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将给建筑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阅读:3716 2020-04-02

  导  读  


不管是“非典”还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是关键环节。作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建筑”已不仅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空间,更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屏障。



“非典”淘大花园事件的启示

2003年的香港,一个叫做淘大花园的小区,总计有331名患者感染非典,死亡42人,是全球著名的非典重灾区。根据事后的调查,淘大花园每栋建筑都有8条直立式污水管,用于收集整栋楼同一编号的污水。这条直通整楼的排污管,将同一编号住户的命运串联在一起。


由于大部分居民家庭卫生间的地台排水口U型聚水器是干枯的,不能发挥隔气作用,最终使小区污水排放系统成为了传播病原体的隐患。不仅如此,由于小区居住密度大,当启动浴室内的抽风扇时,空气还会从污水管经地台排水口倒流进入浴室。浴室的抽风扇还会将这些含病毒的气溶胶排放至相邻单位的天井中,使病毒进入其他楼宇。


640.webp.jpg

03年SARS从排水管道系统进入居住单元示意


值得庆幸的是,“非典”中发生的这起“特殊感染事件”给了我们足够深刻的教训。17年后的今天,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未发生类似程度的严重传播感染事件,某种程度上,这必须归功于我国建筑发展已经取得的长足进步,通过严格执行相关防疫措施,绝大部分建筑都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建筑空间和环境造成的交叉感染。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都会对城市环境和建筑设计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黑死病对英国居住建筑空间结构的影响

14世纪中叶,黑死病横扫欧洲,并在英国得到大规模爆发。在当时,私人居住空间的缺乏、居住条件拥挤是英国住房的典型特征。据资料记载,在中世纪英国最繁荣的城市——伦敦,多人挤在15英尺的蜗居中。不仅如此,当时城乡住房内部缺少必要分区、空气流通不畅都为黑死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由于石材昂贵,大部分普通民众通常用木材搭建主体结构会选用篱条、麦秆、泥土和泥浆等材料筑墙,用茅草、芦苇等铺成屋。这种建筑材料为鼠类和跳蚤提供了合适的繁殖场所,使其可以和人类密切接触。


640.webp (1).jpg


黑死病的大范围流行显然促进了英国大众对居住条件的转变。14世纪后,英国住房的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单双层多房间住房逐渐普及,房屋功能空间划分明确。以14世纪英国新兴富裕农民的典型住房形式——韦尔德式住房为例,中间为开放式大厅,两侧的上层为卧室,下层是配房、储物间与食品间。其次,住房内的私人空间得到重视,并且房屋建筑材料质量也得以改善,建材由草木结构变为石木结构。


种种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都有效遏制了黑死病的传播,而且时至今日,你也可以看到很多采取类似空间结构的居住建筑。



军团菌引发对“健康建筑”的思考

1976年正值美国建国200周年,然而当年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却是一种神秘的费城流行病“军团症”。肺炎、高达41摄氏度的发热是这一病情的典型特征,庆幸的是病情并未二次爆发,而且军团症患者的病没有蔓延到他们的家人和朋友身上。最终,这次疫情有 221例确诊病例,其中34例死亡。病情爆发6个月后,医生和科学家才找到军团症的元凶——一种从未见过的细菌机体(后定名为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


640.webp (2).jpg

1976年美国媒体关于“军团症”的报道


在后续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当时军团症的大多数患者都曾在费城贝尔维·斯特拉特福德饭店某个鸡尾酒会的房间里聚集过。根据这一线索,研究人员最终发现问题是出在贝尔维·斯特拉特福德饭店的空调系统上。


调查结果表明,贝尔维·斯特拉特福德饭店的冷却塔水虽然由市政自来水供水补充,但经过不断的循环蒸发,水质已发生恶化。爆发疫情的时间正值7月,空调使用频繁,导致冷却塔水温升高,军团菌生长繁殖活跃。最终,军团菌通过中央空调冷却塔工作时形成的含菌气溶胶进入中央空调系统。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吸入含有军团菌的气溶胶时,军团菌会进入肺部,并感染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在其中增殖并扩散,引起可致命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640.webp (3).jpg

军团菌在冷却塔中的传播路径


虽然研究证实,多数军团菌感染均与人工水环境如冷热水管道系统、空调冷却水、空气加湿器、淋浴水等有关。但时至今日,军团菌病症的防治依然还是世界性难题,自发现军团菌以来,全球范围内都已有多起军团菌病暴发流行及散发病例报道。据估计,美国每年有8000~18000人因肺炎型军团菌病就医。


而军团菌传播路径的发现,也直接成为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病态建筑综合症”(简称“空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从这时起,全球对“健康建筑”的理念和技术研究全面启动。



后疫情时代,建筑将迈向“绿色健康”化


回到此次疫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约瑟夫·艾伦博士前不久就指出:健康建筑有助于抗击新冠病毒。关于健康建筑,2016年, 我国首部健康建筑技术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7]发布并于2017年1月实施。按照《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定义,健康建筑指的是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公众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


640.webp (4).jpg

健康建筑标识


健康建筑的发展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健康建筑的发展工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清勤介绍说,现有的与健康建筑相关的标准有英国、美国的健康住宅15项指标,美国、法国的《健康建筑建造指南》和中国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等。我国的评价标准是以融合性、引领性、可感知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收集整理了53家权威机构和65位专家的252条意见编制而成的,开创性地整合了全装修、绿色建筑要求、室内空气质量高要求、室内空气质量表观指数、厨房空气污染物专项控制等亮点条文。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倡导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包括防疫在内的建筑功能各个方面都做了提升。绿色建筑要求自然采光、通风防霉、充分日照,给疫情防控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此外,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3月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的绿色建筑发展要以人为本、以适应人民群众对建筑健康环境不断提高的要求为目标。


2003年的“非典”让我们意识到了建筑通风、给排水等条件对公共空间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14世纪的英国“黑死病”爆发促进了人们居住空间结构观念的转变,1976年的“军团菌”更是让人们开启了对“健康建筑”理念和技术的研究,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又将给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和健康建筑带来哪些启示?


来源:城科会绿建中心  ,ID:csus-gbrc,

转载已获授权,十分感谢原作者的悉心编写。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