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桥头村河涌观念景观设计 | 九地景观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深圳宝安桥头村,源于北宋末年,因村庄周边遍布河涌而得名。桥头村,从珠三角传统自然村落的“鱼米之乡”、到改革开放的工业强村,再到今日快速城市化之下的“城中村”,其历史脉络被切断,空间单一,是千城一面普适城市的典型 。


▼项目鸟瞰


640.webp.jpg

▼城市肌理变迁


640.webp (1).jpg

问题

 

桥头村,缘起水与陆之界的坳颈涌,近几十年被各种交通基础设施所取代,原来的坳颈涌也被“一劳永逸”的暗渠所覆盖;村里不同历史时期特色建筑,消隐在快速普通化的城市化发展碎片中


▼坳颈涌变迁


640.webp (2).jpg

快速发展的工业和急剧增长的外来人口,打破了原有农业社区的宁静和平衡;而车水马龙的环境和杂乱无章的公共空间,让以老人和孩子为使用主体的生活社区毫无安全可言

 

▼建筑文脉变迁


640.webp (3).jpg

酷山水–地表的记忆

 

为此,设计团队提出:观念景观《酷山水–地表的记忆》的设计。该景观设计长度210米,宽度16米,是连接桥厂房及桥头村的必经之道。

 

其所处的位置原为坳颈涌的一部分,自立新水库坝下、流经桥头村后排入珠江口,原为开放的自然河涌,因常年工业污染及味臭,市政工程已将其设为暗渠,暗渠上铺设花岗岩地面。

 

▼酷山水鸟瞰


640.webp (4).jpg

这种河涌铺设暗渠处理估计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之一,不仅忽略了原有的地理和人文特征,也让桥头村的空间无特色、与周边无差别。


如何重新唤起曾经的地表记忆和原有身份的追溯?设计师希望通过对于现有场地的思考和重新设计,寻找其在景观建筑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双重可能性。

 

▼景观改造前后对比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桥头村,正如其名,曾经这里水网发达,水是日常农耕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快速城市化使得自然和农耕文化消失殆尽。设计师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重新打开河涌,作为开放的自然景观还原给社区,但被告知不可能。

▼改造后起伏的河涌


640.webp (7).jpg

在这前提下,设计师提出在原河涌场地重新植入一条新的人工“河涌”,作为一种“地表的记忆”存在,借此唤起与这方水土相关的独特记忆和朴素的自然景观。


640.webp (8).jpg

方案延续其地表原有河涌和农耕的特点,提出“枯(酷)山水”的概念:狭长的场地貌似一条静止的河流和地表,由于地表下方的起伏、挤压,形成高低起伏的山水


640.webp (9).jpg

而进一步的涌动,最终从撕开的缝隙中释放出生命的迹象,重生的农作物和未来不可预知的人类活动,暗示了逝去的生命和记忆,此时此刻将以另一种方式回归。

 

“水”的建构

 

设计师以折纸的方式折叠出“山水”的空间意向,众多的纸折模型比较之后,将确定的模型进行3D扫描。原本自由起伏的形式由此通过参数化高效率的转化,终于成为了量化可操作的可实施方案。

 

▼折纸草模


640.webp (10).jpg

由于没有一个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是重复的,这无疑给施工现场增加了很多的难度。幸好现场的放线和调整、以及之后和施工方关于钢结构搭建和表皮完成面材料的施工实施方案不断推敲、讨论和放样,让按期施工和落地成为最终的可能。

 

▼施工过程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枯”材料

 

设计师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去抽象展示地表曾经的痕迹——折叠起伏的三角折面为拉毛水泥面,涉水地面为白色雕塑水泥。

 

▼东侧入口


640.webp (13).jpg

貌似无生命的坚硬工业水泥,在下雨天的时候,白水泥地面特意设计的三角折面会局部形成安全积水区,在途径涉水或玩水中又仿佛把人带入历史的长河中

 

▼西侧入口


640.webp (14).jpg

“剪切”释放的覆土地表上选用细叶芒、粉黛乱子草、矮蒲苇、白羽叶甘蓝和粉羽叶甘蓝这些“类农作物”搭配种植,也让曾经的农业穿越来到当下,在匆忙的城市中营造出野趣自然的景观空间。

 

▼人们在河涌中的活动


640.webp (15).jpg

640.webp (16).jpg

640.webp (17).jpg

这几种不同质感的材料杂糅在一起,在这段210米长的暗渠箱涵地面上自由展开,模拟自然河流和农耕时代的地貌景色,这种折叠起伏的“凝固的流水”给行走于其中的人提供了别样的视觉和体验,营造出一种与往常城市景观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

 

▼白色材料与植被关系和谐


640.webp (18).jpg

河涌观念景观是一次有趣的设计尝试,以“无水”营造“山水”,其抽象的大地景观特征是建筑师对快速城市化自然和农耕文化快速消失的反思批判和再创作。


▼夜景


640.webp (19).jpg

640.webp (20).jpg


▼酷山水平面图


640.webp (21).jpg

▼剖面图


640.webp (22).jpg

项目概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