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溯 源
北倚长江、南偎太湖。楼台若西子笑,默默传情,山水似虎头画,连绵俊逸。
太湖湖畔的一璀璨颗明珠,她精心保持灵秀颖慧,柔中带刚的江南文明;又注重与时俱进,发展城市创新,经济繁荣。江南文化给予了她俊逸秀美的魂,城市创新给予了她蓬勃发展血液。在江南文化与尝试创新的土地上,孕育出无数英才,无人不歌颂,眷恋着自己的家乡。
相 地
初识场地,位于运河之滨,万物生机蓬勃,百废待兴。由于梁溪主城复兴,超650亿投资于运河文化经济带,项目区域成为开发热土,将来的繁荣景象,已然浮现于眼前。
几次探索现场后,我们发现示范区区域狭长,且产生了极大的高差变化。这不仅仅是挑战,更是赋予它独特空间体验的机遇。
序 章
人们说,京杭大运河穿过无锡,给她留下了最美的一段景色。无锡的先祖傍河而居,无锡也是因河而生,于是印月文澜故事的缘起便在运河。
在京杭大运河的航线上,周围景色变幻丰富。运河南北的风格差异特征给我们的设计来了灵感,运河以北,河面开阔孤寂,运河以南,水乡古色古香。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表达,让游园者从辽阔的北运河走向精致的南运河。
四时之月
两棵大树高粉墙,一条小河映花窗。江南处处有此景,难辨张家和李家。这是钟书当年在无锡七尺场的家。
—— 杨绛
在示范区入口,途径大树,粉墙,小河,花窗。既然是江南处处景,便勾起了归家的那缕乡愁。当我们年少,总不安分想要游历四方,去看遍天下稀奇。
直到身形疲倦地踏上归程,
才明白轨迹早已偏航,
漂泊不是最终的梦想。
无论外国的月亮多么圆,
月却总是故乡明,
是时候归来了。
故乡的春月蔼蔼,未来归家迎门,有一汪流水迎游子春风拂面。夏月微凉,洒落庭间恍若霜降。庭间沙地结合草地绿树,那是一片郁郁葱葱的乘凉之所,谈天论地,看夏月洒落庭间。秋月皎洁,照亮阶上颗颗金桂。冬月婵娟,拥抱岸边斜倚的梅。
印月文澜的四季明月常照,春夏秋冬,祖祖辈辈,长长久久。
以狮子林问梅阁的镂空梅花窗为母版,简化提炼,形成现代的穿孔板漏窗设计
停泊之港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 鲁迅
船驳岸了,一身的疲惫被两岸河水洗涤干净,踏上了归家的港湾。到涓涓细流相送,几棵形态伸展的罗汉松迎接着来客。
踏上故乡的土地,一瞬间从意境变为现实,顿时感近乡情更怯,突然没有言辞形容感触,感觉一切过往故乡的影像都变得空白。
归家之途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 余秋雨
漫步阶上,几抹绿意倏然转入眼帘,掩饰不住的春意探墙而迎,是自然给人亲切放松的迎接方式。在台阶边上,有错落的水槽和簌簌的跌水,自然式的台阶以及两侧的跌水化解了场地近4米的高差。
有时是明线,有时是暗线,
水的元素将运河主题连续串联起来。
经过那熟悉的山路,
嗅着台阶上青草香,
故乡魂在血肉里,
又慢慢鲜活起来。
在台阶边上,有错落的水槽和簌簌的跌水搭配沿街伸出的绿植,形成自然生动的画面
水月之庭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 季羡林
从开阔的运河走进了精致的江南小院,前庭虽不大,却有面面俱到的别致。行于水上平台,展望整个精致的小院山势自然、水体秀美,树影古拙,园景精致、凝练,蕴含着江南的娟秀柔美与灵气。水帘落于石上,激起一点水花,水雾迷蒙,让人联想池中是否潜有隐鱼龙。
绕过台阶,来到建筑前面,一席水帘簌簌而下,轻轻地洗刷着太湖石,映照建筑内部的灯光闪烁着粼粼波光,更显得清澈无比。水面上斜伸出一棵红枫相迎接,疏影映照在斑驳的墙面上别有一番意境。
茶余饭后来到温馨可人的后院,深感悠然自得。通过小拱桥可以到达别具风雅的水中平台,一侧依山傍水,风水兴旺头。平台在水一方,以水为帘幕,周围萦绕淡淡的松香。四面环抱潺潺流水。
漂泊的人,四处寻觅,
却在寻找一个永远停泊的港湾。
这个港湾,
就是令人心安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
匠心施工
梅花窗施工
月下拾级施工
设计团队施工现场指导
设计师说
方案几经辗转捶打,最终被打磨成场地最舒适的状态。并不是我们用诗意或故事赋予这个场地,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无锡的灵魂和运河的气韵自然而然在此浮现。或许这就是设计在偶然之中的必然。
最后不得不感谢甲方对奥雅设计工作的支持,在共同探讨与钻研之中,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作品如此完整的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