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动人心的纪念性场所设计!
阅读:14370 2018-04-08

清明节假期景观周推出一篇

10个纪念园&墓园纪念性景观设计 | 清明节专题

颇受设计师欢迎,

现再次整理推送一篇优秀的纪念园和墓园设计。

意大利古比奥墓地


"向天空开放"



古比奥墓地的扩建是意大利最重要的中世纪城市墓地扩建项目之一,在城市中重新定义了本身的意义与地位。建筑师Andrea Dragoni受到James Turrell系列作品Skyspaces的启发,建立一系列独立于墓地,能让人放松,反思的艺术空间,这些空间顶部均有正方形朝向天空的窗口,从黎明到黄昏,光影变幻。

©Alessandra Chemollo_ORCH & Massimo Marini


这一方天,让人仿佛挣脱地球引力,到达另外一个层次:心灵的束缚被解开;视野和思维得以远游;精神被深层次洗涤和升华。这系列十分特别的空间与建筑紧密关联。William Richard Lethaby说人类置身大千世界中难以整体理解世界,只有先摆脱周遭,才能理解去它。从这个意义上建筑可以理解为世界的缩影,它代表了一种界限,我们可以通过建筑,去感受世界的存在。


德国鲍姆舒伦韦格火葬场

"沉重的精神与清亮的光"



建筑的所在原是合并前东柏林的火葬场,两边除了无法透视的密林外几乎再也没有什么了。至此,城市边缘尚存的一丝喧哗嘎然而止。这里是火葬场,也是墓地和教堂。柏林建筑师Axel Schultes和Charlotte Frank将建筑巧妙地与感官,物质和文化相对立起来,营造出适当的气氛。百叶窗、混凝土与建筑物表面的光线形成鲜明对比。每个柱子都被明亮的日光环绕着,它穿透了大厅的混凝土屋顶。



©Mattias Hamrén


Shultes Frank Architeckten声称是受到马格里布清真寺(Maghreb mosque)的影响:“在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空间中,柱子以及它们发光的柱头是唯一可供人联想起神的世界的东西……而这个建筑所要做的无非是要将古老的石头,它所蕴藏的沉重精神与光之天使的轻亮合二为一。”


比利时霍夫海德火葬场


"红色丛林"



项目位于广阔平原上的一片沼泽盆地之中,视野非常开阔。RCR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便是在这样环境的水面之中置入了一个长条形的混凝土方盒。整个区域有两个有步道连接的墓园,人们在漫长的步道中行走,强化了悲痛的情感,为告别仪式做准备,而这一切都是在自然之中发生的。



©  TIM VAN DE VELDE

混凝土方盒被设计师模拟成了炽热的红色,采用彩色混凝土来构筑,与当地富产的铁矿石的色泽相近。在混凝土方盒外悬挂的一系列经过扭曲的扁平钢板,似希望为人们提供在丛林中穿越时所具有的那种虚实相间的体验。


西班牙伊瓜拉达墓园


"生命长河"



墓园位于距离巴塞罗那中心城区67公里的小城伊瓜拉达(Igualada)城郊,周边是小城的工业厂房区。恩瑞克·米拉莱斯(Enric Miralles)将墓地从功能上划分为三个部分:入口处是一个由石块和半球型山包组成的大地景观,石头被摆放成一个不断向内旋转的螺旋线;一个依据地理走势而建的墓群和一个小型的礼拜堂。




整个墓群在形体上如同是一条人工挖成的峡谷,高度上的变化令墓地同周边工业环境相分离,以便打造本身肃静的氛围。沿山而建的曲线走向,让墓群宛如一条“生命长河”。广场和步道铺地,由旧火车铁轨枕木和水泥构成,枕木凌乱的组织方式,仿若在冥河里不知归途的灵魂。设计者之一米拉莱斯英年早逝,最后葬在了伊瓜拉达墓园的一角。


日本风之丘火葬场


"生命的极致"



风之丘火葬场就位于日本中津市郊区山国川岸边的一片高地上,北面可望见中津市的街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附近居民的火葬场,并集中了一座座坟墓,大凡谁家有人亡故,都把这里作为殡葬的首选之地。槙文彦(Fumihiko Maki)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为死者提供充满同情和尊严的气氛。



在空间的组织和室内外的关系处理上,除了桢文彦一贯对庭院惯用的手法外,明显留有东方思想影响的痕迹。在风之丘火葬场里,有一个满栽植物的前院、一个水庭,加上休息厅外半开敞的庭院,三个院落。传统日本庭院的审美观建立在禅宗哲学基础上,追求一种“空”“虚”“无”的境界。


穿透暴力弹孔的凝望-Gordan Lederer纪念碑




NFO建筑事务所与雕塑家Petar Barišić合作的戈尔丹莱德勒纪念馆,在克罗地亚的科斯塔伊尼察市Čukur山上对外开放。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1991年8月10日在此被狙击手结束生命的戈尔丹莱德勒。



克罗地亚电台 HRT于2014年宣布了 Gordan Lederer纪念碑的公开竞赛,作为一个标志,记录90年代克罗地亚战争期间,HRT摄影师和和摄影记者死亡的地方。



1991年8月10日,摄影记者 Gordan Lederer 在克罗地亚巴尼亚地区的 Čukur 山上拍摄时,被一名狙击手射杀。



竞赛获胜方是 NFO建筑工作室和雕塑家 Petar Barišić 的一项名为“破碎的景观”的方案。纪念碑于2015年揭幕,纪念Lederer逝世24周年。



Gordan Lederer 纪念碑形成建筑与雕塑之间的多学科交互发展。这种二元性在开发项目的同时将不同的方法结合到同一个主体,从多个方面了解问题。



一开始设计方向很清晰,Lederer 已经选择他生命最后一程的归属地,这将作为项目的基础。 Čukur 山的方位可以望见美丽的乌纳河谷,这是所有概念的起点,是或多或少成功的原因,同时也是项目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讨论和草图记录了大部分通向最终简练有秩序概念的创作过程,通过不必要图层的意义或者表现力,但依旧保留个体创意语言的可能性。

纪念碑“破碎的景观”包括一条小路和一个破碎的相机镜头。路径设计表示 Lederer生活的道路,在铺设草皮的混凝土地板上加密。

混凝土板通过黑色的钢框架“链接”,每块板上雕刻有 Lederer的生命年份作为电影帧的解释来编码。 



纪念碑上的座椅被最大程度减少,作为路径的一部分从地面缓慢升起。通过在纪念碑上上的文字“ ……清晨是平安和温柔的,一道明亮的忧郁,穿透 Gordan Lederer的双眸到达黎明的 Banija……”游客看着这个镜头陷入沉思。



这个孤独的镜头被投掷在高原前的草地上,指引游客望向山谷,这里是 Gordan Lederer拍摄“最后一个镜头”的地方。玻璃膜被一个狙击手射穿,阻挡游客目光停留,让他们在这个位置直面当年的事件。同时这个完美的不锈钢圆圈表示生命的连续性,将24年前相同位置拍摄的景观框于此。从乌纳河谷望去,破碎的镜头反射闪耀着的阳光, 这个纪念碑逐渐消失。 


该项目被提名2017年欧盟当代建筑奖——密斯 ·凡德罗奖!


材料产品介绍

道路由混凝土板组成,草地上放置着黑色钢框架。每块板上都雕刻着 Gordan Lederer逝世的年份,纪念碑平台顶上10米放置有三层安全玻璃,共4厘米厚。中间的一个被狙击枪刺穿,外层玻璃层包裹它。镜框由不锈钢环(74x59厘米)制成,外径为4米。镜头放在草地上,总高度为4米。


麻省理工大学的肖恩•科利尔纪念碑


这个纪念碑为麻省理工大学的校园,是为纪念在2013年4月18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中枪身亡的肖恩•科利尔校警而建造的,利用这个永恒的结构铭记这个悲剧——通过展现团结力量概念的结构将“克里尔坚强(Collier Strong)”转变成一个纪念空间。



这个纪念碑是由32块花岗岩石块组成,构成一个5向石窟。石块之间相互支撑构成一个内部反射的中空拱形结构,受张开手掌的启发建造,向外指向校园。中空空间设有一条通道、一个标志和一个光孔,重新构建该区域。重要的是这个纪念碑将古老的石块砌筑技术与新的数字建造技术和结构计算技术结合建造出一个空前的形状。



于特岛惨案纪念之环▼

追忆之环▼

 Hörnli 公墓▼

- END -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