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东部园区宿舍楼改造项目 | MAO设计
阅读:5563 2021-08-23
设计之初

这是一份给师生的回忆。
一座学校给予学生们的,除了知识,更多的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回忆。经历岁月洗涤的校园,满载了数十代莘莘学子的回忆。这些日夜守护、陪伴学生们成长的地方,如果哪一突然变了模样,难以辨认曾经的印迹,一定让人觉得怅惘和不安吧。

因此校园环境的改造,像是为师生的老友从内到外进行一次换装。换装后,朋友最好还是那个朋友,不过更加生机蓬勃,内外兼修。对于设计师来说,这次改造更是一场取舍间的博弈,保留与创新间的平衡,如何有机更新,同时保留场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设计师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01
前期思考
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位于徐汇区桂林路与漕宝路之间,比邻桂林公园与康健绿地,占地153万多平方米。校园周边公园、学校、文保单位众多,富有人文底蕴,艺术气息浓厚,校园环境以自然式园林为主,中西合璧,风雅自然。

640.webp.jpg


东部生活园区的改造契机是从接到宿舍区楼前的绿化景观改造开始的。
基地临近食堂、操场与各个学院校舍,上课、就餐和运动都比较方便;校外周边业态以为餐饮为主,能够满足学生的一般日常需求。

640.webp (1).jpg


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我们发现项目不应局限于宿舍宅间的美化提升,对于学生们来说,更为急切的是需要通过室外的改造来缓解校园使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他们渴望拥有互动的空间、专属的学习空间、以及有品质的生活空间,然而老校区基础设施老旧,图书馆亦无法容纳日益膨胀的使用需求,这些都亟待解决。此外,园区内的交通流线不朗,人车混行;琴房前的滨水景观道因构筑残旧,无防护措施等原因,处在被遗忘的边缘。因此一段安全、舒适、有风景的上学路,也成为学生们迫切的期待。

640.webp (2).jpg
△ 交通流线分析
基于此我们建议扩大改造范围,增加改造内容,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来,通过强逻辑的方式整合各个维度的信息,解决空间不足的“硬件”问题,同时延续校园文化的“软件”问题,突破原有的空间限制,从最根本的层面去推导问题,并找到唯一答案,这也是M.A.O.多年来一以贯之的解题思维。

改造的范围调整后,我们开始对场地中的每一个细部进行考量。
目前,宿舍的宅前绿化多为消极隐蔽空间,缺少高效的积极空间。各学院校舍外的场地仅满足通行需求,缺少室外休闲活动的场地;湖畔滨水区没有围栏等防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场地中还存在一些显性的日常新需求,如外卖、快递;非显性需求:如社团及活动展示等。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640.webp (5).jpg
左右滑动查看场地环境




02
设计研判

现状小结
1. 学校周边业态以餐饮为主,只能满足日常需求,不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 宿舍区临近食堂与操场,但距离图书馆较远,宿舍区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图书馆常年处于过饱和状态,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缺少公共研学空间。
3. 室外绿化空间密集,硬质空间过于开敞,空间使用消极。
通过场地分析、使用者特征及需求分析,我们把改造目标放在增加公共学习区、共享生活区、人际交往空间、以及社团活动空间这四大方面。
 

改造难点与思考
1. 宿舍楼体为砖混结构,且住宿需求量大,内部拆改及释放公共使用空间非常困难。
2. 因校园建造年代久远,无准确地下管网图和结构图。
由此产生的额外工作诸如:
1)慎重选择铺装材质;
2)结构加固;
3)工程车辆无法进入场地,考虑人工操作的施工工艺在场地内的使用情况。
4)大面积宅前空地无覆土,没有增加种植的可能。

在此种条件下,景观以“最大可能保留和维护学校现状”为设计思路,保留一切校园文化记忆,包括原生树木、廊架、涂鸦、喇叭、桌椅以及铺装。
1)场地竖向基本保持现状;
2)消防栓、排水井、电箱位置保持不变;
3)根据现状进行灯具点位优化,完全使用现状电路与功率;
4)需根据现场对管线开挖的调查情况做多套设计处理方案。
640.webp (6).jpg640.webp (7).jpg640.webp (10).jpg
640.webp (8).jpg640.webp (9).jpg

左右右滑动查看现状保留





03
保留与更新
基于以上思考总结,设计团队以“最大可能保留和维护学校历史文化记忆”作为基础原则,从保留场所记忆与空间重塑再造两方面入手,将场地中具有景观价值及文化背景的植物及构筑保留,并围绕使用者的生活需求的出发,整合资源,重塑空间。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临湖一侧的紫藤廊架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亲水的半室外空间,现状因缺少维护,廊架立面较为残旧,坐凳为水泥饰面,处理粗犷。转角处杂草丛生,无人问津,是一处使用率极低的空间。沿湖为垂直驳岸,缺少安全防护措施。

640.webp (13).jpg

保留场地中的廊架及乔灌,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廊架空间、提升湖畔亲水性及场地安全性。
1)廊架左侧通道较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拆除左侧坐凳,扩大通行空间;粉饰立面,坐凳做木饰面外包,提升舒适度;翻新地面铺装。
2)去除转角处杂草,铺设木饰面,增加围栏,将场地作为廊架空间的外延,提高场地的利用率,也让人参与其中,与空间产生互动。
3)沿湖一侧增加围栏防护,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人在场地停留的可能性。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工艺与材料的使用
转角空地铺装材料的甄选中,为表达特殊效果而选用了并不常用的材料。最后的效果超乎预期,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从场地的基础条件考虑,因场地内有大乔木,为了生态渗水,使用了木砖块进行铺装,避免了因制作基础结构可能导致的器械进场或损害大乔木的生长的可能性。因该区域临近水边,且上海多雨水,每一块木砖块中的水分挥发的时间不尽相同,又因为木材本身特性,年轮处木质紧密,挥发所需时间较长;外侧木质结构较松,水分挥发快,因而形成充满了奇幻感的天然图案,就像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你也找不到两块图案完全一致的木桩块。

640.webp (16).jpg
木砖块铺装

园区主轴
生活园区内的主轴线简单明了,一条笔直的道路通往尽头,两侧矗立着葱郁的水杉及的樟树,空间较为单一,缺少一些变化和趣味性。

640.webp (17).jpg
改造前
我们希望园区的主轴线上多一些生活的氛围感,让这个空间可以休憩或是聚集,因此,为了吸引“人”这一要素,我们保留了主轴现状乔木,并将水杉的种植池改造为有延续性的高低坐凳,高起部分可以坐人,低处可背靠并延至地面变成铺装,或围合或开放,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需求。将原本仅为通行使用的空间变成了一处开放共享的社交空间和文化场所。

640.webp (18).jpg
改造后
640.webp (19).jpg640.webp (20).jpg
向右滑动查看改造后效果

宿舍主入口
环湖南路作为学生进入生活园区的主要道路,现状植物经多年生长,北侧梧桐及棕榈已形成一堵绿墙,视线通透性较差,郁闭度较高,道路两侧紧密的乔灌将空间围合成紧供通行的阴翳空间。
640.webp (21).jpg
改造前

在考虑绿化抽梳的同时,我们也考虑了另外三个问题:
1)作为入园的主要道路,应具有标识性及风采展示的功能;
2)学生日常外卖、快递存放的需求;
3)园区内部停车点外移的可能性。
入园道路的功能明确后,改造的工作便依次展开。首选,标志性的行道树做为场地记忆被保留了下来,并以此为道路中心,将原先“被看的绿化空间”抽梳退后,变为“人可参与停留的空间”。其次,在场地标识性及风采展示的考虑上,我们在道路西北角设置了入口景墙,梧桐树下陈列了风采展板;最后将宿舍区内原有的自行车停车点转移至道路南侧,并在道路旁加建了外卖快递取放点。

640.webp (22).jpg640.webp (23).jpg640.webp (24).jpg640.webp (25).jpg
向右滑动查看改造后效果



640.webp (26).jpg

基于学生课余生活的需求,我们希望在园区内营造一个“起居室”一般的活动空间,满足学习、社交、运动等功能——比图书馆更休闲惬意,比食堂更和谐友善,比传统的学生公寓更有凝聚力。为此我们重塑园区功能,打通滨水空间,形成景观廊道,激活环水区域,在前广场打造前院共享体系,园区内新增构筑、改造部分建筑一层,做为书吧、轻餐咖啡、学习会议、社团俱乐部、服务超市、党支部等,从而打造书院制开放共享的生活氛围

休闲空间
中心湖区作为校园的“绿肺”,是一处聚集人气的公共空间,人们喜欢在湖边静坐小憩或是发呆放空,把自己交给自然,在自然中感受舒适与惬意。宿舍前的滨水广场是学生们日常使用率极高的空间,现状沿湖岸一侧排布着一圈石凳,作防护和休憩使用;广场上零散着几处成品坐凳,虽然有使用功能,但与场地缺少内在联系,较为突兀。

640.webp (27).jpg


基于使用需求及景观营造两个层面的考虑,我们在湖区增设了两个滨水廊架,向湖借空间,将廊架悬挑于水面之上,满足人们对于亲水的渴望,也为片刻的休憩打造了一个共享的空间;中心广场上结合场地现有树木,设置异形树池及座椅为人们营造有趣的休憩空间。  
640.webp (28).jpg640.webp (29).jpg640.webp (30).jpg
向右滑动查看改造效果

东三宿舍楼底层外围延续廊架的设计风格,由方通钢及玻璃构建出一处咖啡厅,与湖畔廊架联通形成一个风雨廊,实现空间与功能的无缝衔接。咖啡厅内保留了原生树木,带着原有的场地记忆,营造出一个休闲的社交空间。
640.webp (31).jpg
640.webp (32).jpg
咖啡厅内室内效果图
640.webp (33).jpg

东三与东四楼区入口,连通形成一个风雨连廊,并由此可进入宅间休闲空间,场地内由高低曲折的木平台与圆形休闲圈构成,可供学生们在此休闲娱乐,为场地带来人气与活力。
640.webp (34).jpg
640.webp (35).jpg

学习空间
东四与东五宿舍楼间,由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与宅间绿地构成,现状植物长势较好,满是茂密浓翠的绿,带着些许斑驳的影。

640.webp (36).jpg

改造中,将东四建筑主体向外延伸出一个半围合空间,供学生们阅读学习使用。场地内保留原有服务中心与乔木,并在宅间绿地上搭建廊架作为室外学习空间,与服务中心进行一体化设计。
640.webp (37).jpg
640.webp (38).jpg

光影书斋出于对采光与视野的考虑,采用铝制格栅构架形成一个通透的半室外空间,旨在优化能源管理、引入最大化的采光。书斋内由格栅分隔出若干小空间,可为三三两两的互助小组或个人自习使用;同时,东四、东五分别腾出了数间宿舍,做为阅览室使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处公共开放的研学空间,缓解了图书馆座位供不应求的问题。此外,光影书斋还可作为一个文化展示的载体,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们的精神素养。

640.webp (39).jpg
△ 光影书斋效果图

640.webp (40).jpg
640.webp (41).jpg

活动空间
原东五与东九的宅间场地由车棚及宅间绿地占据,学生们一般停完车后就回宿舍了,人的停留率极低。为激活空间,我们将东五宿舍楼向外延伸出一个半室外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课余活动、社团交流的场所。此外保留宅前两列水杉树,在树下铺设木平台,形成聚会交流的场所,让学生在场地中驻足停留,增加学生的户外休闲空间。并将东九与东七宿舍楼间的空地打造为学生的党建中心,满足学生党建及团队活动的空间需求。

640.webp (42).jpg
640.webp (43).jpg

社团俱乐部效果图
640.webp (44).jpg
社团俱乐部效果图
640.webp (45).jpg
640.webp (46).jpg
640.webp (47).jpg





04
结语
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完成落地的项目若能如期盼一样获得使用者的认可和喜爱,那将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幸运的是,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的改造就是这样一个能令我们获得满足与成就感的项目。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改造尽最大可能保留了学院浓厚的人文气质和神韵,以此为底,往上增添了属于21世纪的现代活力,这两者又被上师大天然的地理环境所包裹,在自然舒展的校园环境中达到交融与和谐。
在此,我们由衷感谢各方团队与学校领导的努力配合,希望上海师范大学的未来坦荡光明。


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上师大东部园区宿舍楼改造项目
项目面积:11705
建筑扩建面积:600
景观面积:11105
竣工时间(初步):2020.11
建筑设计:艾麦欧(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艾麦欧(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业主:上海师范大学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