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狭小的国土上,住宅总能以“千奇百怪”的形态出现,没有扶手的楼梯和阳台,完全向外部敞开的房间,或者干脆整座房子一扇窗子都没有。但正如日本人所信奉的:一个好的设计会给人以尊严,他们总是在狭小的空间里最大程度地让自己“住得舒服”。本期周刊精选了五个日本住宅设计的案例,这些住宅位于拥挤的城市环境中,被周围的房屋紧密包围,但它们善于利用空间,总能进行一些聪明而有意思的创造。
2019-11-11《建筑中国周刊》 日本 住宅  阅读:4980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的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土壤,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博物馆,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为城市的发展注入灵魂。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博物馆也随之呈现出生机勃勃之态,在城市文化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本期周刊,精选了各国5个博物馆案例,设计师们从各自专业的领域出发,塑造和传播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
2019-10-26ARCHINA 博物馆 科技  阅读:3772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70周年大庆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巨变与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商业建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也日渐深入。它就像一个人的心脏般,承担着为城市造血的角色,为城市源源不断的注入更多活力。本期周刊精选了5个商业项目,我们将走进“崛起”中的商业建筑与中国城市。
2019-10-15《建筑中国周刊》 商业建筑  阅读:5328
截止2018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9.58%,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为了缓解城市蔓延病,越来越多的城市从只注重经济发展,向兼顾生态环境建设转变。而城市公园作为衡量城市整体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则是在这种情况下走向了蓬勃发展阶段。中国的这场“公园运动”或许来的有些迟,但可喜的是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其中。本期周刊,我们将走进这些城市公园。
2019-08-17《建筑中国周刊》 城市公园  阅读:6295
在世界各地旅行,那些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教堂建筑都是游客的必定选择之地。教堂建筑比起他的使用功能,更需要通过空间的营造、光与影的变化等突出其精神属性。本期周刊,精选了国内外五个教堂建筑设计的案例,如果你只知道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你就OUT啦,快带上你的他(她)去感受一下各地教堂的独特魅力吧!
2019-08-08《建筑中国周刊》 教堂建筑  阅读:2722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为城市带来便捷的同时,同质化的问题也异常明显。城市个体之间的区别越来越模糊,城市越来越趋同且难以辨认,如何更好的突出城市个性,成为了现代城市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可以浓缩、凝聚、集中反映和折射、代表城市总体特征的地标项目就显的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公众标识,还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本期周刊精选了5个地标案例,从公共空间到酒店、商业综合体再到体育中心、商务中心,虽然承载的功能不同,但都不同程度的成为了城市空间秩序的协调者和城市特色文化的表达者。
2019-08-02《建筑中国周刊》 地标性建筑  阅读:2681
商业建筑是城市魅力与形象的标志,是城市中最富有活力和时尚聚集的公共空间。由于其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城市魅力突出的展现作用,商业建筑逐渐成为了行业的焦点。而对于建筑师这一群体而言,他们会更多的关注如何创造富有吸引力的成功商业建筑。本期周刊精选了5个案例,无论是体量巨大的综合体或特色浓郁的社区商业中心都在设计师的创意中提升了价值,探讨了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关系。
2019-07-19《建筑中国周刊》 商业建筑  阅读:4552
城市综合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优化组合,共同存在于一个有机系统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城市综合体伫立于城市街头,如雷贯耳的有巴黎的拉德芳斯、德国索尼中心、香港太古广场、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广州中山路、深圳老街……他们既是城市的形象名片,也担当着城市发展起搏器的作用
2019-07-13《建筑中国周刊》 城市综合体  阅读:6334
又一年高考结束了,眼下正是高考学子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在选择学校时,除了对师资力量的考量,是否有自己喜爱的专业,校园的“颜值”也成为他们考量的重要因素。本期周刊,精选了5所大学校园案例,都以不同的姿态演绎着独特的魅力,或许看完会有你想pick的校园“颜值”哦。
2019-07-08《建筑中国周刊》 学校建筑  阅读:4105
在北京老城复兴过程中,对北京胡同等旧建筑物的改造一直都是热点话题。北京胡同因其自身的历史价值,在拆与留中一直处于敏感地带。胡同的现状并不能很好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但胡同本身具有的多样性的城市文化和自发生长出的充满生机的城市生活是需要保留的。所以很多建筑师投身其中,以做实验的姿态来改造胡同并赋予其新的功能。本期周刊,精选了五个北京胡同改造的案例,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可以一探什么样的胡同改造是合乎情理的,是民之所向的,是未来城市更新中真正需要的。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系统,诱导城市开发向良性发展,增强城市舒适性的作用。最早的城市公园兴起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如今随着城市空间的大量开发,通过拆迁来建设一定规模的公园因成本太高不太可能,很多城市公园利用原本废弃的场地或者尚未开发的城市地带重新规划出一个新的丰富的生态空间。
2019-06-15《建筑中国周刊》 城市公园 案例  阅读:7321
中国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上海、北京、天津、大连、烟台等地开始兴建老年公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很多养老公寓已经不再是独立的慈善或福利机构了,而变成了一种社会需求。此后,除了由国家建立的,各种由社会、企业建立的养老公寓在各地也相继出现。在由政府主导到市场化开放运营的转变过程中,养老需求也在升级,从满足基本养老的刚需,到提供全龄段一站式的高品质养老服务。面对需求,我国的养老建筑也在不断的做出升级回应,虽然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但可喜的是看到了他们不断的努力。本期周刊精选了5个养老建筑案例,与大家共享。
2019-06-07《建筑中国周刊》 养老公寓  阅读:4171
在我国城市更新的浪潮中,我们的乡村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许多建筑师投身其中,从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活化、乡村活力的提升、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等视角,推动乡村的建筑、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全面更新。本期周刊,精选了五个乡村更新的案例,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可以一探不同乡村目前的发展现状,为未来乡村更新与保护的应对策略提供一些思路。
2019-05-26《建筑中国周刊》 乡村更新  阅读:8043
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思想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发展,一些处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厂房逐渐被边缘化,另一些又被城市中其他功能区所包围,变成城市中心。面对城市化发展不可逆的趋势,如何慎重的对待这些历史遗留下的空间,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攻克的问题。面对这个全球化的问题,本期周刊精选了5个由工业厂房更新的案例,在设计师的巧思设计下,这些工业厂房都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生活需要美好的食物来安抚胃,来消减一天的疲惫,和亲近的人共享一餐美食更可以拉近距离,疗愈人心。所以认真对待一餐食光,就是认真对待生活。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食客对“食“的追求超出了食物本身,就餐过程中的体验感也成为评价一家餐厅好坏的判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餐厅在注重实效合一的同时,形成了各自鲜明的风格。本期周刊,精选了五个餐厅设计的案例,他们以其清晰的设计理念,为食物和食客搭建起一个食之怡然的亲切空间。
2019-05-11《建筑中国周刊》 餐厅  阅读:4695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办公场所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惊喜的看到许多企业正在赋能空间新的使命,让空间不再只是具备场所的使用功能,而是更多的体现企业前沿的文化理念与多元性的企业精神。本期周刊,精选了五个企业总部室内设计的案例,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可以一探不同行业前沿企业总部的独特魅力。
2019-04-27《建筑中国周刊》 办公室室内  阅读:3559
3月末,日本超人气艺术团体teamLab在最近开幕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5号罐开启首秀。本次展览取名为“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在1200平方米的巨大展览空间中,teamLab以自然元素“水”与“花”为主题,为人们打造了一个大型沉浸式互动艺术作品。随着此次展览受到的超高关注度,由五个废弃机场储油罐改造成的场馆也成为了沪上文化休闲打卡的新坐标。
2019-04-13《建筑中国周刊》 展馆  阅读:5656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自然首当其冲迎来了存量时代,城市社会空间重组迫在眉睫,而上海选择以“绅士化”的方式对城市进行再升级。从传统弄堂街区到工业工厂,每一次的更新都是对上海这座多元城市的再次“唤醒”。
2019-04-04《建筑中国周刊》 上海 房地产 绅士化  阅读:8228
反观人类的文明史,会发现人类与建筑是共生的,建筑师不断的实践着他们的理念,改变着空间的形态。直到20世纪后,一座座钢筋水泥的城池拔地而起,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随着这股现代设计的浪潮,住宅的形式也是千姿百态,成为人们生活方式很重要的一个体现。
2019-03-24《建筑中国周刊》 住宅  阅读:4551
中国人对美还是有向往的。说起中国的美术馆发展史,虽不及欧美等国家来的悠久,但对当代人所产生的影响却是空前的,审美逐渐的“民众化”,不再是部分阶级的特权。而过程中,人们对美术馆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人们不仅会注重美术馆空间内部的体验感、舒适性与逻辑性,也更多的关注到美术馆本身的建筑形态。
2019-03-16《建筑中国周刊》 中国 美术馆  阅读:6290
推 荐 / Recommend   [加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