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叙 Foreword
无锡市梁溪区迎来首批“工业上楼”项目,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之畔,一座集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产业服务为一体的高端园区即将崛起。该项目填补了区域内大型高端医疗装备制造的空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无锡锻造“工业都芯”贡献力量。
“工业上楼”是中国城市产业发展、产业升级的新趋势,突破了传统工业园区低密度发展的局限,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以高效、集约的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本项目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实践,致力于打造现代化、高标准的产业空间,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项目地块毗邻京杭大运河,高铁、车站、码头环绕,周边遍布不同年代、不同规模的工业厂房,展现出独特的混合活力。新建筑不仅要满足高标准的生产需求,更要紧跟时代发展,着眼未来。提升片区整体形象。
园区用地面积:25000 m²
总规划建筑面积:62500 m²
建筑结构:钢结构
/“工业上楼”:突破传统工业用地局限
医疗器械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中游研发制造及下游终端应用。本项目聚焦中游研发制造,并提供配套服务。
重点鼓励上楼工业类别
通过对“工业上楼”评估五要素模型:环保安全、减振隔振、工艺需求、垂直交通和设备载重的分析,除部分涉及乙醇等液态物质的项目外,大多数高端医疗器械的细分领域属于重点鼓励上楼的类别。
医疗器械产业上楼适配分析
与传统单层厂房相比,多层厂房需重点解决物流动线、荷载设计、空间适应性等问题,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使用灵活性。医疗器械产业链的中游环节对洁净度、运输便捷性都有较高要求。本项目通过充分调研,克服场地、工艺要求等各方面的限制,致力于打造“工业上楼”的标杆项目。
建筑与运河
/模式创新:突破场地局限,重塑空间逻辑
垂直交通
本项目定位为高精尖轻型生产研发产业园,建设标准高于常规厂房,投资水平相应提升。
在设计之初碰到如下困难:
1、场地狭长,容积率较高,加上工艺和工期要求,难以设置地下室。
2、项目毗邻运河,有一定的限高要求。
3、后期运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用更通用性的布局、和灵活可变的空间去面对未来的多种可能。
建筑与周边
秉承“高效开发,模式创新”的理念,设计团队与业主紧密合作,得出创新的交通组织方式----多首层高架组织货运,使用螺旋盘道组织高架货运流线,实现人货分离,以高效应对场地挑战。
模式创新
首先,采用屋顶停车模式,将部分客车停车位布置于屋顶,并在生产单元两侧设置单上单下的旋转坡道。尽管坡道占用一定空间,但有效规避了地下室开挖的高成本,同时加快施工进度。
货运动线分析
垂直交通分析
其次,充分利用坡道宽度与坡度条件,使中小型货车可直达各楼层,并在建筑后侧增设货运通道,提升各层货运可达性,实现多层高效配送,避免高层厂房价值衰减。
各尺度生产线分析
这些创新设计优化了空间利用,提高了建设与运营效率,每层相对完整的大空间可根据未来需求调整分隔方式,确保不同类型企业都能高效使用。
生产单元分析
货运通道分析
建筑布局
设计师在狭长的基地内规划了两座厂房,西侧侧重于生产制造,东侧则承担配套研发功能。两者通过外墙相连,呈现出具有机械美感的整体形态。
建筑生成
建筑鸟瞰
西侧建筑为六层叠加式厂房,每层划分为两个独立单元,可灵活组合或分隔。其面积、层高、柱网布局、荷载能力、疏散通道及防火措施均经过精心考量,确保符合生产线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减振隔震设计,以适应多样化的生产要求。此外,建筑预留了充足的货梯、卸货平台及设备管井,以保障未来灵活高效的运作。
西侧建筑鸟瞰
建筑局部
东侧建筑临近道路交叉口,底部空间向街道开放,营造出富有活力的城市界面,并为使用者提供轻松愉悦的休憩阶梯,成为各类半室外活动的理想场所,促进与城市空间、城市生活的深度融合。
东侧主要展示面建筑形象
其它各处的架空及休憩空间通过精心布局,为园区内的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停留场所,增强人与建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东侧底部面向城市的开口
运河之窗
得益于钢结构的应用,项目整体建设仅用了一年左右便顺利完成,高效实现了设计愿景。
建造过程
/工业之美:功能逻辑下的形式表达
建筑力求展现工业独特的美感,以干净通透的现代气质为整体基调,并通过几何形态的对比、组合与材质变化,丰富视觉层次,避免过于单调、冷峻的氛围。
建筑材料运用示意
在材料运用上,建筑的不同区域根据功能需求呈现各自的设计逻辑。主体采用铝板幕墙与玻璃幕墙交错排列,形成统一而有节奏的基底元素。
干净通透的建筑形象
建筑的节奏与韵律
而旋转坡道则采用醒目的橙色金属漆,与橙色铝单板景框相呼应,作为跳脱元素,在工业感浓厚的背景下赋予立面更多活力,打破单一的视觉体验,使建筑更具辨识度与感染力。
旋转坡道醒目的橙色金属漆与橙色铝单板
坡道的圆弧在日光下投射出流动的光影,与穿插其中的户外钢梯交相辉映,冷暖色调的对比冲淡了工业建筑的冰冷感。方与圆、冷与暖、光滑与粗糙、竖向与横向,在人、车、货的流动中不断交错,赋予建筑生动的节奏感。
旋转坡道光影
东侧的“运河之窗”与室内展示、研发等功能紧密结合,采用T型精制钢立柱支撑,横向无梁设计,搭配全超白中空夹胶玻璃,营造出极致通透的视觉体验。
建筑东侧半鸟瞰
通透的运河之窗
各层吊装平台与立面景框巧妙融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成为建筑立面的点缀元素。
环通走道
货运通道采用不同色彩的质感涂料进行区分,使各层空间更具辨识度,在标准化的体系中,以低成本实现了富有个性的表达。空闲时,这些通道也可作为灵活的活动空间。屋顶停车场不仅满足车辆停放需求,更是一处可远眺运河风光的开放平台。
颜色区别层数
夜晚,建筑结合吊顶设计“第六立面”灯光系统,进一步强化科技感与未来感。
建筑夜晚灯光效果
/技术图纸
一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高层墙身构造详图
多层墙身构造详图
运河之窗墙身构造详图
“创新产业高地”
运河之畔·模式创新·工业美学
- END -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建成时间:
业主单位:
设计单位:
设计团队:
项目管理:
施工图 /
EPC总包:
幕墙:
设计咨询:
建筑摄影:
梁溪医疗器械产业园
江苏省 无锡市
2024年12月
无锡市梁溪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联创设计集团
上海联创 创新设计平台 有关工作室
上海联创 城市更新设计研究院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恒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MLEE摄影工作室 UDG 有关工作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