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住居|学术前沿|从「改造」到「再生」:日本老旧住宅再生案例的几点思考
阅读:3723 2023-06-05

老旧小区应该怎么改?

群岛读书会VOL.29


在当前各地减量发展、既有存量住宅小区成为承载城市居住主体的背景下,面对量大面广、建造时代不一、基础设施不同、居住状态复杂的老旧小区,如何统筹推进治理更新?如何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绿色低碳、激发城市活力?如何保证老旧小区中的居民安居乐业?这些都是全社会长期面临的任务。老旧小区成为当前国内城市更新中的重要领域,国内各城市正在广泛开展实践。


由清华大学黄鹤副教授等专家学者编写的《北京老旧小区更新研究》依托北京老旧小区更新的大量实践,系统梳理了北京住区发展的历程,从历史演进的脉络中研究老旧小区更新的需要与特征,并侧重老旧小区的物质环境更新,对其构成进行了分类梳理,辅以政策法规与技术规范。全书采用技术指引加实践案例的编写方式,配合以大量的图片、照片,使得老旧小区更新中的众多工作得以生动呈现,出版后,收到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很快进行了第二次印刷。


群岛读书会以本书出版为契机,特别邀请住宅领域的专家和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广州的规划设计者,就老旧小区更新的研究及实践展开讲座及交流。


老旧小区应该怎么改?

群岛读书会VOL.29

我院刘东卫总建师受邀参加本次群岛读书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从「改造」到「再生」:日本老旧住宅再生案例的几点思考》

刘东卫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1

改造更新:城市与住区再生

日本从团地的建设者—1955年住宅公团开始,1981年日本住宅公团和宅地开发公团进行合并,成立住宅·都市整备公团;1999年该公团改名为都市基盘整备公团;2004年又改名为UR都市再生机构。新的都市再生机构成为独立的行政法人机构。正如其名称“都市再生” 的,新机构的首要目标也不再是开发建设新的住区,而是在已有住宅库存的基础之上,为都市空间的改造和升级注入新的再生活力。UR都市再生机构统筹城市更新、推动日本老旧小区综合性更新,并通过先进的产业化技术和部品手段解决既有建筑的不同层级再生,全面提升了居住品质和性能。2007年都市再生机构公布了《住宅再生·再编方针》,确定了“全面建替”“部分建替”等团地再生途径与方法。


住区再生与住宅再生:建替えやリフォーム、重建和改建


在建筑学领域,东京大学松村秀一教授提出“建筑再生学”理念,《建筑再生学》一书中将建筑再生定义“对既有建筑进行一定的改造活动,无论程度如何只要是使建筑物丧失的功能重新得到满足,均可以称之为建筑再生”。日本建筑师青木茂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提出以“再生建筑的五项原则” 为核心再生建筑思想,以建筑再生理念与方法实现了既有价值与面向未来的品质提升和长寿化使用。


住区再生与住栋再生:多元化与市场化


围绕社区生活中心的再造、生活相关设施的提供,引入养老、医疗等服务机构,以及交通和景观环境的改善等内容开展。进行修葺加固、安装电梯等,改造成为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宅。部分多层住宅进行推倒重建。用于原有团地居民回迁,剩下的土地面积则进行市场化操作,通过土地出让吸引开发商投资建设。

2

住区再生:建筑环境再生案例

赤羽台团地


赤羽台团地位于日本东京都北区JR赤羽车站附近,是日本UR都市再生机构1962年建造的公共住房,属于规模较大的住区。为了应对日本当代少子高龄化社会结构的变化,赤羽台住区2000年开始改建,2006 年第一期回迁完成。


赤羽台团地主要目的是以解决建筑的老化和抗震,结合地理位置的特性进行新住区规划。继承住区原有规划结构,在紧邻交叉的道口和景观轴线的地方采取弱化围合布置的手法。在当时以行列式布置为主流的年代,其围合式院落的布局可以说是推陈出新的方案。项目内部空间设计的理念则是创造可以安心长久居住、符合当代新生活方式的居住环境,形成开放住区环境,建造让回迁住户与新住户双方都满意的住宅,为多代人提供共同生活、交往、交流的场所。改造完成后,住区内的公共空间成为有效的积极空间,形成了丰富的休闲交往空间。


项目单体设计充分考虑丰富外立面效果,展现出多元化的价值观。同时设置了两层高的架空层及连接大楼梯,舒缓大体量新建筑带来的高密度,与原先舒缓的低密度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项目选用SI大空间结构体系,增加主体结构耐久性和填充体灵活适应性,为套型多样性选择和全寿命周期变化创造条件。


荻漥团地


荻漥团地再生是日本可持续建筑理念指导下的绿色低碳型公共住宅实践典范。始建于1958年,2002年由日本UR都市再生机构开始对该地区的进行重建策划,并于2009年动工,2011年3月完成重建。


可持续再生更新既要把住区作为形成街区的有机体,又必须与既有街区相协调,其塑造的整体形象要与所处城市环境相一致。荻漥团地整体规划从环境、景观、防灾、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考虑,形成了四条主题鲜明的轴线将住区与城市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进行保护及适度开发,同时又保持居民原有生活方式和对环境认知的延续性。除了实施公共住宅工业化特征外,最主要在于为居住者创造一种低层、低密度的宜居环境,体现对基地所处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共生。


荻漥团地再生是日本公共住宅绿色低碳实践代表项目,综合应用了大量集成技术。设计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尽最大努力保护既有地形、土壤、树木、水面及保障动植物生存环境。既对当地原有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也是对原有住区环境美好记忆延续。 可再生和重复利用的、洁净的自然能源,以及提高太阳能、浅层地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重,降低石化能源消耗,让可再生能源走入每一户家庭。综合各项新技术、采用新设备、运用新能源和新媒介,使住区实现可持续建设。


多摩平团地


多摩平团地始建于1958-1960年,位于东京都日野市,人口约 18万人,面积为 27.53km²,住户约2790户,247栋住宅。团地周围有市立医院,小学、中学、幼儿园以及多个公园。随着住宅的老化,团地内设施日渐陈旧,在老龄化和少子化不断严重背景下,团地问题越来越突出。


多摩平团地再生规划主要由政府引导,市民和居民也参与其中,并招募民间开发商加入。规划旨在整合区域资源,重塑地域魅力。2011年,UR都市再生机构对团地内的五栋空楼开展了改造。再生机构把这五栋楼分为三个部分,并引入三家民间公司进行各自更新建设、集成各种优良部品技术。


多层级的综合更新措施,构建与城市周边地域内的绿化网络、加强医疗、文化等设施建设。在建筑楼栋方面,对住房本身进行加固、改建、无障碍设计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建设了满足社会、地域生活需求的公共设施,提供高龄者和育儿家庭所需的便利设施。住区环境方面力图营造安全、欢乐、多元的居住环境,吸引多年龄层入住。多摩平团地再生规划中发挥了政府引领作用和多方合作机制,通过提升了环境质量与文化环境等来强化住区品质与活力。

3

住户再生:内装INFILL再生案例

无印良品xUR


UR都市再生机构于2012年与无印良品合作,以「MUJI×UR : renovation project」作为主题,让这些建筑年龄达到40年的团地变成更适合现代人居住的空间。2015这个计画已经推行到全日本各地,以「活用、可变、自由」(生かす、変える、自由にできる)为核心概念,大幅改变旧有团地与原有空间限制,开发MUJI X UR部品与家具,使团地住居空间再次成为现代日本居住生活选择。

内装INFILL再生与部品技术



总结



推动城市住区更新高质量可持续、实现美好住生活的几点建议:


 No. 1  注重综合社会效益与住区更新建设可持续发展,全⾯构建城市与住区更新的系统性政策与制度体系。为建设提供⽀撑,统筹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No. 2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建筑再生学”理论方法,加快完善住区、住宅、内装更新的技术标准,提升住宅更新性能要求。


 No. 3  发展多元化更新再生的建筑全寿命设计建造技术,整体提⾼以居住性能为基础的设计与施⼯质量安全⽔平,提高住宅更新相关产品的供给质量。


 No. 4  聚焦住宅更新四大系统的更新薄弱问题与难点攻关,研发低碳减排与长寿命集成技术。


 No.5  加强研发更新的长期优良品质与运维技术,重点推动住宅更新相关优良部品产业与建筑产业化技术。


文章根据刘东卫总建筑师在群岛读书会VOL.29期发言整理


END


-------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在崛起的北京CBD和三里屯的光环之下,朝外片区的存在感愈发降低,朝外商圈的提升改造需求日益紧迫。
2023-06-09凯谛思Arcadis 更新 改造 商业建筑  阅读:3691
相比大胆地构建标志性建筑,改造和更新现有建筑是更值得和更具前瞻性的做法吗?Hassell新加坡事务所的资深建筑设计主管Razvan I. Ghilic-Micu概括了普通建筑转化为独特新地标的六大要素。
2023-01-15Hassell 建筑改造 更新  阅读:3997
2017年柏涛设计机构手册发布,深圳柏涛景观做为子品牌,LOGO图形采用 PTE(Peddle Thorp Environment)
2020-11-05柏涛景观 更新 柏涛  阅读:7361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