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家胡同更新改造的城市实验的反思
阅读:7099 2019-06-02

戊戌年春节后,一回到北京,就看到媒体上广为传播的一篇关于方家胡同成功整改并将成为北京老城复兴标杆的文章。作为一个在方家胡同工作了近十年的建筑师,我亲身体验了这条胡同的变化,而方家胡同也可以说是北京这些年城市变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出于对这条胡同、这个城市的感情,和建筑师的本能反应,不得不提出一些来自建筑与城市方面的观点,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些补充。


从2017年夏天的“开墙打洞”的整改工作开始,相关部门对方家胡同的改造投入了很大力度,邀请了著名设计院团队和古建专家来牵头设计,并投入了庞大的施工力量实施,这一点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证实。可以看出,这的确不是一个普通的工程,而是一个样板工程,城市复兴改造的一场实验。

 

能用一种做实验的姿态来对待城市更新改造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值得赞扬的进步!改造工作中的一些努力也是积极可取的,例如在一个正在寻租的空闲院子中引入了一家连锁的养老驿站,对荒废多年、破烂不堪的白衣庵开始进行修复工作。只是,实验的时间点并不理想。它发生在了“腾退/堵洞”这场超快速的大规模改造之后的“整容”阶段。


640.gif

  方吧和EL NIDO酒吧整改前后对比


如果是本着客观和科学的态度,本应先邀请一个规划设计团队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胡同,深入调查研究胡同的现状,比较分析胡同近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经济人文原因,深刻剖析胡同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再去找出解决问题、提升品质的策略。之后,带着这些观察研究和解决策略,与胡同内的居民/商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开放的探讨,共同决策胡同的未来。这是一场城市实验本应走出的第一步,非常遗憾被错过了。


640 (1).gif

RAMO 餐厅整改前后对比


在那场匆匆忙忙的“腾退/堵洞”改造中,一些近十年间,慢慢自然发展出来的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城市生活,也随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又一次以涂脂抹粉为主导的表面文章。而这在北京胡同的数次城市更新中并不少见。方家胡同改造的绝大部分工作,仍然是在做胡同两侧立面上的文章,对历史风貌进行猜测和恢复。我们的城市一直以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过于关注“模样”而忽视实质。城市不是一张明信片,城市是生活。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 李虎胶片相机镜头下的胡同生活,滑动左右查看


如果你穿越胡同两侧粉饰过的表皮,进入到后面真实生活中,就会看到,大杂院里一切曾经的杂乱依然没有改变。那才是胡同里百姓生活的真实场所,外面新贴的面砖和他们在后面的真实生活没有半点关系。胡同里的居民们依旧过着拎着手纸披着大衣,出了院子上公厕解手的生活日常。我想,那是一种没有尊严的生活。改造之后,这种没有尊严生活依然在继续。直到胡同居民(棚户区的一种代表)可以在自己家里,至少在大杂院内能够有尊严地解决个人卫生问题之前,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为“城市复兴”唱赞歌。这是城市文明的基础问题。我曾和一些住在大杂院内公租房的居民聊过天,了解到他们的居住状况十分堪忧,和我们大国首都的形象很不匹配。房屋漏雨得不到房管所的及时解决,房屋内的通风采光保温等基本问题都很糟糕。这些居民真的会为胡同里商业的消失、外墙的粉饰而欢呼雀跃?这是很值得怀疑的。



除了私密的居住问题外,丰富便利的集体生活才是区分城市与乡村的一个重要特征。城市里的商业服务通常发生在街道两侧,而北京是典型的路网密度过疏,也就意味着我们城市里的街道商业空间非常有限。这个路网过疏的问题在北京城历史上也是如此。以方家胡同为例,从东侧的雍和宫大街到西侧的安定门内大街,距离将近一公里。北侧的国子监大街到南侧的东直门内大街也是近一公里。如果商业与服务只发生在这些规划的商业街道上的话,能容纳的商业面积比较起城市里工作与居住的市民日常需求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在这样情况下,胡同内自发形成的商业和服务空间,是适应一个日益发展的城市生活需求的自然状态。横向比较一下其他的宜居大都市,无论是路网密度还是商业密度都大大超越北京。



当然,在封建社会的北京皇城内,是另外一种景象与生活状态。方家胡同,清朝属镶黄旗,里面住着达官贵人。他们出门坐轿子,在一进一进的四合院内过着仆人伺候、养尊处优的封建贵族生活,自然没有对街道商业的需求。那时候的北京城只不过是一个美丽乡村的放大版本,没有城市的文化与精神。城市是关于共享、包容、共生的。所以可想而知,在那种自私自利的封建意识下,几千年来,没有发展出一些作为城市特征的基本设施,例如排污管道,也合乎情理。


今天胡同里的贵族大院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单位大院、学校、高密度居住的大杂院,以及八十年代开始陆续建设的多层现代住宅。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大大增加,胡同也成为居住人口类型最为丰富多元的场所。方家胡同所在的区域尤为明显,无论从年龄构成、收入构成、国籍构成来看,都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城市生活的理想构成。在这个区域内近年来发展出了丰富的文化及商业设施,也反映出这个国际化的多元社区的实际需求。由于前些年南锣鼓巷改造后所带来的过度商业化(或者说“丽江化”)导致的一些文化商业设施的转移,再加上五道营商业成功的辐射效应,让相对安静的方家胡同成为一些文艺青年创业的理想场所。


640 (2).gif

RAMO餐厅门前曾是年轻人夜晚聚会的好去处,现在只剩漆黑一片

这本应该是城市应该鼓励发展的一种现象,这时候呼唤的是更加健全的城市管理机制。对于房屋改造和商业管理需要相应的清晰办法。如果五道营和南锣鼓巷等规划出的商业区域是允许房屋改造与商业注册的话,说明类似机制其实是存在的。所以我猜测这里的核心问题应该还是出在规划上。制定规划的部门,并没有科学地跟进城市的发展变化,并没有真实了解城市生活的需求,而僵化地沉浸于图纸上的满足,忽略了实际的尺度与密度的问题。


当然,这篇文章所提到的居民对胡同内酒吧的抱怨,的确暴露出了城市的复杂性。酒吧被强行拆除后,这些被噪音困扰的居民满意了如今的安静,但他们同时也失去了胡同的生命力、安全与便利。城市和大自然一样,也在不断发展演变,并且保持着一种复杂的平衡。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外界干预,可以起到好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到破坏作用。而城市的管理则是一门科学,需要虚心学习和不断改进来适应复杂变化的城市生活。一刀切的政策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解决方式,但忽略的是事情的复杂性与简单操作所带来的后遗症。


640 (3).gif

   南广味餐厅整改前后


如今,方家胡同内的商业几乎都消失了,白天胡同成了一个线性停车场,夜晚昏暗的路灯下是一种不安全的寂静。大杂院内的艰苦生活依旧,恢复得不伦不类;不清楚以哪个时代为依据而恢复的古都风貌胡同立面(历史上面砖并不存在),不知道会把这种粉饰出的新净状态维持多久。


640 (4).gif


努力尝试改进的无障碍设施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本质的解决,而整条胡同里对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破坏最大的烂尾酒店工程依旧搁置在那。如果方家胡同的改造的确是北京城市更新的一场实验,并且要作为内城更新改造的一个标杆样板的话,请千万不要认为这场实验已经接近尾声,并对目前的状态进行欢庆。因为这场实验还远远没有成功。


真正的实验要认真地提出关于城市未来的议题,并且广泛听取代表不同利益的市民和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城市与建筑以及文化学者的意见,比较以方家胡同为代表的内城的历史(包括前不久的历史)与现状,横向比较世界范围内有参考价值的其他宜居城市的经验教训(大部分宜居城市都是在历史的文脉中发展出来的),修正目前的策略,把这场难得的城市实验认认真真地进行下去,做出更加适合未来需要的城市更新样板。


    ——一位热爱北京、热爱胡同的在方家胡同工作多年的建筑师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有三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环境中的碳,分别是:可持续的能源生产、碳减排(不含能源生产)和碳封存。上述每种方法都涉及多个领域,无法通过单一渠道来解决碳问题;要想实现可衡量的影响,必须实现多方面的平衡。
2023-11-30Gensler 城市更新 净零建筑  阅读:1620
本期微信文章,将带你剖析此节能改造项目背后的全面考虑与前沿探索。
2023-11-10AECOM 节能 改造 AECOM  阅读:1959
近日,以“旧地焕新的城市化探索”为主题的业内学术交流论坛在武昌四美塘铁路遗址文化公园隆重举行。
近日,中建八局二公司华中公司联合二公司设计研究院成功中标平顶山市平发产业孵化新城EPC项目,项目由八二设计实施方案、施工图设计及全过程设计管理。八二设计团队始终站在专业最前沿,在城市更新领域的探索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城市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2023-11-01中建八局 城市更新  阅读:2027
2023年9月25日,作为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重要活动之一,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承办的“微增量城市更新的破局之辩”学术对话专场活动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凯谛思Arcadis建筑与规划董事刘严受邀出席。
2023-10-21凯谛思Arcadis 城市更新 城市规划 年会  阅读:2398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