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代艺术中跨媒介的融合与实践”分享会在广东美术馆二楼7号空间展厅举行,我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孙虎先生出席活动,并与《7号空间丨造园·遗墟——周巍艺术项目》策展人姜俊、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韩小囡副教授、33空间创办人贾立巍、艺术家周巍进行专题对话。


作为本次展览的园林指导,孙虎先生给予了专业角度的意见,让展览在园林探讨上更具实践意义。

640.webp.jpg

该展览选取“造园和遗留”作为意向,聚焦作为城市记忆的遗留物,试图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不断拓展,以进行时呈现的状态,含蓄表达出城市更替之中不断被覆盖、挖掘的记忆,以及其中“治愈”的主题。

同时,这也是广东美术馆首次尝试展现动态的“过程性”作品,这些作品将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动态地变化,并在展览结束时完成。展览详情介绍见:分享会预告|当代艺术中跨媒介的融合与实践

640.gif

640 (1).gif

造园和遗留在常规认知中是对立冲突的作为一个园林设计师,孙虎先生从山水比德名字的由来谈到中国园林,分享了他对于城市、园林、自然三者关系的思考——不同于西方园林仅用于观赏的作用,中国园林被赋予了深厚人文意义,这是城市千百年的沉淀,也是一种民族信仰。

640.webp (1).jpg

“当代艺术中跨媒介的融合与实践”分享会现场

对于本次与艺术家的跨界合作,孙虎先生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山水园林原有的静谧,却也给所有人提供了新的突破点:不仅在自己所在的领域要坚持学习,更需要的是——跨界合作。在本次展览中,山水比德的员工也积极响应了展览中陈列的闲置物品收集,在这次特别的艺术行动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同时带有城市记忆的一抹色彩。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同时,孙虎先生表示,展览策划过程中充满着冲突,但却具有思考意义。艺术家与设计师所专注的层面各有不同——艺术家提供给观众一个从现实到脱离现实的通道,较注重启发观众的层面;而设计师则是需要为落地的设计负责。

“如果在抽象山水形态的全白空间中,加入一棵真实的树,将会有极佳的戏剧效果。然而这却违背了展览捐赠物品的前提。

作为园林DNA深植入骨的园林设计师,虎先生感叹道,在合作中与艺术家们分别以考古、雕塑、园林、影像等角度出发,碰撞出展览现场的思想火花,才是本次合作最具有意义的事情。

640 (2).gif

孙虎先生与艺术家沟通展览事宜


谈到展览本身,孙虎先生说,单个的物品其实渺小不起眼,但集聚在一起便有了力量感;而颠覆了展览定义的动态展现形式,则让更多人参与到展览中来,与参与式景观有着相通之处。

他以展览所在的广州二沙岛为例,绿地除观赏和提高城市价值的作用外,还深受市民欢迎,常在周末成为市民野餐休憩的场所。“精英设计城市,人民发明城市”,景观也会因使用者的参与而具有更多可能性,这也是山水比德目前正在进行探索的一个方向。

640 (3).gif

二沙岛外的草坪周末深受市民喜爱


城市的精神,因人们的参与而丰富多彩。基于“新山水设计方法论”的山水社区、山水街区、山水城市规划与设计,将为城市多维空间提供更多的参与形式。未来,山水比德也会吸取古人的造园经验,关注现代人的生活日常,思考未来景观的呈现方式,步履不停地探索中国景观新诗意。

  相关推荐

资 讯 概 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