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
道路恢复与综合提升景观绿化工程设计
设计单位: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江苏昆山
总设计面积:236公顷
预计竣工时间:2024年12月
Δ 白马泾路站—效果图
苏州市轨交11号线是苏州昆山的第一条地铁线,全长36公里,设28个站点,与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及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衔接,串联了苏州园区唯亭片区、昆山西部新城、昆山核心区、昆山东部新城、陆家现代服务业综合园区、花桥国际商务城等重要功能和枢纽地区,是昆山加强与苏州、上海之间协作联系,高质量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走廊。本次设计提升区域面积约236公顷,随着苏州轨交11号线的建设及其沿线街道空间更新升级,必然成为引领出行方式转型升级,推动打造高品质人居生活的标杆。
Δ 出站口风雨连廊效果图
轨交11号线串联苏州、昆山与上海三城,跨越城市多个板块,多个圩区,系统庞杂;沿线界面形式多元,用地权属多样,地上地下建成情况均十分复杂。同时昆山建设基础水平较高,水乡城市的先锋气质突出,轨交11号线作为全国首条县级市地铁线,对沿线提升的亮点、创新点提出了高要求。
Δ 地铁出站口风雨连廊+驿站一体化设施
轨交11号线的沿线更新没有局限在街道空间内部的单一维度,而是站在更高的战略背景下,去寻求生态文明理念下城市交通廊道城市更新新方向,去探索先锋创新理念下十四五时期城市治理新模式,寻求出行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升级下的城市发展新活力。
主要规划思路
轨交11号线沿线更新
01 打造“LOD”引领的活力枢纽链
LOD(Lifestyle Oriented Development)即生活方式引领的发展模式,相较TOD模式更公园化、更人性化, 11号线沿线公园体系完善,沿线现状及规划公园共计19个,其中14个紧邻地铁出站口,有条件形成轨交、公园双引领的模式,亦可称之为生活方式引领片区发展,LOD(Lifestyle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POD (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在这一模式的引领下,11号线的每一站及其周边都将形成交通圈、公园圈、商业圈、生活圈四圈合一的都市单元,形成贯穿昆山的活力枢纽链。
Δ 四圈合一模式图
Δ 祖冲之路站—效果图
02 形成“幸福+”的慢生活网络
风景型慢生活网——11号线沿线将缝合14条城市绿廊、打开19个公园界面、升级10公里带状绿地、新增一系列小微植物园。形成水绿融合、城园融合、文化多元的风景型慢生活网络。
Δ 打开现有公园界面—时代大厦站
活力型慢生活网——11号线的建设同时将联动优化织补城市慢行系统,与南北向19条慢行廊道对接,强化一线串六环的慢行体系,营造城市活力慢行网,串接6个慢跑环、36个活力模块,44个服务驿站,实现功能融合、资源融合、文化融合、服务人群融合的慢生活网络。
Δ 带状宽体公园街区
03 营造多维度的丰富生境网
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构建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空间格局,沿线打造一系列弹性生长的生态绿核、打造循环溢出的蓝绿通廊、营造持续生长的绿色斑块。
重构——完善生态系统格局,将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重构稳定、多样的生态体系,提高公园、绿带等绿地系统的整体自我调节功能。
链接——优化河道廊道体系,打造完整绿色廊道,优化城市动植物栖息空间,提高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更好的改善城市环境。
丰富——构建8种生境,创造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构建微栖息地系统。
Δ 持续生长的超链绿网
创新与特色
轨交11号线沿线更新
01 跨圩区的多功能廊道
圩区循环——联动圩区,与城市河道相联系,打造海绵花园。增加动力设施,助力净化城市河道,形成江南城市海绵的系统性示范。
全线管控——全线36公里路面雨水管控。
Δ 跨圩区的多功能廊道
02 实现了低碳生活的智慧示范
低碳智慧的驿站体系——结合公园或规划绿地等景观资源形成城市风景驿站,同时可承载休闲商业,云盒设计将雨水收集、光伏发电、能源利用相结合,打造智慧低碳生活的示范。
Δ 人性化的“1+X”生活服务配套
精细化智慧化的设施带——全线设置一条设施带,它将集成多元的道路设施,更作为道路延展功能的集约空间是未来城市的插口 ,汇集无人驾驶接驳、城市事件发布、智慧物联配送、时效信息查询、智慧应急救助、智慧车辆存取等功能。
Δ 设施带——未来城市的插口
雨水循环——建筑设计与雨水收集相结合,接入城市海绵系统,起到雨水收集、净化、调蓄、利用等作用。
Δ 驿站雨水循环体系
能源利用——利用周边环境自然水域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量。
Δ 能源利用循环体系
驿站设计
轨交11号线沿线更新
11号线全线共布设44个驿站,其中一级云盒驿站3个,二级云盒驿站25个 ,三级云盒驿站11个,特色云盒驿站5个。
一级驿站经营面积108.6㎡,布点选择公园绿地、居住区、大型办公区域等景观良好,腹地充裕处,功能策划为公共服务+:书店、咖啡简餐店、小超市。
Δ 一级驿站模式图
二级驿站经营面积约50㎡,布点选择与一级驿站类似,功能策划为便民服务+:花店、微型咖啡店、便利店。
Δ 二级驿站效果展示
三级驿站经营面积8.3㎡,功能策划为补给站、健康屋、百事通、早餐店。
Δ 三级驿站效果展示
海绵城市设计
轨交11号线沿线更新
轨交11号线海绵城市廊道是昆山线路最长、截面最宽、面积最大、环境最复杂的多功能海绵城市廊道,36公里长、1~5公里宽、79平方公里区域、涵盖七大类城市空间。
Δ 11号线上的海绵城市示范点
圩区循环——联动圩区,与城市河道相联系,打造海绵花园。增加动力设施,助力净化城市河道,形成江南城市海绵的系统性示范。
Δ 圩区水循环模式图
Δ 圩区水循环效果展示
全径流控制——全线36公里路面雨水管控。
Δ 全径流控制模式图
Δ 地表径流收集效果展示
Δ 屋面雨水径流收集效果展示
生态修复——全以水杉沼泽森林等乔木为主要植被,在对入水进行持续处理改善水质的同时,打造水生、陆生混合森林生态境,增加森林覆盖率,提升碳中和能力。
Δ 循环湿地模式图
Δ 循环湿地效果展示
海绵设施活动化——将海绵设施与儿童活动、休憩与科普教育相结合,为他们提供自然生境的探索契机,寓教于乐。
Δ 海绵活动设施模式图
Δ 海绵活动设施效果展示
轨交11号线自设计初始,便着眼于沿线整体效益的提升,社会效益层面以公园大道引领城市形象提升;经济效益层面以智慧云盒驿站引领城市创收;生态效益层面超链绿网提升生态效益。一条轨交线路,链接苏州、昆山、上海三座城市,走进11号线,一起来感受轨道出行带来的全新便捷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