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IAD始终将方案创作作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持续深化创作平台构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创作流程优化与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聚焦原创方案孵化,严控设计成果转化质量,全面激发建筑创作活力。连续举办多届的"我是建筑师·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方案创作奖",已成为彰显我院方案原创实力的品牌窗口。
2024年度院方案创作奖经多轮评审,最终共评出13个优胜奖、32个佳作奖和5个人物风采奖。浙江农林大学体育中心项目在此次评审中荣获优胜奖。
林中舞台 · 活力中心
浙江农林大学体育中心
▲ 区位图
项目位于杭州临安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西南角,学校整体多园林分布,以“五步一林,十步一园” 的山水生态格局闻名全国。
在这样一个“校园+植物园”的特色环境中建设体育中心,面临:
如何激活校园一隅,完善校园结构?
如何打造多元空间,兼容互动功能?
如何传承校园底蕴,彰显农林特色?
我们希望
它不只是一个封闭单一的体育馆
更能为师生带来
一条校园活力的纽带
一处立体的运动公园
一个校园文化的载体
设计方案通过三大策略
将体育中心打造成农林大
“林中舞台·活力中心”的新形象
设计策略一
校园缝合,活力纽带
浙江农林大学体育中心
▲ 示意图
基地位于校园“缺失的一角”,如何补足校园图底肌理?我们将建筑L型布局向东湖敞开,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入口场所,同时填补了校园肌理的重要拼图。
▲ 示意图
通过新增便捷步道、重组户外运动场所布置,加强与北侧操场、东侧训练馆间的联系,将校园西南角各自为政的场所串接为紧密整体的运动组团。偏离校园主线的一角将成为校园新的交流场所和活力纽带。
设计策略二
空间复合,立体公园
浙江农林大学体育中心
▲ 示意图
我们希望它不是一个封闭单一的体育馆。体育中心选用集中式布局,高效集约。三大主要功能空间围绕共享中庭展开,各场馆主入口设于中庭处。
▲ 看台效果图
▲ 游泳池示意图
体育馆内看台选用西低东高形式,实现最佳视角座椅数最大化;游泳馆设于中庭东侧,泳池端部朝向校园核心景观及远山,将自然纳入其中。
▲ 攀岩馆效果图
▲ 项目效果图
攀岩馆置于中庭核心C位,直观展示了运动全过程;天窗、窗井、侧窗,保证了场馆室内充足的空气和阳光。
▲ 项目效果图
建筑从下至上,或开敞或隐秘,将绿意与微风引入场地,构成集聚社区交往与校园活力的立体公园。闭馆后,体育中心仍然有丰富的灰空间提供给师生活动,让建筑空间效能得到最大化利用。
设计策略三
文化延续, 场所营造
浙江农林大学体育中心
▲ 示意图
建筑造型抽象自校徽元素,希望它能像树木一样,与师生共成长,寓意农林大“育木成林,育人成材,生生不息”。
▲ 项目效果图
建筑如树荫般的大屋盖实现了遮阳与避雨,将校园文化生活与健康活力融入其中;粗细不一的结构立柱围绕在建筑四周,如同破土而出的林木,为建筑获得自然光和通风的檐下空间。
结束语
林中舞台·活力中心
浙江农林大学体育中心
▲ 项目效果图
水、风、光是人类和植物生存的必需品,项目利用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限度获取自然能源,使该建筑永续发展,而自然永续同样也是农林业发展的要义。从室外到室内,透过建筑的,不只是阳光和春风,还有师生的欢歌笑语。这一切让建筑成为真正汇聚人气的“林中舞台·活力中心”。
浙江农林大学
体育中心
项 目 信 息
项目名称 | 浙江农林大学体育中心
设计部门 | 城市设计院
主创团队 | 许世文、郑军、叶欣、张和平、杨占超、邵毅、鄢熙杭、宋佳佳、李嘉越、范纯青
建筑面积 | 33340平方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