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独树阳光里 | 柏涛建筑
阅读:837 2024-11-19

城市老街的连线与聚合

深圳罗湖是广东改革开放的源点,这里经历了深圳高速发展的风雨历练。历史轮回40年,如今罗湖以新时代下的崭新形象,再次走到城市创新发展前线。

罗湖水贝片区实景图 © 房天下
“深圳独树村”位于罗湖水贝黄金珠宝产业聚集基地的布心片区,西临布吉路,北临围岭公园,南接水贝地铁站及洪湖公园,用地面积14102.3㎡,分为北侧大地块、南侧小地块的两个地块。

对周围公共空间的发现、激活、提炼、互融、并最终与项目相互留存是本案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的设计基底。设计将原来较为分散的城市空间元素经过系统的连线与聚合,形成罗湖新的活力场所,以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共享、城市公共功能的融合。

在多轮的分析与梳理中,周边城市环境存在四大"乱"点;

  • 城市空间界面杂乱:地块零散,用地不规则;

  • 交通流线较为混乱:交通可达性差,地块衔接不清晰;

  • 公共空间匮乏零乱:公共空间匮乏,邻里空间极少;

  • 居住空间无序凌乱:日照条件苛刻,空间私密性差

鸟瞰图

顶视图

如何合理运用城市剩余空间,将无序转化为有序,设计团队提出了“缝补片区城市空间,塑造片区新形象”的总策略,进而化解四个存在的难点。

摄于洪湖公园

策略一:消融边界,自然为轴

STRATEGY ONE

DIS SOLVING BOUNDARIES

NATURE AS THE AXIS

“独树阳光里”开启了罗湖的城市更新历史中的又一个阶段。错落的塔楼拔地而起,在激活底层城市步行系统的同时,回应了周围的竖向城市景观

住宅塔楼,以其高度以及临街位置优势,为居住者们提供了独特的居住体验,在这里,人们能看到环绕的围岭公园和洪湖公园,在熙攘的城市中,视觉感官依然沉浸在自然环境中。

自然是返璞归真的基底,我们想构造起一个新的山水城市,作为连接围岭公园和洪湖公园的节点,从而让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


策略二:串联节点,开放空间

STRATEGY TWO

LINKING NODES

OPEN SPACES

通过有效的节点梳理,打通原有存在的南北隔阂,形成衔接水贝地铁站与围岭公园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提升项目为区域带来的可达性

策略三:复合业态,共享社区

STRATEGY THREE

COMPOSITE FORMAT 

SHARED COMMUNITY

结合塔楼布局,南北向打通城市公共通道,在场地内引入中心广场,呈开放街区形式。

裙房功能还给城市后,将四层屋顶留给社区内部使用,形成一系列立体的屋顶绿化。一条慢行步道将整个裙房屋顶串联成一个整体,变成一个巨大的漂浮花园,串联着户外场地儿童游乐场、生态农场、架空层休闲空间等多种面向住户的社区功能

下层社区商业及配套、中层社区花园、上层住宅,三个不同的生活场域层被紧密地垂直连接在一起,增强了场地与人之间的联系,从下至上完成了从最开放至最私密的纵向过渡。


策略四:均衡布局,焕新界面

STRATEGY FOUR

EQUILIBRIUM LAYOUT, REFRESHINTERFACE

城市更新项目有着严苛的限制条件,在充分调研建筑场地、周边环境、城市景观、周边建筑和日照、建筑项目品质需求、建筑户型舒适型需求后,设计团队形成5+1塔楼布局+4层的集中式商业裙房,地块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改善了人居环境问题。

塔楼错动式布局,营造了通透开放的城市界面。公建化的立面设计,重新定义了片区的新形象。

通透纯净的公建化立面设计,更好的融入公园环境之中,使建筑与自然共鸣;全方位的精工品质设计,突显水贝片区的新形象,使建筑与城市共鸣;开放式社区的营造,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共同营建社区的归属感,使建筑与人共鸣 。

项目档案

项目位置:广东深圳

工程名称:深圳 · 独树阳光里

开发企业:深圳市独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设计主创:赵国兴

设计成员:孙强、庞宇宁、吴少文、傅敏、钟倩楠、张建群、欧强、郑晓芸、徐承龙、白宝壮、黄晓虹、张志轩、欧宗良、黄国钦、姚楚涵

景观设计:贝尔高林

室内设计:中建南方设计集团

施工图设计:深圳市柏涛蓝森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1.4万㎡

建筑面积:18.5万㎡

建筑摄影:汪洋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