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场地环境所带来的挑战
“保利·堂悦”位于整个场地的西北角,整体北低南高,复杂的山地条件成为体验馆在设计之初面临的严峻挑战。因场地南侧、西侧地势较高,体验馆前场场地与别墅区入口间形成7.75m的高差,且体验馆紧邻西侧自然山体,较为压抑,观赏面不佳。如何处理场地高差及其与周边山体的关系,并化弊为利,为项目开发的一个难点?
▲体验馆总平面
设计应对策略
▲体验馆前场礼仪空间布局
2.拉长体验馆沿街面
通过拉长的建筑沿街立面,对后面的坡地形成一定的视线遮挡,以此弱化高差带来的视觉压抑感,并形成较为完整的沿街展示面,也有利于项目后期商铺的改造。
▲体块生成
▲沿街展示
▲场地剖面图(蓝线为原始地形)
▲剖面流线分析
▲西侧庭院空间,在建筑与山体之间形成缓冲带
客家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立面生成
1.格栅-围龙屋立面转译
客家围龙屋被认为是最有客家文化韵味的客家古民居,规模宏大,讲究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交融,追求人工与天然的统一,强调将建筑融入环境,与之相互衬托,追求理与情的统一。
▲传统客家围龙屋
体验馆的立面设计中,提取传统民居围龙屋当中木质构架的元素,通过现代手法的演绎以仿木格栅的形式将其“转译”,通过疏密不同的排列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通透率,如一层会呼吸的表皮,将建筑前场的山水和花木景象融入室内。
▲围龙屋建筑元素的提炼与转译,室内外空间渗透、交融
▲立面节点放大
2.仿木材与玻璃-现代与传统的碰撞
立面设计采用一体化的肌理设计,仿木格栅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通过疏密不同的排列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通透率。同时,部分仿木铝条延续而下,并且加粗处理,将立面分隔成一个个重复的单元,使建筑立面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均富有韵律感。
▲木色部分为层次一 蓝色部分为层次二 红色部分为层次三
▲墙身节点示意
建筑首层用通透至简的玻璃围合,以留白的方式凸显了格栅的立面细节。平整的立面于建筑入口处以悬浮的玻璃体块打破,增强了入口的昭示性。
立面选材上,设计师通过仿木材料并与玻璃、铝板相结合,形成异质冲突又相得益彰的张力,重塑了建筑的地域性格。
▲立面材料示意
室内设计
1.空间布局
借鉴围龙屋“一进三厅”的主体结构,室内空间的布局也一分为三——沙盘区、洽谈区、贵宾区,围绕着前厅进行功能的布局。巍峨的柱廊随着建筑的走势布置,塑造空间的导向感。沙盘区两层挑高的空间和天窗营造出犹如围龙屋中天井的意境。
▲体验馆流线分析图
2.榫卯结构
室内同样使用木色和传统木结构为主要的设计语言贯通整个空间。在主体以浅灰色为基调的内部空间,木质格栅与吊顶的运用呼应建筑,延续传统,内外一体。经典的抬梁式与穿斗式榫卯结构集中体现在沙盘区两层通高的空间内,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妙之处。
3.影壁
围龙屋传统建筑常用影壁屏风以遮挡视线,设计师则将其放大至通高的高度,将沙盘区与其后的洽谈区分隔,既巧妙地保留了影壁原来的作用,又于影壁上绘制反映当地古时劳作生息的水墨画,古意盎然,生动非凡。
4.百子瓦
室内细部装饰延续当地的文化符号,以粘土烧制成灰青色的瓦成阵列排布,取自当地百子瓦的形态,抒发对“家族”、“聚合”的敬重与依恋。
结语
客家传统建筑在漫长的岁月中,由居民自发建造而成并延续至今,显示了在特定环境中很好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产品升级的时代,保利·堂悦林语项目对于传统建筑文化在地性的传承与发展,由表及里地将客家传统建筑特色、文化元素呈现在众人面前,同时契合现代生活需求,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居住艺术相结合,体现出对特定地理空间条件、地理气候条件的“在地性”表达,以及对当地人家园归属感、文化的认同感的“共情”能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项目信息项目名称 | 保利·堂悦
项目业主 | 保利发展
项目位置 |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万绿湖大道南
项目面积 | 体验馆912㎡,展示区9500㎡
建筑设计 | 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 杨杰峰
主创设计 | 张兴凯
设计团队 | 李丁丁、石文浩、何士偲、金晶、刘燕、姜昊、左锐
室内设计 | 广州尚逸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摄影 | 胡明俊、景观邦摄影工作室、深圳视方摄影有限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