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川 摄
在2025年世界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集中展示地——西安碑林博物馆经过两年的改扩建施工,实现全面开放。全新亮相的博物馆,无论是面积,还是展陈数量,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让观众能够近距离观赏到更多精品碑刻文物。
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带领团队设计完成。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最具特色的三学街历史街区。通过本次扩建,博物馆总展出面积从4000平方米扩展至23000平方米,展出文物数量由800件增加至2000余件,大大改善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昭陵六骏”“多宝塔碑”等重量级国宝文物的展出条件,让众多原本多年藏于库房的文物可以有机会展现于世人面前。
中央电视台对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全新亮相进行了现场报道,并详细介绍了改扩建设计的理念和特点。
西安碑林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总计1万余件,其中碑刻墓志4千余件,国宝级文物19组约134件,一级文物500余件,藏品体系完备、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2000多年之久、体量巨大、价值极高,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书法艺术殿堂”。
毕懋洋 摄
此次改扩建解决了长期困扰博物馆的碑刻文物保护收藏和展示问题,使碑林收藏的8000余方碑刻通过墓志碑馆、石刻艺术馆等系列展馆分门类展出,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展示。
关飞 摄
此外,北区场馆的设计和布局也是设计的亮点。整体规划设计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角度出发,继承文化街区的历史渊源,延续碑林的历史脉络,使扩建建筑融入在一庙三学和一街三巷的历史格局中,同时展现出富有活力的新鲜面貌。
关飞 摄
和老馆区“一轴两翼”式的空间布局不同,北区场馆在设计上采用了“外廊内殿”式的平面格局。其中位于核心区域的展馆部分提取了传统碑林中的“碑亭”元素,东西共计18个现代碑亭以矩阵式布局,营造出一种“碑石如林”的空间意向,也是对碑林建筑群历史文脉的一种回应。
范岩 摄
整个北区场馆设置在巨大的隔震层之上,共计118个减隔震装置,能够在地震时有效消减地震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这一措施和碑刻文物下部的防震装置一起,为馆内文物和重要设施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当参观者在博物馆展陈空间中穿梭徜徉,通过“碑楼林”广场到达碑林博物馆北入口,回望整个碑林层层递进的文庙院落和不远处的城墙,古迹交融的新碑林博物馆将带领今天的人们穿越千年的对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