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水文灾害频发,提升城市防灾能力刻不容缓,韧性城市概念逐步引入城市建设。2020年11月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会上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首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现如今,韧性城市与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相结合,涉水业务前景广阔,八局设计始终站在工程最前沿,在探索涉水业务探索与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韧性城市与水环境

韧性城市是面对危害能及时抵御、吸收、快速适应并作出有效应对的城市。韧性城市面对城市诸多灾害,其中水文灾害是其中最常见、最核心的一类灾害。通过水利、规划、景观等领域将水文灾害对城市的影响降到最低,增加城市韧性,提升城市人民生活质量。

城市水韧性是指在不确定性事件引起的压力下,城市水系统应对与恢复的综合实力。健康、韧性的城市水系统包括清洁健康的供水系统、运行良好的排水系统、高效生态的污水处理系统、经济有效的防洪系统及多功能、提高居民福祉的绿地系统。


践行海绵项目设计

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星空之境实景图


项目总图及场地分析


临港星空之境生态水环境模式

生态水岸

海绵设施

上海星空之境海绵公园由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八二设计深度参与。项目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滴水湖二环城市公园带核心位置,面积约54.47平方公里。临港地区靠海,台风来袭极易出现暴雨形成内涝。设计团队将雨水“变废为宝”,将“星空之境”设计成了不同形式的、会呼吸的“海绵”,在下雨时集水、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必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星空之境”承担了临港新片区的肾脏功能,建立可净化、可层化、可量化、可视化、可优化的海绵技术体系。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防止内涝,另外也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使绿地真正具有“弹性”及“可持续性”,打造出韧性城市下的新型城市公园,是八二设计涉水业务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服务城市管网建设

助力城市排水防涝


八局设计积极服务城市管网建设,参与一系列现有排水管网改造与扩建工程,助力提高管道的流量承载能力,缓解内涝风险。尤其是雨污分流工程建设与韧性城市的融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路径。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雨污分流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灾害韧性,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宜居、安全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由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八二设计全程参与设计的济南雨污分流项目,包括腊山河服务面积约173.90平方千米与兴济河分区服务面积约150.40平方千米。济南市夏季多暴雨容易积水,该项目是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现济南市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和内涝治理的重点工程。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防洪、排涝并举,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排水系统,疏通城市水网脉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力缓解周边居民区的雨季内涝问题,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与水共生,打造特色鲜明的“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城市韧性空间格局,为济南市生态环境及城市发展作出贡献。


厦门海沧区新阳街道片区正本清源改造工程约 14.34 平方公里,由中建八局华南公司施工,中建八局设计管理总院实施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全过程设计管理。

该工程针对流域内雨污管网进行溯源排查、雨污分流及混接改造,从抗灾减灾能力提升、社区资源和服务优化、环境质量改善、社会参与和共识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面出发,与韧性城市理念相互促进,通过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社区设施、环境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增强了城市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创造了更为稳固和适应性强的基础。

  相关推荐

资 讯 概 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