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凯文国际学校 | 北京建院
阅读:11646 2019-06-04

640.webp.jpg


学校教育空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文化价值。国际学校作为注重开放自由的教育场所,更加看重学生本身作为空间最主要的使用者。因此,我们致力于在基于学生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变革创新,突出教育空间的人本化,营造场所“严谨而开放”的育人氛围和人文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具灵活变通的校园环境。


——北京朝阳凯文国际学校

北京建院设计团队


北京朝阳凯文国际学校

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完成的北京朝阳凯文国际学校项目是由北京八大处控股集团旗下,北京文凯兴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的一所以国际化开放式教育为理念,强调在文化课教学、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方面全面综合发展,具有国际教育视野的大型综合民办国际学校。

学校占地约14.14 公顷,总建筑面积28万平米。学校组团包含小学部教学楼(40班)、初中高中部教学楼(120班)、体育中心、演艺中心(剧场)、学生宿舍、教研综合楼等不同功能建筑,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能很好的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形成系统的全程教育体系,打造高端的民办国际教育平台。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国际学校当前在我国快速兴起,不仅是由于国外开放式教育模式在培育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典范作用,同样也是作为我国国力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一线城市人民消费水平及教育理念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轨情况下的必然产物。如何在满足国内校园组织、管理、运营的基础上,实现国际学校特有的开放式综合教育理念,是设计团队首要研究的课题。


640.webp (1).jpg

美国教育家John Dewey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展开,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并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强调学生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hn Dewey

考虑到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强压之下的填鸭式教育无法真正根植于心。设计团队在校园空间的设计上区别于传统学校,遵循开放化、多元化原则,通过对校园空间的整体布局规划,营造出便于师生“对话”的围合式院落空间,使其趋向于一个小型的社会群体,促进各班级、各年级间的交流互动,向学生传授、建立合理的生活学习秩序,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的作用。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中学部教学楼内院


通过一系列挑空体块、错动窗格,形成丰富多变的立面效果,结合景观打造更加丰富、怡人的内部环境,为同学及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提供场所。


资源集约化  打造多元秩序空间

国内普通中小学校的布局大多强调功能分区,各功能区相对独立,以相似的板式教学楼并联形成严整有序的教学空间。相较之下,受用地条件限制,北京朝阳凯文学校采用集中式组团围合布局,使校园整体布局更为紧凑,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


640.webp (4).jpg

▲校园总平面图

1.中学部教学楼   2.小学部教学楼   3.演艺中心

4.体育中心   5.学生宿舍   6.教师宿舍   7.教研综合楼


校园外部整体形象承载着向外展示学校教育理念与整体氛围的功能,校园主入口外街立面采用整体式设计手法,通过门式构图将初中部、高中部、小学部教学楼统一到一个整体形象当中,形成了具备较高气势的校园外部形象,展示校园“严谨而开放”的理念与形象。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校园北侧外街立面整体门式构图

敞开的大门、严谨的对位,体现“严谨而开放”的设计理念


在校园内部空间组合方面,考虑到北京朝阳凯文学校是包含小学、初中、高中的12年一贯制学校,设计团队将教学空间进行组团化分区,实现每个组团独立运作,满足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用需求,并通过连廊串接各组团建筑,形成功能共享,在保证各个组团高效运作的同时,确保各个组团间具有较好的沟通与联系,再次呼应国际学校“严谨而开放”的整体理念。


在校园内部形象的设计中,通过共享交流空间在建筑平面中的穿插,形成了教学楼立面的变化节奏。同时,设计团队对普通教室窗地比进行了细致研究,优化教室开窗比例,在传统中小学建筑惯用横向条窗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形成了类似大学校园的建筑氛围与气势。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校园内部立面形象,平面布局立面化

共享空间的穿插及严谨的开窗比例研究,促成立面形态进化


为了营造充满活力的内部公共活动氛围,设计团队将演艺中心作为园区的视觉焦点,布置在校园的核心区域,有效提升了演艺中心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双层皮外立面使建筑内外建立双向的视觉连接,使演艺中心恰到好处地融入到校园日常活动当中。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位于校园核心位置的演艺中心

双层半通透表皮,保障了校园核心活动空间的共享性


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空间只能发挥单一功能,这种将学生学习和活动空间串联起来的设计方式,形成了集活动场地、交通枢纽、课堂教学、日常生活于一体的多元秩序空间,使得学习与生活彻底融为一体,实现“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


640.webp (12).jpg

▲学生宿舍区及下沉庭院中的学生食堂

集约化土地使用,地下空间最大化利用


打破边界  场域互动

国际学校作为开放式教育模式的承载体,其教学空间的设计对教育理念的开展与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和活动之间的融合,直接映射于教学空间的融合。显然,传统校园内独立封闭式的教学空间,已无法满足国际化学校开放式教育模式理念。


设计团队对教学主体空间和附属空间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空间组合形式,打破空间界限,通过模糊边界,使教学空间和公共空间互动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体化的空间模式,正向引导、暗示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640.webp (13).jpg

▲小学部入口大厅共享空间

 

640.webp (14).jpg

▲小学部景观坡道

640.webp (15).jpg

▲中学部思维广场

为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初、高中部采用走班制教学,在教学楼双面走廊布置教室,并灵活布置了丰富的“非正式教育空间”,打造集学习、展示、活动、交往一体化的"思维广场",为走班课间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空间。采用固定班级制的小学部,也同样布置了非常丰富的交流共享空间,将强调学生交流的教学理念贯彻到点滴设计当中。


在交通空间的营造中,通过交通连廊景观化处理、阶梯式思维广场、兼顾疏散作用的景观坡道等设计手段来丰富教学附属空间,打破教室与附属空间的绝对定义,形成一定的共享区域,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学习和体验的开放场所,增加空间的多元性。

640.webp (16).jpg

640.webp (17).jpg

▲兼顾景观性及共享性的教学楼走廊及连廊



文体结合  综合发展

为实现“教育即生活”的整体理念,贯彻文体结合、综合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学生提升沟通交流、团队配合等社会交往综合能力,设计团队在校园中规划布置了丰富的文化设施及体育场馆。


位于校园中心的演艺中心内部包含一座800座的多功能剧场,其舞台配备机械式升降舞台、下沉式乐池及双侧台,可满足多种不同等级的演出需求。演艺中心内部还配备内含220个活动座席的黑盒子剧场,其灵活的座席布置方式可以满足小型实验性演出或排练的需求。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演艺中心观众休息厅及800座剧场


校园内还布置了丰富的体育场馆及运动设施,包含体育中心一座、小学部体育馆一座、标准400米田径场一块、小学200米田径场一块、篮球场地若干。其中体育中心包含游泳馆(50米标准泳道)、冰球馆(56MX25M标准场)、综合馆(篮球排球)、训练馆(网球羽毛球),配置丰富的各类高标准运动场馆,保证了多元的体育教学课程,同时使学校具备举办多种校际及市区级比赛的条件,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综合教育实力。

640.webp (20).jpg

640.webp (21).jpg

640 (1).jpg

▲体育中心外景、体育中心游泳馆、体育中心冰球馆



教研配套  产业闭环

国际学校作为一整套教育产业的核心,前端教育研究与后端拓展配套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设计团队在校园东侧配备了四栋教研综合楼,可承载教育研发、教师办公、教师培训、国际交流等多方面产业配套内容,使得整座学校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的产业闭环,有助于学校不断自我完善、持续良性发展。


教研综合楼通过石材开窗、错动的玻璃体块、高通透无开启扇玻璃幕墙加条形立面通风器等手法,在与校园整体氛围统一的前提下,突出了自身的科研风格,使得校园建筑的整体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640.webp (22).jpg

▲教研综合楼西侧朝向学校一侧立面


640.webp (23).jpg

▲教研综合楼东侧沿街立面


640.webp (24).jpg

▲教研综合楼无开启扇玻璃幕墙及立面通风器

每层每跨立面两个通风器,满足自然通风及排烟要求

 


设计回顾与思考

高端民营国际学校作为传统中小学校园建筑的一种全新分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校园整体规划设计过程,除了关注传统教育建筑的功能及流线外,需要更多的关注产业整体规划、学校教育理念、校园经营与运营模式等方面内容,从概念规划设计源头开始,在全过程设计中不断贯彻学校整体理念。

 

640.webp (25).jpg


北京建院在北京朝阳凯文学校设计过程中坚持设计本源,并通过不断思考持续探索创新,以高完成度的校园设计贯彻了建院“建筑服务社会”的企业理念,以优质的设计为业主及社会呈现了一座充分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新时代国际学校。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北京朝阳凯文国际学校

建设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

用地面积:141484平方米

建筑面积:284035平方米

班级规模:160班(小学40班、中学120班)

设计时间:2015年9月—2017年9月

竣工时间:2018年7月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部门:第五建筑设计院、建筑规划一中心、机电设计所、建筑与城市设计院

项目经理:刘均

方案设计人:张晋伟、王英童、姜涌、李永亮

设计总负责人:张晋伟、侯新元

建筑负责人:张晋伟、韩薇、闫洁

结构负责人:孙传波、李万斌

设备负责人:董大纲、田进冬、樊华、张辉、俞振乾、张磊

电气负责人:赵亦宁、宋立立、胡安娜、苑海兵

室内负责人:赵朝、陈颖

景观负责人:耿芳

室内方案设计:德建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第五建筑设计院

景观方案设计:美国俪禾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与城市设计院

幕墙顾问:北京咨周建筑幕墙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北京文凯兴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杨超英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