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何静、万里梅
-->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疑难急危重症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本项目功能定位为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充分发挥本部院区医疗优势,结合本部院区既有资源,将多个救治和诊疗中心及多个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整合,资源共享,建设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根据综合医院医技、住院功能流线的基本特点,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在流线设计中,一方面考虑提高效率、避免病人往返迂回,在最短时间、最短距离内完成诊疗,并最大限度地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考虑病人心理需求,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并安排好空间序列的变化。同时,创新互联网健康服务,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医院。
(二)学科平台化整合创新
本项目设置影像中心、超声中心、内镜中心、综合诊断中心、疑难杂症中心(综合 ICU)和临床研究病房等功能。以优势学科资源为支撑,依托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在疑难急危重症诊疗技术、人才培养、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引领和辐射方面的作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将多个救治和诊疗中心及多个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整合,资源共享,实现国内一流科研、教学与医疗综合体的建设目标,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国家和省级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推动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
(三)生态疗愈空间营造
(一)总图布局转换
疫情突发时,内科综合楼可独立成区,实现诊疗区与生活区的物理隔离。室外预留应急救治场地,与室内负压病房形成联动响应机制,确保在疫情时期能够迅速响应,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疫情来临时,内科综合楼内部功能可进行平急转换。
1 层至 4 层各科室诊疗区统一设置为污区,各科室医辅区在疫情时关闭(核医学除外)。各科室医护人员统一在 1 层核医学医辅区进行集中更脱,具体流程为:医护人员统一到 1 层核医学医辅区进行穿衣流程,然后通过 1 层西侧患者电梯到达 1 层至 4 层各科室诊疗区进行诊疗,诊疗结束后通过西侧患者电梯回到 1 层进行脱衣流程。
首层至 5 层在疫情时开启的科室有放射科、超声科、消化内镜中心、呼吸内镜中心、住院药房,其余科室关闭。
在本次项目中,设计团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院方要求的节点目标,并且一次性顺利通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专家论证会,赢得院方领导的认可,同时获得医院基建办书面表扬信。
医疗专家:贾建国
建筑经济:何静、万里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