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小沙河滨水公园 | 同圆集团
阅读:1314 2024-12-02

城市内河的改造一直是一个特别受关注的话题。因河而居、向河而生,沿河两岸一直是居住的风水宝地。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反思那些曾经被他们忽略的空间与场所,河道作为地表最主要现象之一的大地景观,成了城市内垃圾污水集中的沟壑,僵硬的水工直立挡墙护岸阻断了人与水的自然天性。

贯穿城区而过的薛城小沙河,发源于巨山、洞山之间,干流全长16KM,境内干流11.1KM,流域面积59.6KM²,为季节性河道,承载着灌溉、泄洪等多种功能,最终汇入微山湖。本次改造提升的城区段全长4.8公里,设计面积约65公顷。

同圆集团设计团队倾注2年多的时间,将这段滨水岸线优化、重塑、更新,展开了两岸全新的生活卷轴。
△小沙河区位及设计范围
小沙河改造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改善行洪条件,确保行洪安全,将20年提升至50年一遇;二是完善和更新公园功能,提供居民幸福感;三是拉升两岸地块价值,推进老城区城市品质提升工作。

从消极到活力重现,从直立墙到自然岸

在勘察之初,小沙河的改造面临着三个较大的挑战: 

1、全线笔直的水工直立岸让河道失去了生机,如何在满足行洪的条件下,让水岸变的丝滑?
2、面对陈旧的基础设施和硬质景观,如何为空间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气质?

3、大量的机非停车需求如何满足?

由此,团队提出了十个相结合: 

与行洪安全相结合

自然生态相结合

与在地文化相结合

与市民需求相结合

与各类主题公园相结合

与夜游经济相结合

与交通优化相结合

与气候条件相结合

与现状场地相结合

与周边地块相结合

去直取弯、河底清淤、扩大行洪断面
直立岸改为自然亲水岸,取消边界,为动植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
增设观景平台及滨水步道,人水关系变的更为和谐
在此基础上,团队以尊重场地现状肌理为基础,配合水利设计单位不断优化、完善断面及水岸关系,充分了解市民诉求及需求的基础上,将公园自北向南划分打造“一廊、五区、十八园”的概念。
“一廊”:

一条滨水绿色的   生态自然廊道

一条人文展示的   文化传承廊道

一条功能丰富的   活力健身廊道

一条引爆片区的   经济发展廊道
“五区”:

创客天地区  邻里生活区  薛国古韵区

智享康体区  乐活水岸区

“十八园”:

自北向南分布为:曲艺园、创客风情园、知鱼茶轩、同乐园、民俗园、圣贤园、怡乐园、枣园、建业广场、城市印记、悦动园、“IN乐园”、民族工业园、铁道公园、仲虺湖、水舞沙滩、水悦剧场、滨湖新天地。

提升改造后的各个主题园让水岸空间更为丰富、多样

市政路的局限,导致地块整体呈现狭长型的滨水格局,50年洪水位与设计常水位存在约2.0米的高差。两岸环线10公里的滨水环步道串联起十八个特色园子,为市民提供了多种的休闲诉求。

团队在设计布局时,做了大量的现场调研,本着尊重场地原始记忆,尊重百姓已经习惯的活动场所选址诉求的需求,补全、丰富、更新、美化既有场地。

借助现有低洼地打造1.2万平的仲虺湖,设洲岛、浮桥、沙滩等,乐活水岸共占地约8万平,布置5个主题园子。该片区将极大的提升两岸地块价值,也成为小沙河最早开放且最受欢迎的场地。

1.2万平的仲虺湖给两岸空间带来了极大的可塑性
大草地、儿童乐园、沙滩成为最受欢迎的聚集场所

儿童乐园与沙滩的结合成为最具吸引人气的地方

沿岸展面黄昏效果,华章初现

防冲刷护岸石完美的解决局部水岸水土流失问题

同时丰富小空间的生态系统

入口广场松石搭配、营造开放式无边界公园

六朵荷叶连接成桥,绽放三朵花莲
白色钢构件点缀湖面,形成视觉焦点

莲心桥底部与常水位预留40公分的净距

单一的水岸空间变更更为丰富

全线10公里的环湖步道实现无障碍通行

亲水栈道、平台打造沿河驻足点
民族工业园以锈板的方式影刻枣庄的工业发展历程

构筑廊架形成框镜,绿岸、碧水色调下的一抹亮白

结合现状水岸情况及场地印记,两岸以营造体育公园为主,布置各类型篮球、足球、乒乓、羽毛球等场地,形成市民的公园健身中心;因行洪计算及用地边界的受限,该区部分段依然采用的直立防洪墙样式,并保留了现状的人行联通桥。

改造前场地现状

过水面窄的区域,采用曲直相结合的岸线做法

观景平台成为晨练的打卡点

该段采用公园内停车和沿街侧方位停车相结合的方式

大量的各类型球场成为市民赛事的承办地

河堤路步道与滨水步道打造不同视角的观河效果

通过水岸的局部的变化弱化直立岸的冲击感

观景平台、置石、水生植物的营造使得空间更为丰富

薛城区古称薛国,因境内薛国故城而得名。结合现状既有水塘,重新营造为以展示故城风貌及文化为主的文化带,共设置3个主题园;

古韵段保留了现场大量的老树及石景,以古典园林的意境重新赋予场地新的生机。

改造前场地现状

延续场地的记忆及需求,重新设计一处戏台连廊

保留了部分的水塘空间,形成湿地小景

改造后的古建群组意境更浓

戏台、连廊、风雨亭等成为老年人早晚的聚集点
两岸居民众多,原场地广场利用率极高,但缺乏可售卖的空间;设计遵循多面积硬质的需求,借助西侧新建堤岸空间,打造150米长的底廊灰空间,为后期的场地运营做预留;
破除部分直立岸改为自然亲水岸,打破原有的笔直岸线,让水岸空间更为的人性化;

将保留现状的人行桥做翻新处理,并留下了“临山泉”的记忆。

改造前场地现状

去直取湾,在有限的河岸空间内让水岸不再单调

保留原广场空间的记忆需求,重新赋予新的场地精神

三个白色喇叭花构起场地的视觉焦点

10公里的滨水步道,联通小沙河各个景点

片区因河繁荣、城市向河而生。小沙河的改造提升不仅是一条河道的整治,更带来两岸城市品质提升的推进,拉动地块价值,达到了设计之初的预期目的。
小沙河开启了一河两岸发展的新篇章,这条河道30多年的沉寂今获新生,场地所承载的是下一个30年、50年、是一代人的新的记忆......

夜幕降临,湖畔的灯光依次亮起,全新的生活场景正在上演……


-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小沙河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程
项目位置:枣庄市薛城区
项目面积:约65.4公顷
设计单位: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所
业主单位:山东晟润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十六局、中国二冶
项目负责:李彬
方案团队:李彬、马艺峰、齐翔、潘彦旭、赵康健、李敏、郭琪
施工图团队:冯健、齐翔、高乐、汪爽、索华、陈凯、朱心部、张子寒、邢照雨、张彩艳
亮化设计:周梁燕、李晓东、赵晓磊
摄影:怡琳映画
设计时间:2022年5月
竣工日期:2024年11月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