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江西岸江滩提质工程 | 奥雅设计
阅读:3582 2019-03-22

640.webp.jpg

让湘江水流进江滩,让江滩从自然水岸过渡到城市界面,让城市人可以与母亲河更亲密一些。


尊重江滩的自然属性和因季节而变化的水文特征,将其视作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景观。奥雅设计团队研究湘江西岸江滩及周边景观区域,通过最小化扰动的景观设计,打造了生态、闲适的江滩景观。


640.webp (1).jpg

设计范围北至银盆岭大桥(与滨江片区潇湘风光带南段对接),西至湘江西岸江堤,南至靳江河(与洋湖片区潇湘风光带北段对接)合围的江滩区域,总长度约10公里,宽度约50到300米,总面积约为154公顷;包含了柳叶洲和柏家洲,在洲岛规划中属于“星城文化极”。定位为活水净化及社区活动洲、活水净化及滨水漫步洲。


江滩是岳麓山之外,河西又一大重要的绿色开放空间。从长沙古城、橘子洲到岳麓山是长沙最重要的视线通廊。 江滩、河西城市连同背景的岳麓山将构成河西最重要的天际线,江滩公园的景观设计正是完成岳麓山景区的最后一块拼图。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通过详尽的现场调研,设计团队从水务、景观两个方面,发现了项目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漫流左岸,逍遥江滩”的设计愿景。


640.gif

保护生态基底,延续山水之脉,塑造湘江水性地标;提升长时间裸露河床的景观效果,顺应水文特征,创造弹性景观;结合现有较窄的湘江风光带,增加丰水期活动空间,青山清水亲生活;承续岳麓文脉绘江畔诗意景观,再现故地之景。


640.webp (4).jpg

鸟瞰图


设计特色

640.webp (5).jpg

按照水务要求,场地不宜大量人群的引入为目标。场地强调生态基底,以乡土植物的片植为基础塑造简洁、朴实的江滩湿地景观。动线以点线结合的方式,以两条主要的绿道系统串联六个与二级平台结合的节点活动空间,提供欣赏湘江风光、户外绿道休闲、展示湘江历史文化的亮点空间,与湘江新区其他公园形成错位与互补发展,也为长沙,尤其是岳麓山景区打造新的生态地标景点。


640.webp (6).jpg

分区设计

根据场地特质和周边用地情况,基于生态基底研究,将江滩大致划分为四大分区:慢行左岸、岳麓印象、湘楚波纹、浮力草原。


640.webp (7).jpg

景观分区


四大分区,由南至北,活动空间增加,生态型增强。


640.webp (8).jpg

慢行 康体 野趣


现状江滩狭窄,硬化的驳岸线占80% 以上,部分段落不可见自然滩,堤腰路系统不连通。

640.webp (9).jpg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场地原状


制定“尊重现状,提升改造”的设计策略,以现状堤腰二级平台两侧的景观改造为主,更新堤面植被,改造道路铺装,在堤顶风光带之下营造舒适的滨江绿道。

640.webp (12).jpg

640.webp (14).jpg

640.webp (13).jpg

640.webp (15).jpg

文化 记忆 花香


牌楼口到橘子洲之间的江滩段落,位于橘子洲至岳麓山视廊中点,地形开阔但地势较低,汛期易受淹。


640.webp (16).jpg

场地原状


设计恢复了此处原有的朱张渡口,塑造了少量的微地形岛屿以联系两侧绿道,为天马山至橘子洲的步行桥预留了接口,通过大面积巴茅、香蒲等湿地种植营造水性的岳麓新景点。

640.webp (17).jpg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朱张渡旧址设观景挑台,遥望橘子洲及长沙古城。

640.webp (20).jpg

640.webp (21).jpg

640.webp (22).jpg

江滩步道周边结合场地设置条石装置,可作为坐凳使用,便于游客休憩。


640.webp (23).jpg

640.webp (24).jpg

自然 活力 娱乐


现状江滩较为开阔平缓,近岸处地势较高,高程位于常水位附近,四季景象变化较大。

640.webp (25).jpg

640.webp (26).jpg

场地原状


通过二级平台东侧的微地形改造塑造高过丰水期水位线的节点活动空间,同时为乔木的种植提供基础,营造更多的林下空间。

640.webp (27).jpg

640.webp (28).jpg

以现状堤腰路为主要园路,东侧延展一条连贯的4m 江滩步道,局部架空。结合江滩步道设观景平台。


640.webp (29).jpg

640.webp (30).jpg

640.webp (31).jpg

开阔 呼吸 娱乐


靳江河口湿地周边,滩涂开阔、地势较高,现状生境良好。


640.webp (32).jpg

场地原状


滩涂区域局部抬升地形,设常水位以上步道作为对堤腰绿道的补充;保护现有植被,恢复生境,塑造具有野趣的湘江江滩湿地。


640.webp (33).jpg

640.webp (34).jpg

五大亮点

在南段较为开阔的区域,通过微地形塑造形成活动岛,以溯源——传承——保育为线索,设置岳麓文脉、湘江源、白沙江滩、望江丘、生态湘江等五大特色节点。


640.webp (35).jpg

640.webp (36).jpg

640.webp (37).jpg

广场平面图


岳麓文化,是岳麓山所蕴含的自然灵气和人文精神。以竹简元素作为设计的语言。展现长沙人文、灵气之地的气质。

640.webp (38).jpg

640.webp (39).jpg

640.webp (40).jpg

640.webp (41).jpg

640.webp (42).jpg

广场平面图


《湘中记》中“白沙如霜雪,赤壁似朝霞”是长久以来人们对长沙城的记忆,本节点以此为典故,用现代设计语言打造出长沙“白沙江滩”的景观风貌。


640.webp (43).jpg

640.webp (44).jpg

640.webp (45).jpg

广场平面图


以大江的形态,结合生态雨水花园,描绘湘江的精神 。将湘江蜿蜒曲折的形态浓缩在景观场地中,人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江河的壮丽与优美,结合生态设计手法打造可持续设计的示范节点与科普教育展示地。


640.webp (46).jpg

640.webp (47).jpg

640.webp (48).jpg

广场平面图


以“波浪”为设计语言,创造充满力量的视觉环境语言与起伏的地形设计,使景观空间富有变化,景观乔木与地形搭配对空间进行分割与管理,形成私密与公共变化的丰富体验。


640.webp (49).jpg

640.webp (50).jpg

640.webp (51).jpg

广场平面图


以湘江本土动植物物种为设计元素,打造生态景观的示范性节点,体现人与河流,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640.webp (52).jpg

植物设计

640.webp (53).jpg

“水没旱出”是这块场地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这也是对设计过程的呈现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最大制约因素,这对植物设计形成一个巨大的挑战。


640.webp (54).jpg

种植理念


植物设计在依从于整体景观概念定位的基础上升华出“生态、自然、乡土”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简约大气,符合场地特色,力求打造出风格鲜明,效果显著的软质景观。


首先分析以上因素,我们先是罗列出此物候区的抗涝耐旱植物,又从实地出发先后考察了周边湘江上的兴马洲、月亮岛、巴溪洲等有类似环境条件的洲岛、以及武汉汉江江滩公园,从中借鉴长势良好的植物种类。


640.webp (55).jpg

种植表达


堤外主要是现状植栽,堤坡区域主要种植波斯菊、垂柳,局部用黄馨现状挡墙顶部进行遮蔽,在常水位淹没滩地区域主要种植巴茅、矮蒲苇等,在露水花岛区主要种植枫杨、杨树和水生鸢尾,在常水位淹没滩地,主要种植巴茅、香蒲、苔草等。


640.webp (56).jpg

近堤侧结合堤腰路堆放,扩大二级平台空间,打造绿道节点。滩涂区域局部抬升地形,设常水位以上步道作为对堤腰路道的补充。

640.webp (57).jpg

二十年一遇的洪水位线以上的堤坡上面则是种植细叶美女樱、波斯菊、大花金鸡菊形成花坡,也成为了观景亮点。


640.webp (58).jpg

640.webp (59).jpg

在平衡现有场地的野趣和植入人工景观的关系上,主要是通过架设挑高的栈道、平台,减少园路的设置、树林的营造等方式为场地生态环境的有序修复创造条件。


640.webp (60).jpg

经过实地考察类似案例,从中借鉴长势良好的植物种类,筛选出垂柳、河柳、枫杨、落羽杉、池杉、乌桕、杨树作为骨干树种栽植常水位以上的区域形成风景林带。


640.webp (61).jpg

江滩在经历了2017 年百年一遇的超历史记录洪水的淹没后,江滩公园很快得到自身修复,也期待这块土地在时间的洗礼下历久弥新!




项目名称:长沙湘江西岸江滩提质工程 

项目地点:湖南省长沙湘江西岸江滩

项目类型:城市公共空间 滨水空间

景观面积:80公顷

设计时间:2015年 

客户单位:湖南湘江新区市政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