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劳模工匠文化公园 | 杭州园林设计院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9月25日,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南侧的全国首个劳模工匠文化公园正式开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火林宣布开园,市领导毛溪浩、郑荣胜、缪承潮、冯仁强参加开园仪式。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图片来源:杭州工会公众号

杭州市劳模工匠文化公园为我司2020年EPC项目,是我司发扬和承衍劳模工匠精神、关于现代城市公园更新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视频来源:杭州萧山凌飞环境绿化有限公司



01

项目背景

640.webp (2).jpg

杭州城西休闲公园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南侧,是我司2005年的设计作品,总占地面积约26公顷,现状雅致自然,老少咸宜。

杭州城西休闲公园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2019年,为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加强杭州市“名城工匠”品牌建设,我司在杭州城西休闲公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的基础上,怀匠心、践匠行,将劳模工匠主题文化融入现状场地,打造全国首个劳模工匠文化主题公园。



02

项目特色

怀匠心

本工程在现状“杭州城西休闲公园”的绿色生态基底上进行提升改造。因此在项目之初,设计就承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中国传统园林匠心之道,争取不砍树、不毁绿,以节点改造的形式因地制宜、恰如其分地融入主题文化。

640.webp (7).jpg

总平面图


传匠意

设计充分结合场地特性,巧妙融入杭州、全国乃至世界劳模工匠文化相关元素,从鲁班的创作发明中提取景观符号增设景观大门,重点打造“天下巧工”、“格言墙”、“杭州工匠林”、“劳模记忆”、“时代走廊”、“抗疫群英像”六大文化景观节点,将劳模工匠精神与休闲公园完美结合,并通过多样的景观形式讲述古今中外劳模工匠故事,营造学习、致敬劳模工匠的氛围。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入口大门

640.webp (10).jpg

“天下巧工”广场

640.webp (11).jpg

格言墙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杭州工匠林

640.webp (14).jpg

劳模记忆

640.webp (15).jpg
640.webp (16).jpg

时代走廊

640.webp (17).jpg

抗疫群英像

本次公园环境提升还引入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大师工作室创作的“三境”园林小品,展现了园林技艺的魅力;大面积运用环保有机覆盖物形成的“色彩林”;以园林废弃物制作情景花境,对重要节点进行美化彩化,点靓整个公园色彩。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640.webp (20).jpg


践匠行

景不厌精,细致理微。

在本次公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工作态度渗透到设计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

科学计算,精细把控

新设公园景观大门的主体为横向跨度约41m、高约7.9m的钢构架。方案深化过程中,在保证景观效果和安全性能一致的情况下,提出多种内部结构处理形式,并经科学计算对比,确定最终结构形式,提升工程合理性。

640.webp (21).jpg

施工照片


现场优化,灵活调整

劳模记忆飘带是一条随着现状地形蜿蜒起伏的造型钢板。由于原始现状保留大树及地形相关数据的不精确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采用现场放样+构筑物支模的方式,验证其与现场环境的匹配性,并确定其最终体量及形态。

640.webp (22).jpg

施工照片


样板先行,细部推敲

针对部分具有较高工艺要求的景观设施小品,通过样板先行可以直观表现景观效果、明确施工工序和施工要点,避免在大面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杭州工匠林荣誉柱上石材与钢板金属的精密拼接、时代走廊上实体模型的景观呈现均是通过样品制作、反复推敲才最终确立实施方案。

640.webp (23).jpg
640.webp (24).jpg

施工照片




一个公园,树一座丰碑

杭州市劳模工匠文化公园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现代城市公园提升改造的一次探索和实践。发扬和承衍劳模工匠精神、匠心营建精品工程是我们的使命担当,值得我们在各类型项目中展现。

640.webp (25).jpg

640.webp (26).jpg

640.webp (27).jpg

640.webp (28).jpg

640.webp (29).jpg

640.webp (30).jpg

项目概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