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工业博物馆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阅读:7341 2021-04-04

640.webp.jpg

张广源/摄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三线建设厂区勾起国人满满的回忆,在祖国腹地,曾有许多这样的工厂,承载着那代人火热的奋斗故事。由天水长控电器厂改造而成的天水工业博物馆,就是这样一处记载天水工业发展历程的鲜活见证。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古称秦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西部重要工业基地。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先后有39家企业从各地内迁到天水,在这里形成一个具有重型机械、机床电器、风动工具、仪表仪器、轴承锻压、材料改制等门类较为齐全的机械加工体系。


640.webp (1).jpg

▲ 原天水长控电器厂厂区经改造成为天水工业博物馆


天水长控电器厂作为其中一家典型企业,因厂区内不同时期的建筑留存,为这段发展史留存了最有价值的“时代痕迹”。而面对企业改制和转型升级造成的废弃困境,它又通过有机更新的利用方式为获得新生,并为天水这座工业城市,保留了一道浓墨重彩的记忆。

 

640.webp (2).jpg

▲ 场地的激活重构

对厂区空间格局、线性序列、老厂房的布置以及部分工艺流程要素进行原真性的保留展示,根据博物馆的功能需求,穿插植入新的建筑体量,作为老厂房在纵向与横向上的延续和“生长”。
 

       同样是保留,根据对象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主体厂房的功能改造提升和结构保留;库房的材料循环利用;水泵房的景观性保留;绿化中的乔木保留;胶木车间和装配楼则为未来的改造预留了空间。

640.webp (3).jpg▲ 首层平面图

1 序厅  2 工业历史馆  3 工业成就馆  4 室外展场

5 小剧场  6 全息互动馆  7 架空连廊 

640.webp (4).jpg

▲  保留的水泵房与全新的全息馆形成新与旧的对话

640.webp (5).jpg

▲  胶木车间外整体保留的厂区林荫道


结构的加固技术是厂房更新生长的关键。设计中尽可能保留老厂房的建筑结构及空间形态,根据安全鉴定情况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加固方案,巧妙的植入新的结构体系。

 

640.webp (6).jpg

▲ 拆除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墙体,将旧砖重新砌筑,与老窗共同延续着厂房原有肌理。

640.webp (7).jpg

▲ 立面肌理得到延续,原有门窗得到保护和修缮

 
序厅的线性空间保持了厂房的形态。采用独特的偏心Y型柱,界定了展品和人流各自的空间。

640.webp (8).jpg

 ▲ 序厅全景


500公斤机械式天平、星火厂自制车齿机、6M82卧式铣床、BY60100B液压牛头刨床……序厅中陈列的,是一个个独特的机器语汇,它们见证了天水工业的发展,也讲述着天水制造的荣光。

640.webp (9).jpg

 ▲ 留下岁月痕迹的机器,讲述着历史的故事

 

核心展馆——工业历史馆,尽可能保留原有厂房空间,空间经过重新组织,增加了层次,丰富了体验。这里讲述着天水的岁月故事:世界上最早的彩陶;1919 年哈锐创办的天水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炳兴火柴厂;1922年天水的第一个机械工业——陇南机器局……


640.webp (10).jpg

▲ 一面厂牌墙,强有力地述说了天水火热的工业历史

640.webp (11).jpg

▲ 天兰铁路开通时,兴奋的群众争着购买载有新闻的报纸,报童情急之下将报纸抛向人群,共庆这一盛事。


工业成就馆的建设中,人们隐约发现东山墙内立面有字迹,经过历史建筑修缮技术的细致处理,原本淡化的历史信息又跃然眼前。


640.webp (12).jpg

▲ 墙体上保留的毛主席语录

为1948年12月20日在《中国青年》上的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民国年间,天水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次“黄金年代”,“五城连珠”的天水老城里形成了全义堂、万春堂、复兴茂、全盛昌等一批百年老商号齐聚的西关商街。

 

640.webp (13).jpg

 ▲ 天水古城模型清晰地反映了“五城连珠”的独特城市形态


局部保留的水磨石地面、混凝土预制板屋面和钢结构屋架,都是无声的演员,讲述着那个火热年代的故事。 

时光走廊情景再现了昔日的厂房、日杂商店、职工宿舍、工人俱乐部、理发店、邮筒等,通过老工人亲身经历的三线建设故事,观众可以在这里更贴近地感受历史。

 

640.webp (14).jpg

 ▲  三线建设的情景跃然眼前

全息互动馆,则是一个干净的玻璃盒子,通透感与未来感十足。如果说其他展馆反映的是天水的历史,这里就寄托着天水未来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与期望。

 

640.webp (15).jpg

▲ 全息馆外景

640.webp (16).jpg

▲ 全息馆内景

 

天水长控厂改造成天水工业博物馆,为国家老旧工业厂区的提升提供了示范,也成功探索了城市既有住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寻找兼顾历史信息保护和能效提升的途径和方法。“生长的车间”不仅是指在空间维度保护和利用工业厂房,同时也是在时间维度对城市时代记忆的延续。


640.webp (17).jpg

 ▲ 综合前厅

项目地点 甘肃省天水市
设计时间 2015年
建成时间 2020年
建筑面积 68,000m
2

设计主持 苏童
建筑设计 王宇、杜戎文、宁雅萍
     宋梓仪、李哲
结构设计 彭永宏、刘洋、焦禾昊
     田川、张扬、孙亚
给排水设计 吴连荣、郭瑞雪
电气设计 熊小俊、杨媚、王梦梦
暖通设计 杨向红、黄山石、马任远
总图设计 刘文
 
展陈单位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检测 深圳中建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天水建筑勘察设计院
 
建筑摄影  张广源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