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海玥瑄邸 | UA尤安设计
阅读:3536 2022-04-15

640.jpg


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镇,邻近南六公路与16号线地铁站,周边区域别墅住宅区较多,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绿化率高,有良好的居住条件。业主希望在该项目中,实现由上海建工自主完成全过程研发、设计到施工运营,具有自身品牌效应的代表性作品,打造具有宣传效应的高辨识度形象。


640.png

▲项目区位图


设计团队立足对建筑“地域性”的探究,了解上海建工所承载的上海近现代建筑史,进一步吸收和发掘海派街道中的现代建筑元素,以海派建筑风格设计致敬业主的上海情结,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海派建筑”风格。


640 (1).jpg
640 (2).jpg
640 (3).jpg

▲大区实景图©CreatAR

640 (1).png
640 (2).png
640 (4).jpg

展示中心实景图©CreatAR


640 (5).jpg




640 (6).jpg


所谓海派建筑,是融合了上世纪初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和早期现代主义运动多种风格的一种上海特有的建筑面貌。在探寻“何为海派”的问题时,设计团队将目光聚焦在了以湖南路街道为代表的法租界范围内进行研究。这一区域跨越了徐汇区及长宁区,东起淮海中路,西至华山路,聚集了老上海30年代至40年代的建筑风情,在树影掩映之中呈现独有的文脉传承。设计团队还考察了外滩、常德路、延安路等重要地段的著名历史建筑,对其风格也进行了吸纳。


640 (3).png

▲设计团队采风范围

640 (7).jpg

▲湖南路街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640 (8).jpg

团队在湖南路区域多次采风研究,对众多知名建筑场所进行分析,总结以武康大厦、达华公寓、常德公寓、吴同文住宅等为代表的海派风貌历史建筑所表现的现代主义意象


640 (9).jpg
640 (10).jpg
640 (11).jpg

▲海派建筑特征分析©图片来源于网络


640 (12).jpg

设计团队也实地分析安福路、番禺路、陕西南路、衡山路、大学路等网红马路,探索街道尺度美学,得出街道留出3m以上宽度的人行区时,在使用体验上最为舒适的结论。设计团队在走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融会创新,最终构建了极具工匠精神和海派韵味的造型与场所设计。


640 (13).jpg

▲知名网红马路道路宽高尺度©图片来源于网络

640 (4).png

▲道路使用尺度分析©图片来源于网络




640 (14).jpg


通过对老上海建筑、街道的研究,设计团队从场景界面入手,创造建筑与绿植树木相互掩映,道路宽敞宜人,富有海派风情的大区气质,开拓出属于上海的城市符号:造型上致敬历史建筑特有的曲直相谐、横纵舒展的线条感,将功能属性与造型收边相结合,通过细部营造精致品质;规划上致敬历史街道的尺度美感,兼顾使用与景观的城市空间。


640 (15).jpg

▲住区的海派城市符号©CreatAR


640 (16).jpg

水平与垂直

造型以舒展的横向线条与逐次退台的线脚处理,形成致敬现代主义形式美的简洁立面,令建筑视觉凹凸有致、曲直相谐。

640 (17).jpg

▲曲直相谐的优雅横向线条


纵向的竖向线条不仅起到分割立面、避免粗壮的作用,还与实际功能相结合。四层别墅的设计规范要求煤气管道不得隐藏在墙体内,设计利用山墙面的竖向线条将管道百叶进行隐藏,同时在视觉上与横向线条进行融合。


640 (5).png

▲暗藏使用功能的竖向线条©CreatAR


砖红与石白

设计团队在采风海派老建筑的基础上,凝练建筑单体红色砖墙面与白色石材面的对比作为材质主基调,凸显了海派色彩的独特韵味。


640 (18).jpg
640 (19).jpg

▲建筑单体材质设计


设计团队在对比研究了20多种仿砖涂料调色方案后,根据老上海建筑杂志《建筑月刊(1934年,第二卷第四期)》刊登的彩页面砖图案与实际效果,确定了最终的仿砖涂料的立面配色方案,搭配近人尺度的浅色石材、真石漆与金属漆涂料,形成简明而不失优雅的建筑形象。

640 (20).jpg

640 (21).jpg

640 (6).png

▲汲取老上海元素的砖色配色方案比选

640 (7).png

▲真石漆上墙比选


几何形与装饰

设计吸收了海派历史建筑中细部造型的运用,采用铁艺围栏、金属色装饰构件等手法,并通过上墙比选,令细部在使用时更具精致的品质感。


640 (8).png
640 (22).jpg

▲立面装饰金属构件


640 (23).jpg

项目规划时,团队不仅考虑到常规的产品意向,还结合对海派街道的调研成果,在规划中先行布局公共通道与公共环境空间的位置,并放大街道尺度,设置总长>400m、宽6m的公共步行通道,与面积约6375㎡的公共广场一同,力求为使用者提供可通行、可休闲的休憩环境。


640 (24).jpg

▲公共空间规划图

640 (9).png
640 (10).png
640 (11).png

▲街道尺度规划


为更加突出住区的“海派韵味”,设计团队在设计前期就对景观界面进行了场景化的研究,通过较早的深度介入,让建筑与景观在树影掩映间,共同体现浓缩的上海情结。


640 (25).jpg
640 (26).jpg

▲建筑与景观共筑海派场景©CreatAR



640 (27).jpg


项目落地过程中,设计团队结合上海建工的建造水平优势,于细节处理之中提出更多巧思。该项目采用PC预制构件进行建造,单个构件的重量被限制在4吨-8吨,要求对立面构件进行拆分,难以避免达20mm的较宽分缝,设计团队利用造型细节,对构造缝进行隐藏。


640 (28).jpg

▲分缝隐藏落地效果©CreatAR

640 (12).png

▲PC预制构件拆分示意图


利用立面造型与预制构件隐藏

通过凸窗、阳台,在楼层横缝位置设置进退层次,立面形成阴影,设计利用PC的优势,在构件上抠槽,得到与楼层横向封缝相似的水平缝,与阳台线脚层次相呼应。


640 (13).png

▲构件横缝应对策略


利用阴角造型简化隐藏

设计简化PC构件线脚与石材交接的部位,留100mm缝隙,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简化石材的切割施工,并减少线脚与石材相接形成的细小胶缝,以保证最终的完成效果。


640 (14).png

▲材质交接处理策略



技术图纸

640 (29).jpg
640 (30).jpg
640 (31).jpg

▲高层立面图


640 (32).jpg
640 (33).jpg
640 (34).jpg

▲低层立面图



640 (35).jpg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