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jpg

18年前的一句话

大师已经埋下了生长的源头


安亭新镇的故事,到今天整整十八年了。

那时,上海举办了一次国际设计征集,目的是在嘉定区的安亭镇规划一座德国风情小镇(也就是日后的安亭新镇),来自德国AS+P在这次国际征集中胜出。

640.webp (1).jpg

AS+P安亭新镇鸟瞰效果图

上海,有60余个新市镇。

说安亭新镇有多特殊,总是源于那风格化的德式风情。

640.png

德国魏玛小镇实景图

最初,人们把它看作其“友好城市”魏玛的复制品。

的确,乍看之下,“带有双坡或四坡屋顶的建筑强调垂直向的生长,街道蜿蜒,可以让人看到山墙立面以及护城河或沟渠所形成的边界。同时还可以看到丰富的色彩——建筑被漆成红色、黄色、蓝色和赭色……”

这本是一种“理想型”的模仿,但如果仔细观察,这里又不是德国建筑群或者单体建筑的复制拼贴,安亭新镇更想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城市空间。

640.webp (2).jpg

安亭镇模型

还要回溯到18年前的“一句话”上。

“我们设想以400米见方为主要街道网格。如此形成的街区不通汽车,只留步行与骑车的人使用,由店铺街将人引入街区内部,中心由一个街心公园构成。楼房利用太阳能,建筑材料大部分是自然材料并可回收再利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几乎不产废物的循环。”

这句话,是2002年德国建筑巨匠阿尔伯特·施佩尔在访谈中说到的,也为整个安亭新镇画上了一张底图。

640.webp (3).jpg

安亭新镇航拍图

十八年间,今天你看到的这个约2.38平方公里,总建面118万方的安亭新镇,一直延续着最初定制的总体规划。可也就是从这句话开始,安亭新镇已经埋下了一颗颗生长的种子。


640.webp (4).jpg

一张蓝图绘出了底色

安亭新镇却暗自生长


再来看这句话。

会从中发现几个关键词:为什么是400米街道网格?为什么是围合式开放街区?为什么是从中央公园开始向外画出一个又一个圈?

因为大师们早就做好了准备,跟城市共生共长。

第一个生长逻辑,就是要去除城市的边界感。

用自然融合着边界,于是,围墙和篱笆在这里并不存在,而是由公园、护城河、步行街道组成了三重边界。

这种自然带来的环路,呈现出一种曲线形态的美感,而且不同于传统棋盘格式的布局,它预留了呼吸感,所以自然而然就呈现出许多可拓展的空白。

640.webp (5).jpg

安亭新镇实景

因为城市是生长的。

就像谁能想到安亭新镇在18年里,能被整个大虹桥给接上了。

这就是生长。

于是当2015年,万科进入安亭新镇,也已经埋下了一颗颗属于万科的生长种子。

当大师的预见被埋进时间的土壤,在强调外围界面活力的同时,也要强调公共性内院的生活性,今天安亭新镇一点一点的枝繁叶茂之后,就需要有人能够充当那个修剪师。

640.webp (6).jpg

安亭新镇实景

这是万科的第二个生长逻辑,有人留了白,有人就要去履新,将空间重新融合。

安亭新镇的设计原点,是从一方占地5万平方米的中央广场开始的。

而改造的原点,也从这里开始。

以前的安亭新镇给人感觉出奇的开敞,但是由于尺度过大,加之环境空旷、缺乏活力,该空间给人的感觉并不友好:没有遮阴纳凉的地方、没有充裕的照明、没有休憩座椅——改造前这里几乎未能向周边居民提供任何功能。

以前的安亭新镇道路体系,是以广场为圆心向四周发散,东西两区设置三个街道广场,实现功能的混合。

640.webp (7).jpg

设计过程分析图

现在,通过设立中心地标、延展并重新定义场内四条轴线等一系列方式,将这方从前未被充分利用、设施匮乏的空旷地带提升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心。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中央景观亭,亭顶像船帆一样向上翘起,为亭下创造“舞台”式的活动空间、遮阳挡雨、也可以用作临
时的公共篮球场

你可以看到这方超大的广场被赋予了更多玄妙之处——它的四条轴线各自指向特色、功能各异的空间。


640.webp (10).jpg

央广场及4条景观轴线

广场东侧空间为了与远处的湖泊景观相联系,创造了一处迷人的水景,两侧是供人休憩放松的长椅。

640.webp (11).jpg

安亭新镇实景

广场南侧借鉴附近公园的灵感,设置了儿童游乐场,为年轻的家庭开辟了原来无趣的空间,尤其重要的是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亲子空间。

广场西侧道路是切入广场的主要入口,它连接着安亭游览的基础设施。

640.webp (12).jpg

总体而言,就是让人参与到这个曾经空旷的广场中。

为安亭新镇的中心广场注入勃勃生机。

让空间重新开始融合,而这个广场就是故事的新起点,从而绘制出一条条崭新的叙事线条,让安亭新镇在这样的脉络中持续生长。

万科,就好像手持一把剪刀的修剪匠人,在四时变化里,将不合时宜的枝叶被剪掉,将少出来的空隙用巧手填补,总之,就是让一个固体的空间不断生长活跃丰韵。

640.webp (13).jpg

但是人与人之间呢?我跟你、你跟他之间的边界,怎么消除?

尤其对于一个超级大盘来说,今天的安亭新镇有6199户家庭,未来还会更多。

如果说物理空间上的路网,是整个安亭新镇生长的脉络,随时随地等待向外扩张。

那怎么让心里上也织出一张路网,成为连接每户家庭,每个人之间的纽带?

万科先找到了一个叫做节日文化的脉络。

比如新年音乐会、风筝节、小镇镇民日、盛夏艺术季、啤酒音乐节……让每一个节日都成为家庭的欢乐日。

这是万科沉淀的DNA。所以,万科利用丰韵而有温度的社区文化,让公众参与,并且应该自下而上逐渐形成,这样的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640.webp (14).jpg实景图

万科希望让镇民成为一种符号。

今天在整个安亭,如果说有朋友问你,你住哪儿?我住安亭新镇,说这话的时候,别人会带一点点艳羡,你会自带一点点的骄傲感。这种骄傲感是怎么来的?就是在18年间与居住在此的人一同做的许多努力,是你用青春留下的符号。

640.webp (15).jpg实景图

所以,万科还想让这种骄傲成为一种可宣扬的符号。

也是在构想如何从制度,从场景,从运营上制定出一份自律互助的《镇民公约》。

这也是万科找到的第三个生长逻辑。

十八年前的“一句话”当然是一种境界。

但是能不能持续寻脉生长,是安亭新镇一早就留出了空白。更妙的是,这样的空白被万科嗅到了,于是源源不断开始注入成长的因素,这是另一个18年想象的开始。


640.webp (16).jpg暗自生长

安亭的目光何止是一个十八年


历史有时候它会开一扇窗,把光透进来。

今天我们知道了,它有一个更时尚的代号,叫城市更新。

安亭新镇的故事,也正在这场城市化浪潮中不可避免的更新着。

今天,属于城市的规划范本,都被写进了“上海2035”中。

640.webp (17).jpg图源上海嘉定公众号

其中提到的一个内核,就是上海,要有繁荣的退却。底线存在弹性,就要有一定空间留白,这一点,万科已经开始运用在安亭新镇的履新之中。

就像万科曾经在热带雨林中提及的一个观念,今天的城市,它是自然性的,不设定生长方向,适于新物种的意外发生和进化。

万科,就是要让安亭新镇变成这样的“自然性”,让它暗自生长,其目光何止是一个18年?还有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18年,而万科种下的生长种子,已经枝繁叶茂,彼此更新。

640.webp (18).jpg实景图

2020年,万科履新的目光,重新回到了自然之上。

而安亭新镇中心那一方超大超大的湖面,就是簇发变化的原点。

它像是手掌心,静静卧伏在整个安亭新镇的“中心”。

而这方湖,正在发出生长的召唤。

你想与湖怎么结缘?一切都那么值得期待。


  相关推荐

资 讯 概 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