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13日,2020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深圳圆满举办,山水比德作为协办单位之一,我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孙虎先生出席12号的主论坛活动,进行《以设计共同体,共建生命共同体——山水总体剧场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分享。同时出席活动有我司战略发展部总监牛攀女士。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大会主题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负责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CLA)秘书长李迪华担任开幕式及学术主持人,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和院士专家包括2020 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CLA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总经济师郦建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董事长张金良,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吴志强上台做大会主旨报告。下午,则是来自国内外生态、住建、环保、设计、景观、水利、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做主题演讲和专题报告。


山水总体剧场的探索与实践


640.webp (2).jpg


孙虎先生的分享通过山水比德近年的众多优秀作品,阐述“新山水设计方法论”4.0阶段的新思想:山水总体剧场,从景观视阈探讨人、城市、自然关系。经历了疫情的肆虐,可以发现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免疫力同等重要,山水总体剧场旨在以设计共同体,实现诗意的生命共同体。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其内涵在于倡导关注总体知觉和总体性方案的输出,即在整体设计的全局观指导下,协调策划、规划、建筑、景观、室内与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整体性参与,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输出全系统解决方案。山水比德提出利用自然山水、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以及创造性转化的“新山水设计方法论”,在山水总体剧场中达到科技求真、文学向善、艺术为美的设计思想。


由山水比德设计的“2019前海功能环境双提升工程”就位于此次会议主论坛场地深圳万科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周边,其精细化设计就是以上理念的最佳实践案例。


640.webp (5).jpg

△改造后前海大道鸟瞰图

640.webp (6).jpg

在跨专业、多学科的横向合作与系统服务中,山水比德一直在寻求新触点,用设计共同体达成诗意的生命共同体。孙虎先生表示,“希翼打造一个设计共同体期待经由更多的实践,把人们对于诗意栖居的向往,绽放其间。”


山水比德获颁“设计教育贡献奖”


活动中,孙虎先生为LA先锋奖第十六届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的获奖者颁奖,并代表山水比德领取了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颁发的“设计教育贡献奖”,这是对我司在景观设计教育及相关领域的成就与贡献的肯定。


640.webp (7).jpg

2020LA先锋奖综合奖颁奖(集体合影)

640.webp (8).jpg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届LA先锋奖的热心支持企业,接受了主办方颁发的“设计教育贡献奖”,图为俞孔坚教授为孙虎先生颁奖。


这是“新山水设计方法论”4.0的山水总体剧场在权威平台又一次重要发声,未来,山水比德将会持续迭代理论研究、不断落地实践,也将继续在景观设计教育深度耕耘贡献,在塑造美好城市、美丽中国的路上逐梦前行。


以下为本次年会开幕致辞及主旨报告部分内容整理。




开 幕 致 辞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负责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CLA)秘书长李迪华担任开幕式及学术主持人。


640.webp (9).jpg

CLA秘书长李迪华老师主持开幕仪式


大会伊始,李迪华老师首先转达了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仇保兴的贺信。仇保兴理事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创造能够治愈人类身心和修复生态环境的景观尤为重要,有必要进一步思考人类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本次大会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为主题,响应了致力于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城市建设和绿色生活营造要求。最后,仇保兴理事长寄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希望专委会立足自身优势,为中国景观学和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翻开新篇章。




主 旨 报 告



建设生态韧性国土与城市——理论与实践

俞孔坚

2020 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CLA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

请输入标题

640.webp (10).jpg


俞孔坚教授认为,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与自然空间格局关系的不和谐、自然系统的生命肌体不健全,以及城市所获得自然服务的丧失。结合海南省海绵城市建设、台州市永宁江改造、金华燕尾洲公园、海口美舍河治理、三亚红树林公园等实践,俞教授总结了优先规划一个生态基础设施的“一纲”和安全自然生命系统的“八策”。当前,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在面临病毒威胁的时候,景观学正面临新的议题,治理好地球,才能保障更加安全的环境,让人们推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



新时代治水思路的内涵与实践

郦建强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总经济师

请输入标题

640.webp (11).jpg


郦建强总经济师分享了水利部水规总院“十六字”治水思路、基于空间均衡的国家水网构建,以及基于系统治理的“两山”理论。治水思路要求节水要明确定位、合理的标准定额和需要采取的措施;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要以水定需;运用系统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国家水网是重大工程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它的构建要做到充分生态约束和生态红线、充分实现水网的保障功能,最终实现“四网协同,五水统筹、空间均衡”。“两山”理论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绿水青山”的基底,而水更是联系各要素的生命纽带。要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培育绿色经济并发展数字经济,兑现精品旅游、生态产品及高端产业。



智慧水利助力生态流域建设

王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请输入标题

640.webp (12).jpg


王浩院士以石羊河流域和咸海的变迁为例,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流域要求顺应自然,以流域水自然多过程为核心;尊重自然,自律发展;以及保护自然,优先布置蓝绿基础设施。生态流域的建设内容包括水景观健康、水景观优美、水文化浓厚、水管理智慧和水经济发展。要更好地建设生态流域,就需要借助于智慧水利,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广泛共享、智能分析,做到以数据为核心的透彻感知、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的指挥决策、以自动控制设备和算法为基础的工程自动控制和以物联网为载体的智能融合。



黄河下游宽滩空间生态开发的关键科技支撑

张金良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董事长

请输入标题

640.webp (13).jpg


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副主编、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特聘专家尚毅梓代表张金良董事长发表演讲。随着各项调水调沙技术工程体系的建立,建国至今的六十余年,黄河下游再没有出现过特大洪水灾害,河堤内淤出大片肥沃的滩地。经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生态调查评价,发现在生态、生命、财产和防洪等方面都存在隐患,并且防洪需求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空间需求与土地资源供给,以及土地开发与生态发展之间矛盾重重。因此,有必要探寻滩区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三滩分区治理。基于不同方案之间的效益差异及试点应用效果,提出基础认知、科学预测、主动防御、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7项关键技术支撑。



美丽中国,未来的三个重要方向

吴志强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请输入标题

640.webp (14).jpg


吴志强院士认为,智慧、家园和碳中和是实现美丽中国的三大关键词。首先,我们既要秉承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积攒的智慧(如福州三坊七巷的布局智慧),又要以自然智慧为启迪,并充分利用AI智慧赋能(如帮助推演生态资源、选址等)。其次,针对城市副中心提出的“家园”概念,可以帮助根治交通问题、回归绿色慢行、强化社区意识等。最后,中国是全球总碳排放量的主要贡献地区之一,而中国也是唯一做出“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承诺的发展中大国。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正视与自然的关系,推动节能举措的实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关于本次年会详细报道,可点击此处查看:脚下有土地,眼中有社会,心里有人|CLA2020年年会回顾


扫描下方二维码

观看论坛分享回放

640.webp (15).jpg


  相关推荐

资 讯 概 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