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阅读:14350 2019-08-22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实地考察文物保护和研究等情况,首站来到了敦煌莫高窟。

  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占据了重要篇幅。
(报道详情请见:独家特稿丨莫高窟来了一位特殊的“国宝守护人”

640.gif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来源:央视新闻

  央视报道中提到,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是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核心项目,于2014年开放启用,核心展示内容为“数字敦煌”和“虚拟洞窟”,目的就在于缓解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标。

  “总量控制、网络预约、数字展示、实地看窟”,数字展示中心的启用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开放管理和旅游模式,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国内外最早通过数字化应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典范之一。


640.webp.jpg

张广源 摄


  这座与戈壁融为一体的建筑,由中国院总建筑师崔愷院士带领团队设计完成,不仅缓解了庞大的游客数量对遗产保护和管理造成的困扰,也在其中综合运用了数字技术(BIM)和绿色技术,并通过形态和材料的合理运用,让建筑具有了独特的敦煌特色。


640.webp (1).jpg

张广源 摄


  设计者最初的感动,来自对大自然的敬畏,茫茫戈壁上一座沙丘在夕阳下显现出奇妙的千姿百态;最初的震撼,则来自莫高窟中古代先人巨匠在黑暗的洞窟中描绘出精美绝伦的壮丽壁画和造像艺术。他们把感动和震撼融入了构思之中。


640.webp (2).jpg

设计草图  崔愷 绘

  如同沙漠中的流沙,如同雅丹地貌中巨舰般的岩体,如同矗立在沙漠中近千年的汉长城,如同莫高窟壁画中飞天飘逸的彩带,整个建筑充满着强烈的流动感。自由曲面的形体相互交错,婉转起伏,巨大的尺度和体量将沙漠地景建筑的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

640.webp (3).jpg

张广源 摄

结合这样流畅的形态和空间走向,形成完整的游客参观流程,由接待而至预展,随后观赏数字电影、球幕电影,再乘车参观洞窟,并为回程的游客提供餐饮购物等服务,形成功能和形态的高度统一。


640.webp (4).jpg

一层平面图

1 主入口 2 接待大厅 3 1号数字影院 4 2号数字影院

5 1号球幕大厅 6 2号球幕大厅 7 数字展示

8 纪念品销售 9 餐厅 10 回程大厅


640.webp (5).jpg

张广源 摄


充满动感的语言特征从室外延续到室内。所有的公共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公共通道、数字展示、休息区均为开放空间。顺应外部形态的变化,室内空间的高度也随之变化。结构支撑体的形态用“墙”的概念,将不同功能、不同高度的空间进行划分,界面清晰,空间明确。


640.webp (6).jpg

剖面图


640.webp (7).jpg

张广源 摄


整个建筑外观厚重,开窗较少。开窗的形式借鉴莫高窟洞窟的开洞立面构成方式,错落有致。外墙采用水洗石工艺,以质朴的材料和色彩表现敦煌的自然和地域文化特点。


640.webp (8).jpg

张广源 摄


  另外,考虑敦煌气候特点,采用低技术策略的“绿色设计”概念,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包括:地道沟自然通风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双层架空通风屋面、500mm厚双层外墙以及局部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用以灌溉绿化。


640.webp (9).jpg

张广源 摄


我们希望这座建筑是谦和低调的,

它应该就是大漠戈壁上的一座小沙丘;

我们希望这座建筑是简朴的,

只用空间语汇说话,

去掉不必要的浮华雕饰;

我们希望这座建筑是宜人的,

它应该为游人提供舒适的服务和展映功能;

我们希望这座建筑是生态的,

它的自然采光通风、遮阳、隔热、地道降温等

一系列适用节能技术会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更希望这座建筑是有文化特色和艺术品位的,

不需要过多的说明和解释,

就能让人们从中解读出

自然的美学和人文的精神,

过目不忘。


工程地点 甘肃省敦煌市

设计时间 2008年

建成时间 2016年

用地面积 40000m2

建筑面积 14400m2


设计主持 崔 愷

建  筑 吴  赵晓刚 张汝冰

结  构 刘建涛

给  排  水 朱跃云

设  备  

电  气 胡 

总  图  

室  内 顾建英 张明晓

   冯 

建筑摄影 张广源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