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NA专访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裁 Ake Iverfeldt:“培训培训师”项目助推中国建筑节能产业发展
阅读:1503 2011-10-11

 
媒体:《建筑中国周刊》、ARCHINA建筑中国网

时间:2011年9月20日

地点:上海国际建筑文化传媒中心(ACMC)

受访人:Ake Iverfeldt 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裁;张永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理事

记者:顾茹彬

 

 Ake Iverfeldt


张永明

 

背景资料:

SWITCH-Asia由欧盟委员会成立,以鼓励改善亚洲地区工业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来培养亚洲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减少贫困为目标的项目。“Train the Trainers(培训培训师)SWITCH-Asia的重要内容,由欧盟委员会的Euro Aid合作办公室资金支持,中国欧盟商会,瑞典环境研究院和同济大学为其项目合作方。

SWITCH-Asia“培训培训师项目旨在通过培训、研究和政策三种渠道,和政府机构、企业等建筑行业决策者分享在能效,建材标准和安装技术方面的国际经验,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训是项目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着重适合冬冷夏热气候区域的技术,常规的理论培训以外,更侧重于实践培训,改变人们传统的关注建材忽视施工技术的观念。


此次接受采访的
Ake Iverfeldt为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裁,长期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建筑和可持续城市规划。因为在建筑领域的卓越贡献,而成为瑞典绿色建筑委员会董事会、瑞典零碳住宅中心董事会成员,以及瑞典环境研究所控制气候变化专家。919Ake受邀代表SWITCH-Asia “Train the Trainers(培训培训师项目)在浦东干部管理学院发表欧洲建筑可持续发展政策和应用方面的演讲。

同时莅临上海国际建筑文化传媒中心接受采访的还有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理事、SWITCH-Asia “Train the Trainers”培训培训师项目中方项目经理张永明,以及中国欧盟商会SWITCH-Asia “Train the Trainers”培训培训师项目领导Silvia Sartori

那么,项目的究竟是如何开展的,成果如何,将对中国的建筑市场产生何种影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于20日在上海国际建筑文化传媒中心对Ake Iverfeldt以及张永明、Silvia Sartori三位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建筑中国周刊》:Ake
先生,可以描述下19日在浦东干部管理学院的演讲吗?大致针对哪些目标群体,包括哪些内容?

Ake Iverfeldt:
演讲主要针对的目标群体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政府官员,演讲内容是在
2月份上海召开的中构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环境支持研讨会的基础之上所做的更新,主要是欧洲在建筑节能政策方面的现状。演讲以1993年颁布的《欧盟2020建筑节能减排计划》作为切入点,希望向中国政府官员阐述欧盟实现的建筑节能政策模式以及相关的技术法规,包括自02年以来欧盟成员国达成一致的新能源及建筑节能方面的规划和白皮书。

当然,这些法规在欧洲只是推动建筑节能的一个驱动力,更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力量来自于很多私人机构。虽然建筑节能目标是崇高,但通过一些实际运行案例可以发现,欧洲不仅仅实现了低碳减排的任务,同时也为房产商创造了盈利空间。对此,我给政府官员介绍了一个在瑞典Malmo的可持续发展社区的项目案例,它运用到很多被动式建筑的设计,仅在设计层面上就已经为房产开发商节约了200万元,而房屋建成后的整体运营中一共节约了1500万元。

另外,我还为政府官员介绍了一栋在欧洲的八层木结构住宅,这是欧洲的第一幢满足了防火要求的被动式木结构住宅,我们从设计阶段就参入了建筑节能的改造。被动式住宅,欧盟委员会对它的定义是几乎达到零能耗。从技术层面来看它需要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良好的维护结构的安装,这是我们目前正在中国进行的,也是同济正在推广的;另外就是房屋本身能产生一些能源。因为我们对整个建筑结构安装技术的提高,使我们对于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依赖性降低。

我们在Stockholm也正在推广一种能源的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它去管理不同的新能源,例如雨水回收、自动温控等,于是就能实现对这些房屋使用的所有新能源的智能化管理,这套系统我们目前使用的是西门子的,以上这些内容就是我在演讲中向中国政府官员介绍的。

《建筑中国周刊》:就中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尽管政府也在陆续出台各种鼓励政策,但事实上开发商对于节能建筑的投资热情还是不高,动力依旧不够,请问张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的?


张永明:目前很多节能行为都是政策在驱动,如何转化成开发商自主的需求?这就是我们这个项目要传递的理念,我们尽可能地告诉所有的建筑师和开发商,自己不仅仅是在赚钱,也是在为社会作贡献。诚然,引进国外的新技术需要一笔一次性的直接投资,会造成短期内的成本提升,但我还是强调,长期来看费用将远远降低。

《建筑中国周刊》:
为什么会选择欧盟商会和同济大学作为项目的合作伙伴?欧盟的这一套节能体系又是如何运用到中国来的?

Ake Iverfeldt:
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欧洲在节能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欧洲的地域条件可能更加适合我国的北方,而并非可以全部套用到整个中国,因此我们需要联合研究。在中国,我们可以参照欧洲的节能理念、研究方法,从而根据区域划分不同目标。针对北方,我们可以根据欧洲的相似地理环境直接进行节能,而对于冬冷夏热的华东地区,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在低能耗下提高室内舒适度。

我在演讲时也是这么说到,并非所有欧洲的技术都是最好的,在这个项目的框架内,我们只是推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那一部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选择一个本土的合作伙伴。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展示一些欧洲的商业模式,而中国政府则根据我们的阐述来制定政策,最后的实施要由私人企业来完成。

《建筑中国周刊》:培训培训师项目在华东地区实施至今有两年多,它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

Ake Iverfeldt:
在项目的实际运营和项目的最初设定基础上,我们做了一系列拓展,所以我们对总体结果是非常满意的。这个项目一开始只是针对建筑企业,但在后来的实际运营中逐渐发现,我们应该去扩大它的影响力。于是项目不仅扩展到了其他城市,更是在政府官员层面得到了积极的反应。

张永明:
我们的项目实施至今已经培训了1000多名行业相关人员,大家都很乐意接受我们的培训。但是中国的市场太大,在上海去年一年中就有四万多座工地,我们不指望短时间内能有质的飞跃,对于逐步逐步的改变我们还是相当满意的。

《建筑中国周刊》:请问张老师,我们都知道落实建筑节能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设计师也好,政府官员也好,开发商也好,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利益驱使,都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促使他们接受这套理念,但是施工单位,包括一线施工人员应该如何去影响他们?


张永明:
无论多么优秀的设计,真正的落实还是在于一线工人。目前中国的现状是建筑行业很多源头人群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唯独施工人员。因此,我们就要弥补这一缺失,对施工单位的管层管理进行培训,将按照国际标准程序的技术和技能传授与他,再由他去培训一线工人。


虽然在中国通过拜师,经过几年也可以学到很好的技术,但在快速发展背景下,我们还是非常缺少成熟的工人作为师傅的。例如防火岩棉技术,在国内许多人还不知如何去贴的同时,外国已经运用了
40多年。因此,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必须变革。那么,传统模式下无法教授到的知识就由我们来补充。

《建筑中国周刊》:目前,
培训培训师项目除了外墙外保温的培训以外,还做过其他方面的培训吗?

张永明:
更多的培训内容我们也一直在进行,今后可能还会在遮阳、电热泵、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开设一些实践的培训场地。近阶段,同济正在开展卓越工程师的培训计划,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毕业后不仅仅拥有充裕的理论知识,更可以直接面向工程。所以,我们的目标群体除了中小企业以外,还包括了院校学生。

《建筑中国周刊》:越来越多的有关绿色的认证、证书出台,是否会导致建筑企业或者建筑师刻意去迎合标准,为了达到标准,渐渐忽略了设计的初衷?


Ake Iverfeldt:
当然这样的风险是会存在的,但我认为,在市场化的发展下,这样的认证更多的不是作为成本,而是作为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它是给建筑增加附加价值。瑞典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的CEO曾说:没有这个证书,我们的房子无法销售。所以,当它融入到产业链中,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颁布这个证书作为销售环节的一种凭证,我们就能很好的避免这种风险。为我们也更希望把这种认证作为质量保证证书,就如其他销售品一样。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