市会议会展功能需求,促进丝路文化传播,提升城市文创浓度。

通过山体景观亮化的打造,营造最浪漫的城市夜景名片,讲述兰州山与城的故事的同时,促动兰州夜经济发展,点亮城市夜景亮度!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