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图书馆改扩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阅读:5946 2020-10-11

640.webp.jpg

摄影 张广源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拆毁并重建一座功能相同的建筑,得不偿失,太原市图书馆的改造因此遵循“新旧融合、重塑形态”的策略。通过清晰明了的空间和功能增补,形成一处聚拢市民活力的城市客厅。

太原市图书馆旧馆毗邻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三栋公共建筑沿河形成三馆并列的格局。前两馆分别为2004、2014年先后建成的标志性文化建筑。相较2004年建成的地质博物馆和2014年建成的博物院,图书馆旧馆由于建成较早,设计标准低,已不能满足现代图书馆的功能要求。
 

640.webp (1).jpg

 坐落于汾河岸边的太原市图书馆(改造后)

640.webp (2).jpg

 改造前的太原市图书馆
(改造前的太原市由主楼、报告厅和2栋附属用房组成)

改扩建设计保留了老馆的主体结构,拆除了报告厅和附属用房,将原先离散的形态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建筑体量,在功能、布局和流线上得到提升,同时形成新完整的城市形象,与前两馆在城市尺度上的空间共鸣。

640.webp (3).jpg

▲ 改扩建示意图

640.webp (4).jpg

 ▲ 改造后的太原市图书馆
凸显了面向汾河开放的公共空间

01 收分与织补
扩建部分采用了与省博物院相反的收分形态,向中央聚拢,营造出内聚的公共活动空间,由此产生了一正一反两个“V”形的室内共享空间。

640.png

640.webp (5).jpg

▲ 正“v”形与倒“V”形空间示意图


640.webp (6).jpg

▲ 内部空间逻辑直接反映到建筑外观上

 

640.webp (7).jpg

▲ 剖面图


其中新老体量之间的倒“V”形空间,对应主入口,让新建与原有结构保持了明晰的逻辑关系,也形成了面朝汾河逐级升高的休闲阅览空间。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 中央大厅

640.webp (10).jpg

▲ 首层平面图

中央大厅 展厅 少儿阅览 4 少儿手工



改造对老馆“回”字形的建筑空间进行了由内而外的织补,在原有体量过大的老中庭中,继续贯彻“V”形几何母题,通过形态收分,填补出逐层退台的阅览空间,通过缩减空间尺寸,降低了能耗,也营造出更多静谧的围绕中庭的宜人阅览和观景空间。

640.webp (11).jpg

▲ 老馆中庭改造示意图

640.webp (12).jpg

▲ 老馆中庭改造后



02 遮阳“书页”
混凝土体量间的若干三角形“负空间”由菱形玻璃幕墙遮蔽,与实体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建筑的东西立面的混凝土板遮阳构件贯穿屋面,连为一体,并在屋面的间隙内布置了太阳能光伏板。

640.webp (13).jpg

▲ 混凝土遮阳构件成为主要立面语言


遮阳构件与玻璃幕墙交替成列,形成偏向南面的采光和观景形式。在立面上产生了如书页般的变化效果。南向立面设计了水平向的遮阳栅格以达到遮阳效果。

 

640.webp (14).jpg

▲ 玻璃幕墙与遮阳构件交替组合,形成书页般的效果


640.webp (15).jpg

▲ 遮阳构造节点大样

640.webp (16).jpg

▲ 菱形玻璃幕墙



03 开放与服务
改扩建不仅让太原市图书馆的空间更加开放,读者与书的距离更近了,也为读者提供了满足多元需求的可能。

640.webp (17).jpg

▲ 拉近人与书的距离

太原市图书馆因此广受市民欢迎

640.webp (18).jpg

▲ 图书馆内外处处可见沉浸于阅读中的人们

开放空间延伸到所有楼层,在保证读者区独立管理的前提下,各个阅读区旁皆有开放空间,提供休憩、放松、咖啡茶点、打印、创客等丰富活动的可能。



640.webp (19).jpg

▲ 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按照功能和尺度分为多个层次。跨度达30m的中央大厅,贯穿建筑,成为城市与汾河之间的视觉通廊,也是承载公共活动的室内“城市街道”。改造完成后,这里先后举办了三场大型交响音乐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
 

640.webp (20).jpg

▲ 在中央大厅举办的音乐会(来源:新华网)


面向汾河的立面在原有结构外增加了一个柱跨,成为塑造了建筑新形象的景观面,其中既有视野开阔的观景空间,也提供了文化、展览活动场地,每年可举办50余场此类活动。

640.webp (21).jpg

▲ 观景、展览空间


旧馆的中庭部分进行了空间的织补,形成的逐级退台的“v”字形休闲阅读空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一片小天地。

 

640.webp (22).jpg

▲ 阅读空间

640.webp (23).jpg

▲ 贯穿室内外的阅读氛围


工程地点 山西省太原市
建筑面积 53100m2
设计时间 2013年
建成时间 2016年
 
方案设计 崔愷 许铁铖 李欣 李斌 崔
设计主持 崔愷 许铁铖
 
建筑 李欣 李斌 崔凯
结构 郭俊杰
给排水 潘国庆
设备 张斌
电气 王莉
 
建筑摄影 张广源


640.webp (24).jpg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