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末含福利
白露已至,仲秋伊始,渐入微凉。
手捧良书,仔细品鉴,静心冥想。
《展览实验建造》认为,展览应创造真实性,而不是复制他处的真实存在,且应由真实的空间和材料组成和构建。本期周刊,我们摘录了能阐述书中思考的五个代表性展览装置案例,让我们跟随着原作者张永和及其团队非常建筑的脚步,一起踏足艺术之境,探寻展览和装置设计中的那些思与践,本与真。
CONTENTS
01 影室
02 塑与茶
03 张永和+非常建筑:唯物主义
04 瓦拱
05 玻璃砖拱
“
在传统意义上,“图画”只是墙纸,而“建筑”之于图画也只是画框的延伸。在展览中,无论展品是图画还是物品,展出的都是艺术作品本身。而当建筑成为展览的主体时,如何在展览中给人带来真实的建筑体验则成为了需要探讨的问题。
”
By《展览实验建造》
01
影室
Camera
# 关于图画与画框 #
地点: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
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维维亚娜·雷贝格(Viviane Rehberg)
「影室」将影像作品以及建筑作品跨学科呈现,旨在将展品与陈列空间共置,将内容与情景共现,创造时空融合之感。
非常建筑在展览中将“画框”延伸为三维空间或微型建筑空间,人们可进入黑暗空间观看影像作品,同时置身于更加明亮的整体空间之中。
◎ 四个“影室”的总体布局
“Camera”在拉丁文中指“房间”,以此为据,展览中的四个小型展览空间被统称为“影室”,并以大众熟知的相机品牌“宝丽来”、“徕卡”、“尼康”和“海鸥”命名。每个影室都将作品的内容用一种特定的空间方式呈现给参观者,并用一种特定的材料建造,喻指对应的相机。
◎“宝丽来”由透明塑料布搭建,暗示公共空间的看台。
◎“徕卡”用金属板打造,由相连的两室构成。
◎“尼康”主要由镜子构成,用来反射图像。
◎“海鸥”由木质框架和宣纸建造。
当画框成为可栖居的空间,他不仅框住了镜像,同时也框住了看景的人。
非常建筑希望通过这四个“影室” 将人们带入展览,让他们的“看”与“被看”同时发生。另外,四个画框又相互交错,框住彼此,在视觉上链接起来成为开放迷宫,每个画框都引导着观众进入另一个画框。
02
塑与茶
Poly & Chai
# 装置:展示建造 #
地点:约翰·马德伊斯基花园,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伦敦
策展人:劳伦·帕克(Lauren Parker)
「塑与茶」位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中庭的约翰· 马德伊斯基花园,它既是一系列的“画框”,也是被参观的对象。
团队将设计遍布整个花园,打破了传统装置的物体属性。受到中国传统园林的启发,设计采用了100多片自立式屏风,在庭院内形成不同的透明层次和景观。巨大的庭院被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域,为参观者提供了多样的遮阴空间,于无形中为空间增添了活力。
装置不仅为博物馆的建筑提供了观景窗口,使来访者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观察这座历史建筑,也使庭院中人的逗留、休闲、散步和玩耍,皆成为风景。
◎ 屏风细部 (滑动查看更多)
团队选用了普通的实用工业材料—聚乙烯塑料植草砖作为基本构件。它在中国被广泛用于停车场、车行道和建筑工地的地面铺装,可百分百回收利用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结构潜力。屏风由非常建筑在北京组装后通过集装箱运送到伦敦。
◎ 屏风安装过程
装置的主题其实是建造。
装置和建筑都具有建造属性,无论图画是否真实存在,装置既可以是展览的内容,也可能是画框。非常建筑通过「塑与茶」实际上进行了两个主题的研究:一是对于聚乙烯塑料这种产品的调研,二是探索将此类产品纳入建筑系统的途径。
03
张永和+非常建筑:唯物主义
Yung Ho Chang + FCJZ: Material-ism
# 展示建造过程 #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主题:非常建筑作品回顾展
「唯物主义」体现了非常建筑对参与及干预物质世界的热情。为了更好的解释工作过程,展览以“展示建造过程”为主题。
◎ 六大展台
展览分成六个模块,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建造—在PVC(聚氯乙烯)管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在橡胶模版中浇筑混凝土、在竹胶板模板中浇筑石膏、在滑动胶合木板模板中浇筑石膏,以及在胶合木板模板中夯土、在玻璃模板中夯土。
展台4旁的幕墙大样模型
展台4的设计模型
展台6中央的“第三警察局”模型
展台2的设计模型
◎ 部分展出模型(滑动查看更多)
团队把浇筑或夯土时使用的模板吊到上方,作为悬挂图纸的背板,把下面成形的混凝土、石膏以及夯土体量作为摆放模型的台面。人们通过上下观察即可理解装置的建造过程。
◎ 观影区入口及部分展品
◎ 非常建筑时装秀
展品则包括了模型、图纸、照片、产品、录像以及装置作品。展览开幕当天,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团队建筑师还穿上了由非常建筑设计的服装,举办了一场时装秀。
◎ 弯曲墙面围合成观影空间
建造过程体现了“唯物主义”,并且构成了其内容和空间组织。
非常建筑认为,试验某种材料并建造样板与画图、做模型一样重要。团队希望通过这场回顾展,不仅是把展品呈现给参观者,更是以建造的方式,把幕后的工作展现在大众眼前,使大众获得最真实的建筑体验。
04
瓦拱
Tile Arches
# 暂时性和永久性#
地点:韩国,首尔
主题:首尔设计节—为大众设计
「瓦拱」展示了中国、韩国、日本建筑师设计的茶室。非常建筑建造了两个瓦拱,形成两个能享有片刻宁静的半私密空间。瓦拱表面均匀分布的间隙使其内部空间呈现出光影交错的效果。
◎组成构件
方案选用了中国传统的黏土屋瓦作为主要材料。为了制造轻盈之感,团队只采用了顶瓦,用钢丝绳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尖形的拱。通过这种构造,既可集轻盈和厚重于一体、又可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
用钢丝绳和螺栓固定屋瓦的方法
竹板水平向支撑和连接的结点
◎ 瓦拱细部 (滑动查看更多)
探索传统材料新用途的设计过程是在工作室反复实验完成的,由于设计复杂,两个瓦拱由建筑师在首尔现场搭建。
◎ 装置平面图
装置中使用的材料使暂时性和永久性的界限变得模糊。
虽是临时茶室,但非常建筑在设计之初便希望装置可以永久使用。另外,从设计的角度看,由于建造装置是供真实使用的,区分暂时性和永久性便失去了意义。
05
玻璃砖拱
Tile Arches
# 暂时性和永久性 #
地点:中国,阳澄湖
主题:地景装置艺术季—大地启示录
策展人:倪旻卿、丁峻峰、张雪青
通过「玻璃砖拱」,大地被理解为“土地”、“自然”或者是“在地文化”。设计来源于非常建筑对“轻”结构 的一系列试验。“轻”意味着质量轻,同时也包含半透明或者全透明的含义。
◎ 参观者的姿势与拱形成对话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玻璃砖拱」是一个开放的亭子,可供参观者躲避风雨;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拱形的亭子也是一个取景框,把周围的自然景观框入其中。
◎ 装置建造过程
◎ 玻璃砖拱细部 (滑动查看更多)
「玻璃砖拱」由8厘米厚的三维网壳结构组成,浇筑前需将玻璃砖块置入模板中配有钢筋的网格之间。由于展览地点位于岛上,玻璃砖拱看似工业化的建造,实际上全部由工人手工完成。
◎ 玻璃砖拱夜景
一个短期展览消耗的资源却为公众提供了持久的便利。
考虑到是位于公园的永久装置,非常建筑将「玻璃砖拱」定义为一个永久的亭子,可为游客提供停留与遮蔽空间。因此,这种做法既合乎逻辑,也可持续。
“
我们在实践中力求展现成品背后的论点、逻辑和建造,这样观众就可以在“是什么”之后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正是通过在事件中不断试错,我们才逐渐对展览建筑设计形成了今天的认识。
”
By《展览实验建造》
* 本文所有项目图片及信息摘自《展览实验建造》,更多细节及展览装置案例欢迎关注建筑中国微信公众号。
/ 福利时间 /
张永和/非常建筑倾力之作
《展览实验建造》
火热上架
32年创作思想沉淀
78次TOP展览洗礼
40组展览作品首次集结
现在购买即可享受
7折优惠
前70名下单者还可获得
张永和亲笔签名珍藏版
机会难得,快把书籍收入囊中吧!
书籍详情及购买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图书目录节选
图书内页节选
下期预告
《建筑中国周刊》198期
-深圳未来值得期待的项目-
精彩内容马上呈现……
《建筑中国周刊》于2007年11月由ARCHINA建筑中国创办,旨在为行业精英企业与个人分享前沿资讯,拓展设计视野。曾发布纸质版121期,每期发行量约3000份。在ARCHINA建筑中国18周年之际,《建筑中国周刊》正式回归,并以数字化内容于每周一发布在ARCHINA建筑中国全平台,内容涉及建筑、景观、规划、室内、地产、人物等方向,推介优质作品,分享精英理念,以及行业视角及观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