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被老旧社区包围着的、家门口的小公园,切切实实改善了街区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人性尺度的综合活动空间。人们得以在5分钟步行范围内,暂时摆脱嘈杂拥挤的环境,共享这个街区的公园,与相熟近邻聊人生家常,在这里共融共生、生生不息。
在空间规划设计上,实现“小体量 高格调”的品质化体验空间,注重消费场景的营造。社区商业具有目标客群清晰,辐射半径有限,体量小成为其重要的特征, 但体量小不代表分量轻,小体量也可以实现大作为。作为最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 的商业形态,社区商业开始逐渐扮 演人们生活方式提案者的角色,通过场景化的精心设计、业态品类品牌的科学筛选,社区商业可以为消 费者的全新生活方式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南横步行街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的核心地带,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希望创造一个有活力、有影响力、有凝聚力的创新街区, 打造贵阳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木月建筑事务所(MOON Architects)受邀成为南横步行街的一体化城市更新改造设计方。木月建筑事务所研究城市中的各种问题, 分析使用者的行为需求与问题,通过创新性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得以推广和普及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把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转换成空间趣味,通过城市更新唤醒城市记忆与活力。
位于颛桥的上海玻机幕墙有限公司(上海玻机)前身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上海玻璃机械厂,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老厂房园区,处于中心区域与城郊区域的结合处,并不属于典型的办公商业商圈,是一个轻量化厂房和职工居民区结合的街区环境。从原建筑空间形式和改造定位都可谓中规中矩,业主将原有厂房进行修正和改建,形成时下热门的共享办公空间,给园区带来新的活力。
云海大厦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宝庆路交叉口。淮海路诞生于1900年,被公认为上海最美丽、摩登、有腔调的商业街区,近些年的淮海路,随着IAPM,K11及新天地等新建或城市更新项目的陆续完工,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宝庆路则延续衡山路方向,将老法租界地块的小资调性在淮海路延展交汇。
H Code位於香港中環的核心地帶,以可持續的設計改造和功能重整,在喧囂更迭的都市背景中,成為糅合特色創意及型格生活的新地標。
文化印象 祠堂文化是我国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诠释一个村庄的时代文明。透过祠堂,人们可以约略看到一个村庄的发展。 项目位于龙岗中心区,万科天誉Ⅱ期东南角,属于万科天誉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东临天誉实验学校,北接是万科广场。 △基地区位 基地内各个祠堂间相对独立,公共空间利用率较低,环境氛围缺乏营造。 △基地现状 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理之所能及的,同时有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贝聿铭 演变 · 再生 · 融合 多方共建 方案启动之时,我们与项目建设方一起走访了原老西村村民,村长的一句话让我颇为感动,他说:“为了大家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积极的响应了城市发展建设。虽然大家这些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的乡愁却无法安放了;借着这次宗祠翻修,希望你们能多保留一些我们老西村的历史和文化,算是给我们这代人一点心灵寄托;同时也希望能多留一些历史场景给现在的孩子们,让他们知道以前祖辈生活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设计师说 。 正是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在方案设计之初与当地村民多次深入沟通,倾听诉求,了解客家文化及村落历史;同时搜集村落建筑及相关资料,结合现状祠堂的建筑布局与现有场地公共空间特点,最终完成了具有“老西村”特色的客家文化会客厅。 设计策略 整合客家祠堂与商业广场的分区,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利用城市广场作为客家文化的户外推广载体。 提升环境的同时,也作为市民公共休憩玩乐的城市广场。 △功能布局 传承 · 开放 · 多元 GND在本案景观设计中,从岭南文化及建筑作为切入点将新旧融合。将乡村聚落、农耕田园、民俗文化等元素注入到设计的细节当中。守护这些濒临被遗忘的岭南文化遗产,希望它们在经历了风月的摧残之后,依然能够焕发新的容颜,并且能够让更多的人得以走进其中,领略传统文化之魅力,感受地道岭南风情。 景观空间布局讲究,由内向外丰富。内部强调与建筑的整体感,延续传统院落文化、礼仪格局,保留“坊”," 巷",“街”等村庄印象。外围空间则以周边功能业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设置广场、景观小品、休闲座椅,丰富场地的空间体验,让人们能够参与其中与环境互动。 开阔前广场加强了这一场所的凝聚力,为日后的生活场景留足施展余地,如节庆聚会、民俗活动、百家宴等。乡土铺装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又富有变化,营造出一个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同时充满乐趣的艺术和生活空间。 △前广场生活场景插画 农耕文化展示区,紧临商业街与天桥大阶梯,设计考虑日后使用场景,营造放松、愉悦的开放空间。景墙将劳作场景以剪纸艺术形式趣致微妙的呈现。刻有各式农具的坐凳自由散落于空间,可供游客与居民在此休憩,旱喷让空间灵动且充满趣味。 △农耕文化展示区场景插画 △现代工艺与传统手艺:将非物资文化遗产剪纸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别出心裁的景墙设计,将农耕文化记忆自然融入现代生活。 村落记忆展示区,将老西村村落肌理,简化为图底形式,形成印刻村庄记忆特色铺装,营造空间识别性、延续原有的场所记忆。休闲坐凳中种植一棵点景大叶榕,遮阴的同时,形成空间的聚合性。 △村落记忆展示区场景插画 保留 · 复苏 · 创新 巧妙的运用岭南特色文化元素山墙、斗拱、青石板、青砖、瓦片、蚝墙、农具、岭南雕花、琉璃拼花等,通过设计重构,融入到景观设计中,点滴细节皆是岭南文化的缩影。 景墙融合岭南建筑的丰厚神藴,又通过色彩、材质、尺寸、细节的处理,使空间连续而富有变化。承载着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文化之间的沟通。 △客家方言墙场景插画 传统元素与现代材料结合,最美的瞬间是夜晚华灯亮起,整座景墙透着柔光。又与周围星星点点的柔和灯光环绕、渲染、交叠,形成过去与未来的连接,意境深远。 △场景插画 旧与新,自然与人工,精致与素朴,设计以谦虚之姿态回应自然,寻求平衡妥帖之美,从这里开启一条贯穿着传统村落人文与历史脉络的城市探访路径。 △总平面图 △设计手绘 △原创动图素材手稿 △设计过程 △施工现场 在本案景观改造过程中,探讨传统文明与当代建构的平衡关系。构建多元开放的公共空间,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让场地重新焕发活力,同时带动周边商业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游憩场地。 项目名称:万科客家文化客厅(西埔·客家文化走廊) 业主单位:深圳万科 业主团队:车迪、谷敬博、李庆秋 景观设计:GND设计集团 设计内容:城市更新 项目地点:深圳 龙岗 项目面积:5900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9年12月 主持设计:丘戈、钟永成 方案设计:罗峰、周江、袁冬阳、孙地旺、潘晓 施工图设计:谢宇玄 、农黄富、张祖熙、普邦园林 植物设计:曾凤玲、周萌 水电设计:周鹏 、普邦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