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瞰图©THAD
山西电影学院汾阳教学实训基地是山西传媒学院中山西电影学院面对高年级学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建学院。位于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为原贾家庄废弃的特种水泥厂用地,是一座建在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工业遗址上的电影学院。
乡村旧厂+电影学院=“村+人+产”
贾家庄村隶属于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镇,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河水西畔。距汾阳市中心约五公里,紧靠太汾高速公路和307国道,与汾酒之都杏花村相毗邻。经历了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最美生态旅游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贾家庄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山西电影学院汾阳教学实训基地项目选址于此,拟建一个从教学、拍摄、后期制作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接收山西传媒学院大三大四两个年级的实训学生,包括五个系(录音、摄影、导演、编剧、美术)共800人的在校学生规模,为贾家庄村带来稳定持久的优质创新人才资源和知识产业资源。
艺术教育机构是更新优质的“产”
艺术院校作为“超级磁极”,在更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影学院不仅通过教学成果产业化(如影视创作、文化 IP 孵化)推动乡村经济升级,更以文化活动(影展、论坛、艺术节)吸引游客与消费群体,形成“教育 - 产业 - 文旅”的闭环生态。
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结合最便捷,但也同时需要相对持久和稳定。设计团队对于这一方向的研究中曾经提出:“艺术教育是乡村振兴中难得的真‘产’,它用创意为土地赋予新传播,用人群聚集带来稳定消费和持久创造力。”能够较好带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也正因为新的电影学院落脚于一处距离省会一个小时车程的村庄,新的教学建筑更需要一个识别性较强的整体形象给予其偏于一隅的传播补偿。同时,也正因为其距离城市较远,并且大学生们的年轻岁月将于此地展开几年,所以,也需要建筑设计赋予他们一个较为活跃的空间语言和多样灵动的室内外空间种类。这二者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平衡,兼备的气质实际上是句老话“团结紧张,严肃活波。”
贾家庄水泥厂建成于1997年,一直以来都是贾家庄村集体经济的龙头企业。2015年开始,面对产能过剩、传统产业亟待调整的新形势,贾家庄村决定将水泥厂转型成为工业文化创意园区。
山西电影学院汾阳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利用原废弃水泥厂南侧尽端的废弃用地,相邻一系列仍待改造的红砖为主老厂房建筑。北侧为村庄内建成的四车道道路。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1749公顷。
目前水泥厂中邻近用地位置保留了原有的圆柱形筒仓、红砖烟囱,三合院式半围合厂房现状,具有厚重的工业氛围,铺垫了基地的背景底色。电影学院应当对工业氛围进行积极的传承,首先处在原有厂区的整体机理之中,融入共生,共同形成新空间场所,并稍作调整,有新的元素加入。通过在立面风格与建筑形态上与周边的工业建筑形成和谐的整体环境。
△校园整体鸟瞰©THAD
电影学院通过嵌入的方式与原有旧厂的文创改造联合,形成整体规划格局。充分利用有限场地满足教学、生活、实训需求,创造合理舒适的校园环境。
电影学院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用房(教学楼)、师生活动用房(男生宿舍、女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动力中心。在总体规划布局上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将“修行院落”分别植入教学区和生活区,形成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映衬的院落空间。
△功能分析©THAD
重构厂区新轴线
电影学院南侧面向贾樟柯艺术艺术中心、种子影院,为主要的人流参观来向,北侧为对外主要的道路来向。学校保留了与用地外既有道路的衔接关系,并在面向文化创意园区的南侧设置开放广场、参观入口等与之对应的场所。
通过在厂区中的构建新的轴线,串联起主要的种子影院、贾樟柯艺术中心、电影学院,形成一体化的空间格局。新建的学院通过与原有厂区互相嵌合,形成园区底景,高潮主体,完成了厂区的新结构。
△构建新轴线©THAD
形成产业新主体
电影学院实训基地不仅是空间规划上的新主体,同时在乡村旧厂产业版图上将影视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形成厂区未来的新主体。
电影学院的学生和教师能够利用园区内多处厂房空间和工业遗存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制作和展示,吸引众多附加行业,影视制作公司、创意公司等入驻,与摄影棚等设施将形成完整的影视产业链,为园区带来了丰富产业生态。
△教学楼作为厂区的轴线底景©THAD
新旧多空间
校园南侧紧邻贾樟柯艺术中心,通过将西侧宿舍楼的斜边退让,在二者之间形成广场作为缓冲空间。广场不仅形成学校宿舍楼建筑的前庭,也作为未来师生聚集、交流、休息和活动的开放空间,与贾樟柯艺术中心形成共享广场区域,举办各类艺术活动。
△空间肌理的织补重塑©THAD
△宿舍楼斜边退让©THAD
空间布局将校园分为两个“院落”空间,一个较为封闭的圆形教学院落和一个半开放梯形的生活院落。两个院落相互穿插,并通过多个不同高差和组成多形式视线互动空间。使校园内部空间更具层次感和动感,同时不同高度的区域可以提供不同的使用功能,形成私密与开放、动静结合的空间关系。
△院落空间布局©THAD
△教学区院落©THAD
△宿舍区院落©THAD
圆柱形的教学楼院落位于教学楼二层。北侧面向道路设置教学楼的双首层入口,一层入口通过地面层直接进入教学楼的首层,首层空间布置阶梯教室、阅览室、混音棚、办公室、会议室和设备用房等功能空间;通过室外大台阶到达二层屋顶平台,设置进入教学楼的二层入口,通过门厅直通圆柱形教学楼的内部圆形庭院空间,同时教学楼南侧面向艺术中心也设置大台阶,直接进入教学楼二层内部庭院。
矩形的宿舍区院落分为两个不同高差的三角形院落空间。从北侧主入口大台阶进入三角形二层空中院落,院落中设置进入教学楼、男生宿舍、食堂的二层入口;从南侧面向艺术中心的广场进入位于地面层的三角形宿舍院落空间,院落中设置教职工宿舍、女生宿舍的入口和通向二层院落的台阶。
△北侧大台阶©THAD
△宿舍区底层院落©THAD
书院式教学一体化
书院式的布局模式,打造一个大厂区中兼具外向活力与内聚教学功能的小校园。
首先建立学院自身独立形象,同时兼顾与周边环境的部分边界模糊软化。
电影工业中很多机器具有鲜明的符号意象,规划中采用圆柱体的教学楼的形象除了源于自身标志性体量的诉求,以及对筒仓工业遗址的呼应外,还与电影工业具有直接的关联。
△教学楼与工业遗址对话©THAD
与教学的圆庭院形成对比,生活区在形式上围绕方院落展开,一圆一方两个院落形成差异对比,直观地体现了两个区域的不同空间特质。教学区与生活区穿插互联,紧密布局,确保高效的人流与物流流动,提升校园整体的互动性和连贯性。创建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环境,构建多功能复合的空间,强调学习与生活的无缝衔接,创造一个激发创造热情与创作灵感的校园氛围。
△方与圆的碰撞©THAD
造型与材料新旧互文
在设计中运用与工业遗址相似的工业材料,将传统的工业元素与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相结合,在建筑材料、色彩和几何语言上呼应周边工业遗址建筑,形成园区的整体形象。
基地东侧的圆柱形教学楼具有更强的外向性,成为主要的展示主体。圆柱形的主体外立面采用银色曲面金属板与隐框玻璃幕墙相结合,凸显一种现代感、流线型、光影效果和科技感,打造出既生动又简洁的视觉感受;教学楼的入口处采用砖红色陶板与砖红色穿孔金属铝板相结合,突出了入口区域的视觉效果,同时砖红色与工业遗址的传统红砖颜色呼应,也与现代建筑的流线形态产生强烈对比,形成丰富的文化层次感。
△教学楼立面©THAD
△银色金属波纹板与隐框玻璃幕墙©THAD
△砖红色陶板与银色金属波纹板©THAD
△教学楼入口空间©THAD
△教学楼入口底部空间©THAD
基地西侧宿舍楼外立面主体采用砖红色金属板结合银色穿孔铝板的窗洞,与教学楼形成对比协调关系。宿舍楼从功能上更加的沉稳,因此采用温暖亲切的砖红色为主色调,也与南侧工业遗址改造的贾樟柯艺术中心相呼应;银色的穿孔铝板窗洞,增添了立面的现代质感,与环境光产生丰富的反射效果。总体上形成一种简洁、精致且具有艺术感的外立面效果。
△宿舍楼立面©THAD
△电影学院与工业遗址形成新的建筑风貌©THAD
新的山西电影学院汾阳基地整体嵌入于贾家庄水泥厂的设计,是一次中大型新建筑对于中小型老旧工业遗产的规划层面、建筑层面、产业层面结合的一体化建设实践。建成之后投入到教学运营与厂区文创互动之中之后。外移来的大学生与村庄老厂并置互动,有序多元,建筑空间与产业新旧相融,展开了乡村振兴与工业遗产更新的高质量发展序幕。
△首层平面图©THAD
△二层平面图©THAD
△立面图©THAD
△剖面图©THAD
项目名称丨山西电影学院汾阳教学实训基地
项目地点丨山西省汾阳市
建筑类型丨教育建筑
用地面积丨21,749㎡
建筑面积丨25,078㎡
设计时间丨2021
竣工时间丨2024
设计单位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丨杜爽
方案主创 | 廉毅锐(产业园区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建筑设计丨郭玉夏 徐珂 许笑梅
结构设计丨李征宇 赵建玲 王松 朱莉娜 房轻舟 陈宏
给排水专业丨张晓伟 吴蔚 邵强
暖通专业丨龚鹏宇 丁明琦 张菁华
电气专业丨王澈 张华 黄景峰
建筑摄影 | 金伟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