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老市府大楼焕新归来
老市府大楼(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始建于1914年,1922年完工,至今已经100余年,是上海时代变迁的见证,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围合式建筑”。最初为上海公共租界的最高市政机关——工部局办公总部。
1949年5月28日,新中国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出任第一任市长。新旧政府的交接仪式在此举行,大楼正式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办公驻地。1949年10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升起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1956年市政府搬离,大楼改称“老市府大楼”。
1989年,它被列为上海首批优秀历史建筑和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上海前市政府建筑,该项目具有极高的文化地标意义。
△1949年10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升起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初建成的上海工部局大楼(来源:上海市档案馆)
△如今的老市府大楼(江西中路与汉口路交汇处)
2014年,由黄浦区属外滩投资集团和上海地产集团所属地产投资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外滩老建筑公司,负责以原工部局大楼为核心建筑的“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
整体保护性综合改造方案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英国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领衔设计,EADG泛亚国际于2018年成功中标项目景观设计的国际征集;老楼修缮于2019年10月开工;2023年4月大楼实现百年围合,2024年5月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实现了整个街坊的“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变“古旧”为“经典”。
百年后的『围合』:为公众创造了一个外滩地区独一无二的“中庭院落”。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主持的建筑设计填补了原本缺失的1/3的空间,为公众创造了一个外滩地区独一无二的“中庭院落”,在其中历史悠久的红楼与新建的新市府礼堂相映成趣,为院落空间增添了更多的多样性和空间活力。
这种布局使得合院的格局从百年前的对称的新古典主义走向一种动态均衡的当代城市空间,也完成了当初设计蓝图中『围合』的愿景。
△景观空间布局分析图
百年后的『开放』:从古典主义走向动态均衡。
EADG团队在项目设计之初便提出“时空倒影”的景观概念。在中庭最宽阔的广场上,镜面倒影池中建筑随着涟漪轻舞,仿佛带来了历史的回音;夜里雾喷与灯光交织,音乐在空间中流淌,场景与活动在水的波澜中流转,变幻无穷。
对角另一侧的草坪上,子母相依的紫薇身姿优美,与建筑相互对比又相互映衬,在春夏秋冬季节赋予的变化中,或温暖或凌厉,斑斓光影交错,哪怕寒冬没有了绿叶,她挺拔优雅的身姿在建筑背景中都突现出自然最美的画面;更别提四五月的花季,满树鲜花随风徭役,好似能听到她的旋律。
新建的音乐厅和草坪之间,散落的铁艺桌椅优雅轻巧,随着时光的推移,与晨昏的阳光投影角度交织,迎合变换的天气,给予人们随意选择的自由。
转角巷道内,光照的变换让空间充满了诗意,桂花和耐阴花镜以令人沉静的姿态与石条相伴,攀谈交流的适宜场所。景观的美在这一年四季的变化中吸引着人们驻足。
△外滩少有的公共露台
△合院内部的中央庭院
EADG设计团队希望景观在充分理解建筑设计和适度表达的原则下,为黄浦区160 街坊创造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功能多样且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以"街坊视角"来展现对城市更新与文化景观的理解。
百年后的『围合』与『开放』回应了百年前工部局大楼概念规划的愿景。这一街坊所形成新老交织的围合式建筑以及崭新的合院,将如何被使用,呈现出如何的面貌,非常令人期待。
业主: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上海办公室(合伙人:David Chipperfield、陈立缤、Christoph Felger、Mark Randel)
景观建筑师:EADG泛亚国际
地方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机电顾问:科进
幕墙顾问:英海特
灯光顾问:倘思照明
项目管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监理:上海建科
施工总承包:上海建工二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