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江南园林之精髓,在于在有限的空间里,创作出无限的乾坤。江南圣地、固城湖畔,江南院,以园林真容,将国人骨子里的东方美学演绎开来。

江南院实景
游走于江南院,所见山水林荫、一砖一瓦,都恍若带着历史回响,将江南园林的源远流长、人文匠心娓娓道来。

江南院实景
「江南园林以画入园」
江南园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王宫苑多建于太湖山水之中,如华林园、梧桐园等苑囿,被视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发端。明清时期,江南富庶繁华,是当时经济、文化重镇,成为文人士大夫们退仕归隐的理想之地。宅园合一,可居可游可赏的形态,让他们不出城郭,即可“辟一隅山水,寻一份野趣”,由此造园之风盛行,成为社会名流、高官商贾的最高居住标准。
这一时期,吴门画派的画家也积极参与造园,“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理念不断融入到园林设计和造园实践中。《园冶》、《长物志》等造园著作诞生,将江南园林艺术推向鼎盛。
江南院实景
随着造园需求的兴盛和审美理念的提升,以香山帮为代表的工匠组织初登历史舞台。早在2500年前,吴王建造苏州城及离宫,香山一带能工巧匠云集,逐渐形成香山帮源流;明永乐年营造北京故宫,使其声名鹊起。
示意图
千百年来,香山帮造园技艺一脉相承,作为国内领先的园林古建筑专业施工团队,古典园林营造、文物古建维修领域专家,至今依然活跃在营造一线。示意图
随着大国盛世的崛起,寻回中国人自己的居住方式的意识不断觉醒,当代中式建筑的营造团队大师云集,诞生了不少人居著品。江南院实景
园林景观的营造由GTS蓝颂园林景观设计的宋淑华先生亲力设计,由“香山帮”匠人手工打造。多方匠人的倾心构筑,将江南院营造成当代难以复制的艺术品。

江南院实景
江南园林之精妙,尤以叠山理水具有代表性,以“再现自然丘壑”为宗旨,咫尺之内再现乾坤,演绎无限山水意境。
规划园林的第一步,是规划水系,以水为中心,园内水系曲折回环。在江南院,中央水院被归置于组团中心,以不规则的形状布局,描摹自然原生水系的形态,并辅以假山叠水、亭台游廊等小品,使得整个区域灵动有趣。

同时,用桥梁划出小面积水湾,与动态叠水对比,形成更丰富的层次。近水尾处,采用一步桥,配合蜿蜒溪流,营造小桥流水,幽邃深远的意境。水为魂,山为骨,置石叠山之外,江南院中的枯山水庭院则呈现山水意境的另一种表达。以小见大、以砂代水、以石代山,宁静致远的元素传递出凝固的永恒美感。江南园林打造中惯于应用植被花木的季节性,形成四季有景、因时而变的景观享受。雨打芭蕉、临水看花、踏雪寻梅等都是园林中富于雅趣的体验。
江南院实景
江南院一脉相承,选用园林中颇具代表性的黑松、杜鹃、紫薇、凌霄花、海棠等花木,寓意美好。
如木瓜树,守护宅园安康;黑松,寓意健康长寿;石榴,寄托多子多福。
江南院实景
巷道两侧、院墙角落,种植芭蕉、竹类、花木等,翠色盎然、疏影摇曳,动静之间皆有诗意。
较大的院落,则种植乔木大树,郁郁葱葱,点缀生机。

江南院实景
江南园林中的建筑端庄素雅,既有实用功能,也是景观的构成;通过各式经典建筑元素的融合,赋予建筑神与意,将美学风貌和文化品味细致诠释。
门,是建筑的第一印象。江南院有随墙门、将军门等,各有意蕴。将军门,是昔日官宦大户的宅门,很有尊贵感和礼仪感。门前抱鼓石,相传古代将军为显耀其赫赫战功,便把战鼓置于门前,后来以抱鼓石代替。抱鼓石是“非富即贵”的门第符号,代表着身份与地位。
抬头望去,古典建筑美学形神兼备,勾勒出属于东方的屋脊天际线。
批檐窗、博风、墀头……等经典形制,丰富建筑表情,寄托主人美好愿景。
屋檐突出的瓦,叫做滴水瓦,其下端有下垂之圆尖形瓦片,雕刻代表富贵的花案或者图形,雨滴在瓦片上滚动的时候寓意财源滚滚。
美人靠,因古代闺中女子依靠其上凭栏寄意而得此雅称。临水一侧,休憩之余,兼得凌波倒影之趣。
江南院实景
经典船篷轩营造层次空间,精巧挂落设计成了万字纹,代表着吉祥如意。园外有园,园中有院,江南园林的连环梦境在江南院表现得淋漓尽致。户户独门独院,单独设计,高标准精装交付,堪称艺术品。
约3.6~5.4米的高墙围合,自成一方天地。茶亭、假山、锦鲤池、一步桥……掩映于花木之间,构建起独属于自己的园林。

闲暇时于亭内慢品一盏清茶,细味光阴流转;于池畔喂养锦鲤,享受鱼趣时光……雅趣丰盈,悠然在心。

江南院实景
宅园合一,山水画境,其间蕴含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以及人文价值,在历史的波澜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血脉、精神之中,无惧时光洗练历久弥新,经典而隽永。
江南院,承续江南园林精髓,造传世中式合院,是真正可以留给自己、流传后世的财富和享受,错过难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