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游客服务中心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阅读:11508 2018-08-24

640.webp.jpg

建筑摄影  ©张广源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因边塞诗而家喻户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上一系列重要遗址区之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进行世界遗产申报咨询和保护规划的同时,也对遗址相关设施进行了妥善设计。


640.webp (1).jpg

玉门关遗址  © 张广源


        在历经千年沧桑的遗址近旁,原有座1990年代修建的管理办公用房,但随着近年来游客的日益增多,已不敷使用,且与遗址极为不协调。新建一处游客服务中心,因而成为遗址保护和文化传承两方面的重要需求。


640.webp (2).jpg

游客中心远眺,图左为新建游客中心,右为玉门关遗址  © 张广源


640.webp (3).jpg

设计草图


        设计由戈壁风貌而来,希望同时呈现出玉门关遗址的历史厚重感和大漠荒凉的底色。由于目前地上留存遗址约为25m见方,体量并不大,游客中心的改造亦尽量缩减建筑体量,将大部分面积设于地下。这样一,方面避免了新建建筑对遗址的干扰,另一方面也巧妙地利用了场地内从基地入口到遗址之间6m的高差。覆土的建筑外观使其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遗址区的配角,而非景致中的主题。


640.gif

改造策略


640.webp (4).jpg

剖面图

640.webp (5).jpg

由景观步道远眺,画面中为游客中心,右为玉门关遗址

© 张广源

640.webp (6).jpg

从遗址回望,游客中心掩映在白杨树后

© 张广源


        设计重新梳理了停车场和游客中心与遗址本体的关系,将停车场置于游客中心南侧,减少对遗址的干扰,同时利用基地南北两侧6m的高差,将由停车至游客中心的步道分为三段,游客拾级而下,远处的遗址逐渐从视线中消失,游客中心映入眼帘,进入院内的景观塔,又可从高处一览玉门关全景,随后步入景区近距离欣赏遗址。


640.webp (7).jpg

总平面图

640.webp (8).jpg

航拍照片  © 尹大搴


        游客中心建筑规模内部功能包括展示、游客服务办公及宿舍。游览动线围绕中心庭院形成完整环路;办公区和宿舍区则与游客部分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640.webp (9).jpg

首层平面图 

1 门厅 2 展厅 3 景观塔 4 贵宾接待

5 游客服务厅 6 咖啡厅 7 庭院 8 放映厅

9 问讯处 10 办公 11 员工宿舍 12 机房 13 景观步道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景观塔内部的地域模型

这里也是整个建筑的视觉焦点

© 张广源


640.webp (12).jpg

景观塔与庭院  © 张广源


        外墙材料的选择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选用了“水洗石”,这种材料取材方便,施工简单,最重要是能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建筑的地域特征。


640.webp (13).jpg

水洗石墙面诉说着大漠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

© 张广源

640.webp (14).jpg

新墙与废墟  © 张广源


        景观最大程度呈现戈壁风貌,仅做提示性和遮挡性的墙体、通往入口的小径和几处精心设置的石头和绿化。


640.webp (15).jpg

夕阳下的步道   © 尹大搴

640.webp (16).jpg

© 张广源


工程地点 甘肃省敦煌市

设计时间 2013年

建成时间 2017年

建筑面积 2584m2


建筑 于海为  牛涛  谢悦

结构 张淮湧  周岩

机电 杨向红  郭超  李沛岩  董超
总图 连荔  王宇恒
景观 刘环  李旸

摄影 张广源  尹大搴

 

640.webp (17).jpg

© 张广源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