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植物园温室 | 筑森设计
阅读:3467 2022-08-27

一个城市的植物园能为我们提供全面了解当地植物的窗口,在不同的季节是一处绝佳的赏景之处,也是代表城市的一张名片。


01

项目背景

南通植物园位于狼山风景区内,是狼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以科普性和专业型为基础,以园艺、科普、保育、科研为主要功能,以水生植物及地域特色为重点,打造兼具城市公园功能的新型植物园。温室是植物园的核心景观名片和游览节点,承载着地域植物和特色植物的收集展示、游览互动、科普教育等功能。

640.jpg

△ 区位分析


02

国内外展览温室发展历史

国外建设温室的历史悠久,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铸铁玻璃温室——巴黎植物园,始建于1626年。我国温室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各地植物园建起一批小规模的展览温室,20世纪90年代温室运营模式开始“外部景区化、内部景点化”突破。进入21世纪后,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温室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展览温室,随着各地植物园的建设应运而生,成为科普教育、观赏展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主题温室逐渐成为“微度假”空间,成为商业、办公空间的跨界新宠。

640.gif

△ 展览温室发展历史


03

项目难点

作为植物园中最为瞩目的建筑,并且入园第一时间就远远看到,造型上要具有一定的昭示性。同时建筑要满足科普和展示的需求和植物花卉生长对物理空间的高度、温度、湿度的需求。如何在满足结构和空间合理性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追求,打造不一样的观赏体验,成为设计团队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设计反映出南通特有的城市气质,绘制出“江海联动,千帆竞发”的生态蓝图。

640 (1).jpg

△ 鸟瞰图


04

设计概念

狼山风景区坐落于长江边,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简和建筑以“轻舟”为设计切入点,建筑造型中间低,两头高,在中间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恰似一叶扁舟,隐喻“诺亚方舟”的故事,正如温室的功能——承载和呵护着当地各种植物、种子;“渔网”般的表皮,将结构框架编织在一起,近观让人联想到渔翁的“斗笠”和张开的“渔网”,远看结构消隐了,只看到鱼鳞般的表皮在水面的倒影下闪闪发光。

640 (2).jpg

△ 造型简图


05

场地与造型

温室坐落于植物园东北角,南面是人工湖和迎宾广场。建筑周边低矮空旷,与湖面的对话关系是场地设计主要考虑的展示面,建筑平行于湖面展开,与水面中心呈对称关系。亲水广场是温室的第一站,经常有大巴车带着游客在广场上下落客,驻足打卡。温室配套的能源中心以半地下的形式隐藏于温室北侧的景观绿化中。

640 (1).gif

△ 生成分析图

温室面积只有3200平方米,与上海辰山植物园三个温室中最小的一个馆面积相近,属于较小规模的温室建筑。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与常规单个温室只摆放一个气候区的植物不同的是,本温室需要同时容纳热带雨林区、鲜花展示区、沙生、多肉植物展示区三个展区。如果把空间进一步划分则每个馆面积过小,在同一个空间则难以同时满足雨林和沙生植物对湿度的要求。

640 (2).gif

△ 平面分区图

为了回应以上问题,设计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了“马鞍”型的屋顶,长方形的空间被划分为三个区域,两端高起的是气候差异较大的雨林区和沙生植物区,中间较矮的部分是作为过渡的四季花卉区。通过屋顶的变化,减少不同湿度空气的流动,起到隐性的“屏障”作用。

640 (3).gif

△ 气候分区图

建筑屋顶最低点高度为3米,屋脊中线高度16米,最高点20米,在这个高度区间内,既能满足大部分植物的生长空间,也不会因为屋面太高造成暖空气聚集,造成能源的浪费。

640 (3).jpg

△ 实景图

屋脊线是一段正圆弧,沿四边形对角线的方向展开。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建筑师采用了“螺旋线“的主题。生物界可以找到很多神奇的“螺旋线”,无论是微观的DNA双螺旋,还是海螺,仙人球或者松果的纹路。设计师想创造一种“螺旋变化”的空间体验——屋顶沿着屋脊线发生“扭转”,逐渐从屋面过渡到立面,空间的维度被这种扭转打破,正如生命从简到繁,从少到多不断生长的过程。

640 (4).gif

△ 螺旋线生物-建筑剖面的扭转线条


06

 流线与空间

主入口设置在建筑在西南角公园人流主要来的方向。室内流线设计借鉴“峰回路转”的造园手法,通过人造山体打造室内地形,通过“借景”、“对景”、“框景”对人们游览的路径和视线进行规划和引导。打造入口“瀑布景观“,“穿越丛林”,“空中栈道”,“别有洞天”,“景观索桥”,“多彩鲜花”,“一线天”,“特色沙植”等多个景观节点。地面的主园路和二层的次园路立体贯通,空间张弛有度,丰富了游览空间,延长了游览路径,打造丰富多维的观赏体验。

640 (4).jpg

△ 景观分析图

建筑整体为门式框架结构。由南北跨度30米,东西向间距6米的17品框架扭转形成3200㎡的无柱空间,保证视线最大程度的开放性。在三维扭转面上,幕墙龙骨“嵌入”到结构框架龙骨中,形成“合力”共同承受自重及其他荷载。

640 (5).jpg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结构计算,又减少了主次龙骨之间的层次,使结构更轻盈,室内外视线更通透。山墙面两个倾斜面是“反重力”的,张开的造型强化了视觉的“延伸感”,有利于打造“轻盈”的感受。

640 (6).jpg
640 (7).jpg

△ 滑动翻看室内效果


07

结语

本文从项目背景,展览温室的历史出发,谈了项目与城市的关系,设计重点难点,造型推演,形体空间与内部展览的关系等,着眼于项目的“艺术性”,下篇我们将继续从技术的视角拆解项目,还原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敬请期待。

640 (8).jpg
640 (9).jpg
640 (10).jpg

640 (11).jpg

△ 滑动翻看技术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南通植物园温室

业主公司: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公司: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规模:3700㎡

设计团队:GEN简和工作室 | 邹旦妮、颜小剑、孙平、刘玉婧

施工图团队:宫少飞、潘城山、石维、袁盛林、林志艺、杨晓东、雷栋、马攀、王建军、徐鑫

园林设计:常州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上海鼎固幕墙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筑作视觉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